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败血症肾损害

    败血症时体内缩血管物质(如某些细胞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内皮素及腺苷等)反应性增加,由此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肾血流量减少是败血症并发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也有非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如细菌随血液迁徙至肾脏引起肾感染,在败血症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活检发现,在肾间质和肾小管腔内有微小脓肿。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肾内科,血液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肾,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透析治疗
    治 愈 率:10%
    治疗周期: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0--60000
    疾病症状:恶心,高热,血压下降
    相关检查:细菌的CAMP试验
    并发症:肾衰
    治疗药品: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注射用拉氧头孢钠
  •   一、病因

      肾衰竭败血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下列诸因素有关:

      1.败血症常引起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体内缩血管物质(如某些细胞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内皮素及腺苷等)反应性增加,由此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肾血流量减少是败血症并发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也有非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如细菌随血液迁徙至肾脏引起肾感染,在败血症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活检发现,在肾间质和肾小管腔内有微小脓肿。

      2.败血症并发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激活,嗜中性粒细胞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近有人发现,败血症时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可加重肾缺血和肾功能不全。其机制是嗜中性粒细胞整合素(integrin)与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相互作用削弱对肾血管的保护,此外嗜中性粒细胞还可破坏内皮而减少NO合成,促进自由基生成也加重了缺血性急性肾衰竭。

      3.败血症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约占7.1%,其中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占69%,大多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68.5%)。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不发生该综合征,但并发多器官衰竭的比例(40%)与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45.7%)相近;说明该综合征只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因素之一。

      4.细胞因子的作用Mariano等人发现败血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和尿中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水平升高,其与肾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与肾功能受损有关的其他细胞因子(如TNFIL-1,IL-6,IL-8)相关,说明PAF可能参与介导了败血症时的中毒性休克和肾功能损害。近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和革兰阴性菌释放的内毒素,细胞膜中一种脂多糖(LPS),能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凋亡。

  • 败血症肾损害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本病在治疗上应以综合性治疗为主,成功的治疗首先应积极治疗败血症,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即能改善体循环功能又不影响肾功能的药物(如抑肽酶:Aprotinin;TRASYLOL),严禁使用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特异性抑制败血症各阶段免疫反应亢进可以缓解内毒素败血症性肾衰竭的病情。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及其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和阻断血栓素或白介素的活性都能改善肾功能。

      1.一般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血浆、人血白蛋白和人血丙种球蛋白。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肾功能改善有待于败血症的好转和治愈。

      2.原发病治疗 及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应注意早期、足量并以杀菌剂为主;一般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快速静脉给药为主;首次剂量宜偏大,注意药物的半衰期,分次给药;疗程不宜过短,一般3周以上,或热退后7~10天方可酌情停药。

      3.局部病灶的处理 化脓性病灶不论原发性或迁徙性,均应在使用适当、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及时行穿刺或切开引流。化脓性胸膜炎、关节脓肿等可在穿刺引流后局部注入抗菌药物。胆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败血症肾损害辨证论治

      一、偏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方药1:黄连O.5克、黄芩3克、栀子1克、生地6克、丹皮6克、赤芍1克、柴胡3克、茵陈3克、白豆蔻3克。

      方药2:生地6克、沙参6克、麦冬6克、淡竹叶6克、丹参6克、连翘6克、羚羊角粉(分冲)o.5克。

      方药3:人参6克、附子(先煎)6克、干姜0.5克、黄芪6克、丹参6克、当归6克。

  •   1.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外伤及伤口感染,保护皮肤及黏膜的完整与清洁,皮肤疖、疮处切忌针挑或剂压。

      2.做好医院各病房的消毒隔防工作,防止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调。出现真菌和其他耐药菌株的感染时,应及时调整治疗。一旦出现败血症或肾损害更应采用强有力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是预防肾损害的有效措施。

      4.在进行各种手术、器械检查、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等技术操作时,应严密消毒,注意无菌操作。

      5.积极控制、治疗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各种易导致感染的慢性病。

  • 败血症肾损害一般护理

       本病预后依赖于败血症的治疗是否成功,败血症纠正后肾功能可能改善,败血症性肾衰竭的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营养状况、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以及治疗开始的早晚和是否彻底等。一般说来,年龄越小或年龄越老,营养状况越差,预后越差,尤其是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病死率可高达30%。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正确和彻底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隐性菌血症虽然多数预后较好,但亦可发生脑膜炎,仍应警惕。

  • 败血症肾损害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

      团鱼1只(约1斤去内脏洗净),去毛去内脏白鸽1只,加调味品后一起隔水炖,食团鱼、鸽子及汤。

      肾病患者的饮食须知

      1、饮食要低盐饮食,要吃得清淡一些,忌食用酒及辛辣性食物,少食油腻及含动物蛋白多的荤腥食物(如肥肉、虾、蟹等)

      2、忌食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芽、豆粉等)

      3、有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者,应进食少盐或无盐饮食。

      4、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①禁食豆类及其制品,少食坚果(如:核桃、栗子、杏仁等)及腌制食品(如咸菜、酱菜等)。

      ②每日进食的高蛋白(如瘦肉类、牛奶、鸡蛋等)应控制量。根据患者各人病情,一般成年人每日2-3两左右,并且分3-5次食用。

      ③肾功能衰竭期肾脏排水能力有限,需控制水的摄入,建议按公式计算:进水量=前一天的总尿量+500-800毫升。

      ④为了使肌酐、尿素氮能增加排出,就必须使大小便通畅,大便宁可一天两三次而不要两三天一次。冬瓜、西瓜、葫芦能利尿, 赤豆汤、黑豆汤、绿豆汤、放糖喝,清热利尿。蜂蜜、香蕉、生梨、萝卜、胡桃肉、黑芝麻、能润肠通便,这些食物都可以配合药物,经常使用。

      5、肾病患者禁食发物:有些食物是很容易引肾脏疾病复发的,如:公鸡、鲤鱼、老猪肉、鹅等都属于发物,肾病患者应禁食。

败血症时体内缩血管物质(如某些细胞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内皮素及腺苷等)反应性增加,由此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肾血流量减少是败血症并发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也有非血流动力学的因素,如细菌随血液迁徙至肾脏引起肾感染,在败血症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活检发现,在肾间质和肾小管腔内有微小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