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类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糖原贮积病Ⅳ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Ⅳ)又称支链淀粉病(amylopectinosis)、Andersen病(Andersens disease),是由淀粉1,4-1,6转葡萄糖苷酶缺陷所致。在病人的肝、肾、脾、肌肉及神经系统均有异常的糖原贮积,尤以肝细胞中贮积量最多,对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检查肝、白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分支酶可确诊。本病无特殊治疗,仅作对症处理。临床表现智能正常。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内分泌科
    疾病别称:小儿Andersen病,小儿支链淀粉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全身
    多发人群:儿童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2-4月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10000元)
    疾病症状:肝脏肿大,惊厥,昏迷
    相关检查:肝功能
    并发症:肝纤维化
    治疗药品:苯妥英钠片
  •   一、发病原因

      医学界已证实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中所必需的各种酶至少有8种,由于这些酶缺陷而发生糖原贮积病,可分为12种类型,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Ⅰ、Ⅲ和Ⅳ型的肝脏损害最为严重;Ⅱ、Ⅴ、Ⅶ型则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除部分肝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其余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本型是由于分支酶(brancher enzyme)缺陷所致,分支酶的编码基因(GBE1)位于3p12,根据现有资料分析,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因患儿绝大多数为男性,故性连锁遗传的可能性尚不能除外。患儿肝脏呈现结节性硬化,肝细胞排列不规则,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浆内无色或染色较浅的包涵体沉积,其边缘与胞浆分界明显,包涵体内呈玻璃样或网状结构,细胞核常偏于一旁。电镜检查和组织化学染色可显示异常结构的糖原。

      二、发病机制

      分支酶又称为α-1,4-葡聚糖:α-1,4-葡聚糖-6-葡糖基转移酶(α-1,4-glucan-6-glycosyl transferase),是糖原合成途径中必需的酶。糖原分解代谢过程中,首先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从非还原端降解,形成极限糊精。极限糊精再降解,就需要水解糖原分支处的1,6糖苷键。此过程由去分支酶(debranching enzyme)催化。缺乏此酶使糖原合成时形成的直链增长,分支点锐减,糖原分子结构近似植物的支链淀粉而难溶于水。这种结构异常的糖原分子导致了肝脏严重的进行性损害,其机制尚不清楚。约半数本病患儿可同时有心肌、骨骼肌、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甚至有少数患者以肌肉、神经系统病变为主。因此,目前推测分支酶可能有两种从属于不同器官的同工酶(广义是指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 按照国际生化联合会(IUB)所属生化命名委员会(CBN)的建议,则只把其中因编码基因不同而产生的多种分子结构的酶称为同工酶),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酶缺陷的种类。这样,也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这种结构异常的糖原分子,中仍然有少量分支点(1,6糖苷键)存在。

  •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一般治疗

      一、治疗

      1.Ⅰ型

      (1)防治低血糖:急性发作时立即静脉注射25%葡萄糖,维持血糖于2.22~6.66mmol/L。每2~3小时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饮食1次。

      (2)防治酸中毒:血乳酸高,应服碳酸氢钠。

      (3)防治感染。

      (4别嘌醇(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

      2.Ⅱ型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3.Ⅲ型进食宜少量多餐

    高蛋白饮食,限制脂肪和总热量。试用苯妥英(苯妥英钠)防治低血糖。

      4.Ⅴ型

      ①避免疲劳和剧烈运动。

      ②运动前预备葡萄糖或果糖或给予异丙肾上腺素。

      5.Ⅵ型 宜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苯妥英(苯妥英钠)防治低血糖。

      二、预后

      Ⅳ型无特效疗法,预后差,多死于继发感染。Ⅵ型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可缩小,预后较好。糖原贮积病Ⅰ型,Ⅴ型,Ⅶ型经过适当治疗预后较好。

  •   一、预防

      目前医学界对本病除一般支持治疗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已证实饮食疗法: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胰高糖素和α-葡糖苷酶等对本病无效。对病损仅限于肝脏者,可考虑肝移植术。

