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肾性氨基酸尿

    肾性氨基酸尿(renal Aminoaciduria)是一组以近端肾小管对氨基酸转运障碍为主以致尿中排出大量氨基酸的肾小管疾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肾内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50%
    治疗周期:>3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疾病症状:β-氨基酸尿,二碱基氨基酸尿症,手掌和足底角化伴多汗
    相关检查:尿沉渣,腹部平片
    并发症:低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网膜炎
    治疗药品:碳酸氢钠,枸橼酸钠,维生素B1片
  •   肾性氨基酸尿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症是由于遗传性膜转运缺陷,导致尿中氨基酸排泄量增加,这种疾病的发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致膜载体改变的后果。正常时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在近端肾小管经特异性能量转运过程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在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时,未能很好代谢的氨基酸在血浆内浓度升高,而出现在尿中,此乃超滤负荷增加所致,非肾小管转运缺陷。当近端肾小管氨基酸转运缺陷时,可使重吸收障碍而出现氨基酸尿及血中氨基酸水平减低。当一种氨基酸重吸收有障碍,通过同一转运系的其他氨基酸的重吸收也可以减低,并导致较广泛的氨基酸尿,如胱氨酸尿。当一种氨基酸代谢异常,在体内蓄积,过量超滤,可抑制同一转运系的其他氨基酸重吸收,如β-丙氨酸氨基转移异常,发生高丙氨酸血症,而尿中出现大量牛磺酸,异丁酸,β-丙氨酸。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或基底膜外漏,重吸收的氨基酸又自细胞反流入管腔引起广泛的氨基酸尿,如范科尼综合征,赖氨酸尿等。当一种代谢产物在小管上皮细胞蓄积时可抑制重吸收率,引发氨基酸尿,如半乳糖血症和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磷酸半乳糖或磷酸果糖可在肾小管细胞内蓄积。

      二、发病机制

      正常人肾小球滤液中的氨基酸含量与血浆大致相等,绝大部分由近端小管给予重吸收。在尿中排出的氨基酸主要有甘氨酸(70~200mg/d)、组氨酸(10~300mg/d)、牛黄酸(85~320mg/d)、甲基组氨酸(50~210mg/d)等。当肾小管对某种氨基酸转运发生障碍时即出现该种氨基酸尿。

      在多种氨基酸转运缺陷病中,如胱氨酸尿症、二碱基氨基酸尿症、Hartnup病、亚氨基甘氨酸尿症、二羧基氨基酸尿症,表现为对结构相似的氨基酸转运异常,提示膜上存在基因特异的膜受体或载体。这几种转运缺陷病只影响一种氨基酸转运的事实,说明具有底物特异性的转运系统存在,此缺陷病均累及肾和(或)肠中的运转系统,对其他组织不产生影响。本症Ⅰ型纯合子缺乏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介导的小肠转运,其杂合子具有正常氨基酸尿液排泌类型。Ⅱ型纯合子缺乏肠道赖氨酸介导的转运,但保存了转运胱氨酸的能力,其杂合子对4种氨基酸的尿液排泄均有适度增加。Ⅲ型纯合子保留了这4种氨基酸介导的小肠内转运能力,其杂合子仅尿中赖氨酸和胱氨酸排量略有增加。

    1.胱氨酸尿症

    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其发病机制为近端肾小管刷状缘膜和胃肠道的转运胱氨酸以及与它同一转运系的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的位点丧失,造成该组氨基酸尿中大量丢失;以后发现肾小管对半胱氨酸——同型胱氨酸形成的混合二硫化物亦同样有重吸收障碍。在胱氨酸尿患者血中胱氨酸及其他3种氨基酸浓度不升高,而肾对这组氨基酸的清除率明显增高,胱氨酸清除率比正常大30倍以上。给胱氨酸尿患者摄食赖氨酸和鸟氨酸后,血中浓度不升高,而粪中出现大量这些氨基酸。用空肠黏膜活组织标本作活性转运研究,亦证实有转运缺陷。胱氨酸尿患者每月尿排出胱氨酸平均3036.8 mmol(正常最高值约74.88 mmol),明显超饱和,且其溶解度低,在pH 5~7的尿中只能溶解l248~1664 mmol/L,故易析出结晶,当尿浓缩时,结晶增多易形成结石,引起肾绞痛、尿路梗阻或感染的表现。

      2.Hartnup病

    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空肠黏膜对中性单氨基、单羧基氨基酸转运障碍所致。转运障碍的氨基酸有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及天门冬氨酸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色氨酸转运缺陷。色氨酸在尿及粪便中大量丢失,使烟酰胺形成不足,致糙皮病样皮肤损害和神经症状。此外,在肠道内由色氨酸样降解产生的吲哚及色胺,苯丙氨酸产生的苯乙胺,由酪氨酸产生的酪胺以及其他胺类,均显著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发作性小脑共济失调及精神症状。本病有两型:伴有小肠功能障碍为Ⅰ型;无障碍者为Ⅱ型。

  • 肾性氨基酸尿一般治疗

      肾性氨基酸尿西医治疗

    一、治疗

      因本病属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 其主要治疗原则为早期发现,并根据氨基酸尿种类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饮食控制和对症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如胱氨酸尿病人,应给予低蛋氨酸饮食。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尿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饮食,并补充烟酰胺;但如出现共济失调及精神症状时应禁食蛋白。

      1.胱氨酸尿病的治疗

      (1)饮水疗法:多喝水,特别在夜间也要保证一定的饮水量,以防止尿液浓缩时析出胱氨酸结晶;24h水摄入量至少在4L以上,以使尿胱氨酸浓度稀释,保持在250mg/L以下。

