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胃肠型食物中毒

    本病在5~10月较多,7~9月尤易发生,此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常因食物采购疏忽(食物不新鲜、或病死性畜肉)、保存不好(各类食品混毁存放、或贮条件差)、烹调不当、生熟刀板不分或剩余物处理不当而引起。节日会餐时、饮食卫生监督不严,尤易发生食物中毒。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胃,肠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洗胃、灌肠治疗
    治 愈 率:治愈率97.8%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7天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水样便,肩胛带“模拟瘫痪”,恶心
    相关检查:凝集实验,粪便寄生虫,粪便菌群失调
    并发症: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治疗药品:清热消炎宁胶囊,二十五味马宝丸,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   一、发病原因

      1、 接触或食用带菌的动物如家畜、家禽及其蛋品、鱼类及野生动物等容易患肠胃型食物中毒。

      2、 细菌是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主要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二、发病机制

      1、食品容易在加工、贮存过程中被污染,患者由于食用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而得病。

      2、由于人群的普遍易感性,对细菌感染无明显免疫力而得病。

  • 胃肠型食物中毒一般治疗

      1、暴发流行时,应做好对患者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同时要做好资料收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学的检验工作,以明确病因。并且将患者进行分类,轻者在原单位集中治疗,重症患者送往医院或卫生队治疗。

      2、患者应进行卧床休息,予以流食或半流食,食物宜清淡,多饮盐糖水。吐泻腹痛剧者暂禁食,给予复方颠茄片口服或注射654-2,腹部放热水袋,要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根据患者症状进行治疗,血压下降者予升压药;高热者用物理降温或退药热药;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过敏型患者以抗组织胺药物治疗为主,如苯海拉明等,必要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精神紧张不安时应给镇静剂。

      3、患者通常毋须应用抗菌药物,一般经对症疗法治愈。症状较重考虑为感染性食物中毒或侵袭性腹泻者,应及时选用抗菌药物,如氟哌酸、呋喃唑酮、氯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葡萄球菌的食物中毒可用青霉素等治疗。

  •   做好饮食卫生监督,对炊事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卫生宣传教育,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应特别加强节日会餐的饮食卫生监督。

      (一)禁止食用病死禽畜,因伤致死,经检验肉质良好者,食用时应注意;弃去内脏,彻底洗净,肉块要小,煮熟,煮透;刀板用后洗净消毒,已变质的肉坚决不食,肉类,乳类在食用前应注意冷藏(6℃以下)。

      (二)肉要煮透,接触熟食的一切用口要事先流水洗净,切生鱼生肉的刀板要经清洗消毒才能切熟食,蒸煮螃蟹要在沸水中充分煮透,吃剩的螃蟹存放超过6h者应再煮一次才能吃,醉,腌蟹不能杀菌,最好不吃;必要时加醋拌浸,可以杀菌。

      (三)生鱼生肉和疏菜应分开存放,剩余饭,菜,粥等要摊开存放通风清凉处所,以防变馊,下餐食前须彻底加热。

      (四)售卖食品时,切实做到货款分开,以免食物污染。

      (五)饭菜按就餐人数做好计划,现做现吃,避免剩饭剩菜。

      (六)消灭苍蝇,鼠类,蟑螂和蚊类,不在食堂附近饲养家畜家禽。

      (七)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感染者及带菌者,应暂时调离饮食工作单位,并予适当治疗。

  • 胃肠型食物中毒一般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 胃肠型食物中毒饮食原则

      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宜清淡,多饮盐糖水。

本病在5~10月较多,7~9月尤易发生,此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常因食物采购疏忽(食物不新鲜、或病死性畜肉)、保存不好(各类食品混毁存放、或贮条件差)、烹调不当、生熟刀板不分或剩余物处理不当而引起。节日会餐时、饮食卫生监督不严,尤易发生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