      二、预后

      本症预后差,多在早期死亡。

  •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一般护理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目前该病没有根治办法,只有通过长期服药和饮食配合治疗,加上患儿发育迟缓,身型明显小于同龄幼儿,易导致患儿及家属情绪低落、思想负担重、心情烦躁,甚至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了信心,这样对患儿的身体恢复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为患儿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关心体贴患儿,对于较年长的患儿,经常与之交谈,及时了解患儿的思想变化,给予积极的鼓励;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有关本病的相关知识,说明本病患儿如能安全渡过婴儿期,4岁后机体逐步适应其他代偿信息途径,临床症状可以减轻,预后较好;指导家属更多参与护理过程,让患儿得到更多的温暖、理解与支持,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为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对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使患儿及家属均能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

      患有此病的患儿,由于组织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以致糖原分析障碍,容易出现低血糖,为了使血糖维持接近正常水平,要少食多餐,膳食中含脂肪要减少,如肥肉、油脂,要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牛奶、蛋、鱼、海鲜、瘦肉、豆类及制品,蔬菜选择鲜豆类,如绿豆芽、毛豆、四季豆、豆角、蚕豆等。低血糖、高脂血症明显期,给少量多次单糖或双糖饮食,可用每4~6h口服生玉米淀粉2g/kg,或静脉滴注高碳水化合物液的治疗,以维持血糖水平在4~5mmol/L。此类方法临床效果较好。

      3.低血糖护理

      反复低血糖是该病主要特征,不仅引起脂肪、蛋白质分解加强,影响生长发育,低血糖发作还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低血糖易发生在清晨、禁食后,通常餐后3~4h肝脏开始向血中释放葡萄糖,释放出葡萄糖约70%~80%源于糖原分解,有糖原合成或分解障碍的患儿,短时的禁食即可出现低血糖症状。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患儿神志清醒时,可给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等。如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本组有1例患儿发生低血糖抽搐,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后,症状缓解。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巡视,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发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4.肝脏活组织穿刺术的护理

      肝穿活检能较明确诊断此病,但在小儿有一定危险性,故必须做好肝穿前的准备工作,如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血型、PT,进行彩超肝穿定位等;在肝穿前遵医嘱给予常规使用止血药进行预防性止血。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前4h内每15~30min测量血压、脉搏1次,如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出血情况,应按休克紧急处理,如无变化,改为每小时测量1次,共8次。为预防局部出血,让患儿严格卧床6h,6h内避免高声谈笑及咳嗽等而使腹压升高,如恶心、呃逆时应给予按压伤口,再给予止血药物预防出血。4例患儿肝穿后均未出现并发症。

      5.预防感染

      因机体不能利用糖原、蛋白质、脂肪分解代谢加强,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现象,易发生感染,感染又可诱发低血糖,加重酸中毒。因此给予保护隔离是很关键的。(1)每日用含有效氯0.05%健之素液湿毛巾擦拭床头柜、桌椅、病床、地板,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做好空气消毒工作包括限制探视人员;保持室内通风,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d。(2)加强患儿口腔护理,给予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3~4次(对不能配合的患儿禁用),以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3)各种穿刺操作应严格无菌,床边监测血糖部位经常更换,协助患儿制定锻炼计划,增强体质,但应以患儿感不疲劳为度。本组患儿未并发感染。

      6.加强臀部护理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揉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饮食原则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饮食

      饮食调护: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饮食为宜。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早期可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适当进食糖类、鸡蛋、鱼类、瘦肉;当肝功能显著减退并有肝昏迷先兆时,应对蛋白质摄入适当控制,提倡低盐饮食或忌盐饮食。食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1.5克,饮水量在2000毫升内,严重腹水时,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水摄入量在1000毫升以内。应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坚硬生冷食物,不宜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小儿Andersen病,小儿支链淀粉病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类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糖原贮积病Ⅳ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Ⅳ)又称支链淀粉病(amylopectinosis)、Andersen病(Andersens disease),是由淀粉1,4-1,6转葡萄糖苷酶缺陷所致。在病人的肝、肾、脾、肌肉及神经系统均有异常的糖原贮积,尤以肝细胞中贮积量最多,对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检查肝、白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分支酶可确诊。本病无特殊治疗,仅作对症处理。临床表现智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