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明显水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除具有妊高征表现外,同时伴有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 g/24 h)、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30 g/L)、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7.77 mmol/L)及高度水肿,后期出现贫血及肾功能障碍。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肾内科,内科
    疾病别称:妊娠合并肾病变综合征,妊娠合并肾病综合症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肾,女性生殖
    多发人群:孕妇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对症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10-30天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疾病症状:循环衰竭,乏力,血压偏低
    相关检查:妇科B超,尿常规,抗核抗体
    并发症:营养不良,肾静脉血栓,肺栓塞
    治疗药品:复方α-酮酸片,复方α-酮酸片
  •   一、发病原因:

      增殖性或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狼疮肾炎、家族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梅毒、淀粉样变性、肾静脉血栓、重金属或药物中毒以及过敏等均可引起该综合征,发生于妊娠晚期的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的原因是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为:感染、药物(汞、有机金、青霉胺和海洛因等)、毒素及过敏、肿瘤(肺、胃、结肠、乳腺实体瘤和淋巴瘤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淀粉样变及糖尿病等。成人肾病综合征的1/3和儿童的10%可由继发性因素引起。

      据《妊娠与肾脏》一文中提到:孕期的肾脏疾病:

      一些孕妇在早期尿中不含细菌,而在妊娠进展的过程中,尿培养可以转为阳性。妊娠早期长期呕吐造成脱水与钾丢失,易于导致泌尿道感染,输尿管扩张与糖尿造成细菌繁殖的良好环境。妊娠期无症状的菌尿若不治疗,常发展为肾盂肾炎,故对有尿菌的孕妇应予妥当治疗。无症状的菌尿可用10-14天短效磺胺,或呋喃坦丁;有肾盂肾炎症状时常用安卡青霉素。孕妇应定期作尿培养。有菌者产褥期应进一步检查,此期泌尿道异常较为多见。

      二、发病机制: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肾小球滤过膜。它有三层结构,即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它可以防止血细胞通过,对血浆蛋白基本无阻挡作用。

      2.基膜层含有微纤维网,上面有直径仅4~8nm的网孔,这层是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

      3.肾小囊上皮细胞有足突相互交错形成裂隙,其小孔直径在4~14nm。

      上述结构组成对蛋白过滤起屏障作用,一旦此屏障作用遭受损害,蛋白滤过和丧失超过一定程度和时间时,临床上即可出现肾病的表现。

      至于肾病产生高脂血症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血脂过高乃继发于蛋白代谢异常。尿蛋白大量丧失时,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增加,合成脂蛋白亦同时增加,成为高脂血症的原因。此外,脂蛋白脂酶活力下降使脂质清除力降低,亦为部分原因。

      据白田梅等发表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上的一文《肾病综合症的护理体会》中提到 :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与机体的免疫、凝血、纤溶和激肽等系统有密切联系,激素可通过免疫抑制和抗炎症作用而改善自身免疫所导致的肾小球炎症和损害,但长期应用激素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因此肾病综合症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孕前 严重肾病综合征伴有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妊娠,宜采用避孕措施。

      2.妊娠期

      1)一般治疗:

      ①饮食:以高蛋白、低钠饮食为主。每天摄入蛋白总量按1~2g/kg体重,再加上尿中蛋白丧失量来计算。宜摄入蛋、奶等高质量蛋白质。有氮质血症时,蛋白摄入量必须适当限制;

      ②适当应用利尿剂,可以控制水肿,改善病人一般情况。

      ③纠正低蛋白血症:间断静脉滴注血浆或人血白蛋白。

      2)孕32周后应定期检查胎儿胎盘功能,B超生物物理评分,多普勒脐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检查,积极防治妊高征。如经过治疗,妊娠达到36周时应考虑终止妊娠。

      3)定期检查尿蛋白、血浆蛋白、胆固醇以及肾功能,如病情恶化必须考虑终止妊娠。

      4)中医中药综合治疗 由于某些肾病综合征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不佳,持续地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对于这些病人除对症治疗外,可试用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按中医理论,在水肿期,主要表现为脾肾两虚与水津积聚于组织间质,呈本虚而标实的表现,因而治疗宜攻补兼施,即在温肾健脾的基础上利尿消肿。辨证论治为:

      ①脾肾阳虚型,治则以温肾实脾,兼以利水。方药可用真武汤、济生肾气丸加减。

      ②脾肾气虚型:治则为益气健脾温肾,方药可用实脾饮或防己茯苓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③肾阴阳俱虚:治则为阴阳双补,方剂可用济生肾气丸、地黄饮子加减。

      二、预后:

      1.妊娠对肾病综合征的影响 妊娠对轻度肾功能不全者无不良影响,但某些胶原病例外。由于孕期肾血流量增加,肾静脉压力增高可致病情加重,尿蛋白排出量增多;另外,血液浓缩、血流迟缓等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一旦发生肾静脉血栓梗死将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长期随诊发现至少20%的患者将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据《妊娠与肾脏》一文中提到:妊娠对原有肾病的影响:

      肾功能轻度受损的孕妇,大多数可以维持妊娠到足月。孕前血清肌酐高于3毫克%,尿素氮高于30毫克%者,一般难以达到足月妊娠。亦有某些例外,生功能严重受损而仍能妊娠与分娩活婴。亦有少数病例报道,在应用人工肾或肾移植术后,获得足月分娩者。单侧肾、不并发高血压及无氮潴留的肾病综合症、多次妊娠期肾病综合征或神功更损伤很微的多肾囊都能负担妊娠。妊娠对红斑狼跄肾病的影响,意见尚未不一致。有人认为妊娠期暂时好转,但复发增加。

      2.肾病综合征对母儿的影响 它对妊娠的主要影响是并存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死宫内或低出生体重儿等的发生率增高。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致病原因及肾功能不全的程度。轻度肾功能不全,又不伴高血压者发生孕期并发症的机会少;若致病因素能消除(如梅毒或药物引起者),则预后较好。

  •   一、预防:

      1、预防好感冒。

      2、避免劳累。

      3、要密切配合医生诊治,尽早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可作肾活检,从细胞结构水平确定疾病性质,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在方案制定后,患者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医嘱。

      5、积极慎重应对感染。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液中的蛋白大量从尿液中流失,流失的物质中,就包括了构成我们免疫防线的重要成分,如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同时体内白细胞功能下降、锌等微量元素也丢失。这些都严重削弱了机体对外界致病因子的抵御能力。

  •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一般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饮食原则

      1.饮食中低脂肪的摄入,在补充高蛋白的同时少食用油脂、油腻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

      2.高蛋白质饮食的摄入,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1克/千克体重,再加上每日尿中丢失的蛋白质。

      3.相关微量元素补充性的摄入,进食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杂粮等予以补充。

      4.钠盐、水份的摄入,水肿时应进低盐饮食以免加重水肿,一般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2g为宜。患者应禁用腌制食品,少用味精及食碱。

妊娠合并肾病变综合征,妊娠合并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明显水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除具有妊高征表现外,同时伴有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 g/24 h)、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30 g/L)、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7.77 mmol/L)及高度水肿,后期出现贫血及肾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