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放射性肾炎

    放射性肾炎(radiation nephritis)是大量接受放射性照射之后发生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引起发病的照射量常在2500rad(25Gy)以上,属于非炎症性缓慢进行的肾脏疾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肾内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大量接受放射性照射患者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血液透析、手术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蛋白尿,栓塞性肾炎,肾缺血
    相关检查:低钠试验,尿常规,肾脏叩诊
    并发症:尿毒症,恶性高血压
    治疗药品:肾炎舒片,益肾十七味丸,甲巯咪唑片
  •   放射性肾炎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腹部脏器在接受深部放射线照时若未对肾脏进行任何防护,当5周内肾脏所接受的照射剂量超过2300R时(1R=2.58*10-4C/kg),会导致本病。

      二、发病机制

      1、急性放射性肾炎发病机制可能与放射线照射后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坏死,而导致的缺血、释放的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所致的高血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关。

      2、慢性放射性肾炎的发病与急性类似,只是病变较轻,缺血过程较缓慢;或者由急性期迁延不愈而衍变而来。

  • 放射性肾炎一般治疗

      放射性肾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维护肾功能、降压及对症治疗。

      (1)急性放射性肾炎 要控制高血压,处理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治疗尿毒症。

      (2)慢性放射性肾炎 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常规治疗。滴注肾上腺素能通过收缩组织血管而减轻损害,肿瘤血管对该药缺乏反应性,因此放射治疗的效果不受该药影响。细胞增殖抑制剂可保护皮肤,但对肾脏无保护作用。

      (3)控制高血压 在急性阶段或恶性高血压中常用扩血管药和利尿药。高血压对前述治疗可能无反应,必要时需对肾炎和肾缺血发生在单侧或双侧作出诊断(单侧肾炎和肾缺血常无血浆肾素活性增加),对症处理。

      2.其他治疗

    对心衰的处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发现有原位肿瘤或纤维化导致的外来压迫性梗阻时作相应处理;发生泌尿系感染时及时行抗感染治疗。

      3.手术治疗

    若为单侧肾炎和肾缺血,且有恶性高血压表现时可考虑单侧肾切除,可消除恶性高血压;有报道做病变侧肾切除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可痊愈。

      4.透析治疗 尿毒症时给予透析治疗。

      二、预后

      预后一般良好,但接受射线照射后2.5~5年内可能出现良性高血压,高血压伴不同程度蛋白尿。

      恶性高血压者依其发生时间可分为早期恶性高血压和晚期恶性高血压。若在接受治疗18个月所发生者称晚期恶性高血压,多由放射线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引起,此类急性期病人病死率约50%,预后的优劣主要决定有无急进性高血压。

    放射性肾炎辨证论治

      放射性肾炎中医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中医上对于肾炎的认知是肺、脾、肾三脏受病,三脏之中,重点在肾,须及时治疗,当水肿消退后,尚须抓紧时机,善自调治,才能巩固疗效,免除后患。

      据临床体会,肾炎由于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者为多,水肿消退后,余邪未清,脾肾阳虚一时难以恢复,而蛋白尿长期不易消失,多数患者尚有腰部酸痛,食欲不振,面黄体倦等诸多症状。在治疗用药上,应着重培补脾肾为主,兼清余邪。

      1、肾炎

    经过治疗,水肿消退后,邪去正虚,脾气受损,临床常表现四肢倦怠、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黄少华、苔白、脉细缓、尿检异常。治以健脾益气。药用党参、白术、山药、黄芪、芡实、莲子肉各15克,砂仁3克,苡仁30克,茯苓、陈皮各10克,红枣15枚,水煎服。若脘闷腹胀,加厚朴花 10克,枳壳10克;四肢怕冷加桂枝10克。

      2、温补肾阳 

    肾炎的病位,主要在肾。肾主水,藏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精统藏于肾。慢性肾炎,当水肿消退后,常表现肾阳不足,尿检有蛋白,症见面色灰黯、腰膝酸软、怯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治宜温补肾阳。药用杜仲、补骨脂、山萸肉、菟丝子、覆盆子、仙灵脾、五味子、巴戟肉各10克,金樱子、芡实、熟地各15克,水煎服。另用金匮肾气丸(中成药)。每次8粒,每日服3次。

      3、滋阴益肾肾炎患者

    常因利水太过,津液耗伤,肾阴受损,不少的患者,水肿消退后,往往出现伤阴症状。常表现头晕眼花、面花潮红、耳鸣目涩、虚烦失眠、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燥唇干、血压增高、舌红少苔、脉细数、尿检有少量蛋白。治宜滋阴益肾。药用生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北沙参、麦冬、怀牛膝、丹皮、当归、五味子各10克。方中酌加健脾调胃之药,使滋而不腻,补而不滞。若尿中带红加小蓟15克;血压偏高加珍珠母30克、钩藤10克。