      (2)控制饮食:低蛋氨酸(为胱氨酸最重要的前身)饮食,有时可中等度减少胱氨酸尿。

      (3)碱化尿液:可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10~38g/d),使尿液pH>7.5时,以增加胱氨酸溶解度,不利于结石形成。在尿液的pH为7.5时,胱氨酸的溶解度最高(约溶解280mg/L),但有可能促进磷酸钙沉积,故也可在睡前服用250~500mg的乙酰唑胺(醋唑磺胺)。

      (4)口服青霉胺:青霉胺(二甲基半胱氨酸)可与胱氨酸作用生成可溶性半胱氨酸-青霉胺二硫化合物从尿中排出,又可减少约50%的尿中游离胱氨酸,因此有防止结石形成的作用。本药不仅有预防作用,还可溶解正形成的结石。具体用法:1~2g/d,分3~4次口服。本药因有负性血清病样反应,如皮疹、发热、关节痛以及骨髓抑制,肾损害(肾病综合征)等副作用,故不宜作为常规应用药物,只用于上述一般治疗不能控制或严重胱氨酸结石的患者。目前较新的药物有N-乙酰-D-青霉胺及硫普罗宁(巯基丙酰甘氨酸),效果相同,毒性较低。

      (5)对症处理:有肾结石患者,可考虑体外震波碎石或手术取石,还可服用中药排石汤。控制继发感染,缓解尿路梗阻,尿毒症者则可予透析或肾移植。

      2.二碱基氨基酸尿的治疗

      (1)限制蛋白摄入量:因患者有高氨血症和蛋白不耐受现象,故要限制每天的蛋白质入量,特别是Ⅱ型病人。成人每天蛋白摄入量<0.8g/kg,在儿童要注意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但最近有报道,在充分补给精氨酸的基础上,蛋白摄入量可适当放宽,对促进智力与生长发育皆有好处,特别是儿童患者。

      (2)补充相应氨基酸:主要静脉补充精氨酸,鸟氨酸或瓜氨酸。因小肠吸收障碍,口服精氨酸、鸟氨酸常无效。瓜氨酸属中性氨基酸,转运部位不同,它吸收后又能代谢转换为精氨酸和鸟氨酸,故口服瓜氨酸和赖氨酸则有效,可预防高氨血症和纠正血浆氨基酸浓度。

      3.Hartnup病的治疗

    本病无根治办法,但患者随年龄增长,特别在青春期后可自行缓解。

      (1)高蛋白饮食:一般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烟酰胺50~100mg/d,烟酰胺(尼克酰胺)50~250mg/d,分次口服,即可缓解糙皮病症状,维持病人健康。如出现小脑共济失调及精神症状,则应禁食高蛋白,可予静脉补充葡萄糖以提供足够的能量。

      (2)口服碳酸氢钠:以增加尿吲哚代谢物排出,减少结肠中支链氨基酸的脱羧作用。

      (3)口服新霉素:杀灭肠道细菌及时防治肠道感染,因其可诱导症状发作 重者还应予洗胃或清洁灌肠。

      4.亚氨基甘氨酸尿的治疗

    本病无需治疗,预后良好。

      5.二羧基氨基酸尿的治疗

    Ⅰ型患者可试用谷氨酸,连续日夜服用,可预防低血糖发生。Ⅱ型则无需治疗。

      6.蛋氨酸吸收不良综合征给予低量蛋氨酸饮食,即可以改善症状与智力。

      二、预后

      本病因系隐性遗传性疾病,各型临床特点不尽相同,预后也不一致。多数经确诊并对症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使患儿长期存活,预后尚好。个别病人如长期不予治疗可因并发症发展致肾功能不全。

  •   肾性氨基酸尿预防

    对本病发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对已病患者应早期诊断,积极对症治疗及时防治结石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病为终生性疾病,一些患者因不能长期坚持治疗,易发生尿路结石,必要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 肾性氨基酸尿一般护理

    肾性氨基酸尿护理

    1.蛋白质:

    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蛋白质成分,尤其是动、植物蛋白质,如肉类、米、面、豆制品等。因此,为了减轻残存健康肾单位的工作负担,病人的蛋白质摄入量必须和肾脏的排泄能力相适应。也就是说,肾衰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的程度,做相应的减少。在减少蛋白质摄入总量的前提下,必须有选择地补充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以满足机体所必需的营养需求,也就是增加某些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如牛奶、鸡蛋、鱼、精瘦肉等),减少植物蛋白质的数量,前者含必需氨基酸的品种及数量均较后者高。由于粮食中含有不少植物蛋白质,因此建议食用淀粉食品,如麦淀粉、玉米淀粉、藕粉、土豆、山芋等。

      2.热量:

    欲使摄入的蛋白质获得最大利用,不让其转化为能量消耗掉,在采取低蛋白质饮食的同时,还必须补充能量。每日每公斤体重至少35大卡的热量。 主要由糖供给,可吃水果、蔗糖制品、巧克力、果酱、蜂蜜等,脂肪也能提供部份热量,素油不加限制。

  • 肾性氨基酸尿饮食原则

      肾性氨基酸尿饮食保健

    一、宜

      1、宜吃高热量、半流质食物;

      2.宜吃各种新鲜水果、蔬菜;

      3.宜吃进脂肪、低胆固醇食品。

      二、忌

      1、忌吃酱油;

      2.忌吃辛辣的食物;

      3.忌抽烟喝酒;

      4.忌吃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