      4、驱邪化湿肾炎水肿消退后

    湿热虽除,而余邪末清,湿未化。温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不易骤除。临床常见胸中烦闷或有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混浊,或尿时涩痛,舌苔腻黄,脉濡数,尿检有蛋白、红细胞。治宜清化湿热。驱除余邪。药用苍术、黄柏、泽泻、茯苓、滑石各10克,白茅根、苡仁、车前子各20克,蒲公英15克、木通5克,水煎服。若大便干结或不畅加生大黄8克;呕吐加法半夏、竹茹各10克;血尿加生地20克,小蓟20克。

  •   放射性肾炎预防

    1、要防护肾脏和对放射剂量的认真掌握和限制。

      2、隔离接触可减轻放射损害。

  • 放射性肾炎一般护理

    放射性肾炎护理

    卧床静养肾炎患者应卧床静养,其用药原则是早期饮食清淡温和, 并且预后是很不理想的生活要有规律,氨基糖类抗生素和X线造成影剂等肾毒性药物在血中潴留避免劳累,CAPD特别适用于老人、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小儿患者或作动静脉内瘘有困难者不要受凉受潮湿。

      2.治疗肾炎必须彻底急性肾炎的治疗必须彻底, 对肾脏周有细胞增生和表型转化的作用及意义 疗程一般不应少于1周,建议提交详细的病例咨询在线专家切勿稍有好转就停药, 24小时尿蛋白定量2 以免转为慢性肾炎。

      3.热水坐浴热水坐浴有益于解除肾炎的疼痛。可到药店购买消炎杀菌的外用洗剂加到浴盆中。

      4.积极治疗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及感染病灶, 甚至已是尿毒症期 及时解除排尿不畅的因素。服用抗生素,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充分排泄以使尿液中不再带有细菌。

  • 放射性肾炎饮食原则

      放射性肾炎饮食保健

    一、放射性肾炎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龟板饮:山药30克,龟板30克。先将龟板煎2小时,然后加入山药,黄花同煎,去渣留汁。每日2次,早晚服用,连服1周。

      (2)鲫鱼粥:鲫鱼2条,粳米60克,鲜芦根6克。净鱼去除内脏洗净,与灯芯草,粳米共同煮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连服20天。

      (3)芡实粥:芡实30克,糯米30克,白果10枚。先净白果去壳去芯,将白果与芡实、糯米共同煮成粥。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4)柿叶糖:鲜柿叶1000克。将鲜柿叶洗净切碎,加水浓煎,去渣取汁,小火浓缩至粘稠。加白糖吸干药汁,晒干压碎,装瓶配用。每日3次,每次冲服15克。

      (5)桂圆粥:桂圆60克,粳米100克,红糖少许。①黄芪切成薄片,粳米淘洗干净。②黄芪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中火煮沸后,去渣取药汁。③粳米放锅内,加药汁,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混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早晚各1次。

      (6)生姜大枣粥:鲜生姜12克,大枣6枚,粳米90克。生姜洗净后切碎,用大枣、粳米煮粥。每日2次,做早晚餐服用,可常年服用。

      (7)黑芝麻茯苓粥:黑芝麻6克,茯苓20克,粳米60克。茯苓切碎,放入锅内煎汤,再放入黑芝麻粳米煮粥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连服15天。

      (8)双皮汤:葫芦壳50克,冬瓜皮30克,红枣5枚。把上述各味药共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留汁。每日1剂。

      (9)山药粥:干山药60克或鲜山药120克,粳米60克。山药洗净切成片,与粳米共同煮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可常服用。

      (10)冬瓜砂仁汤:冬瓜1000克,砂仁30克。冬瓜、砂仁共同炖成汤。隔日1剂,连服20天。

      二、放射性肾炎吃什么对身体好?

      1、 控制蛋白摄入量,一般每天限制在30至40克,并注意饮食中多给予优质蛋白,主要指瘦肉、蛋类和牛奶等;

      2、 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如各种面食或米饭,以达到机体基本能量的需要,防止负氮平衡;

      3、 应多食富含可溶性纤维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如燕麦、米糠或鱼油,以有利于降低血脂,延缓肾功能的减退;

      4、应补充各种维生素制剂,尤其是维生素C,每日不应少于300毫克。

      三、放射性肾炎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 少吃或不吃植物蛋白,如豆类和豆制品等;

      2、 凡含盐多的食品均应避免食用,如咸菜、泡菜、成蛋、松花蛋、腌肉、海味、挂面等。

      3、 尽量少吃味精及碱;

      4、膳食中脂肪的含量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