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肠毛滴虫病

    人毛滴虫是寄生于肠道的鞭毛虫,多见于盲肠与结肠,可引起腹泻等临床症状,故又称为肠滴虫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传染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肠滴虫,肠滴虫病,人毛滴虫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90%
    治疗周期:7-14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疾病症状:肚子疼,腹胀,恶心与呕吐
    相关检查: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寄生虫,寄生虫排泄物和分泌物检查,寄生虫检查的浓聚法
    并发症:
    治疗药品:奥硝唑胶囊,塞克硝唑分散片,甲硝唑片
  •   一、发病原因

      人毛滴虫与阴道毛滴虫形态相似但波动膜和基染色杆较长直至虫体后端,后鞭毛在波动膜左侧并行,在虫体后端伸出体外。伪足形成较少见,在不适宜环境中可形成假包囊。虫体通过吞饮、吞噬等获取营养。滋养体寄生在人结肠并以纵二分裂法繁殖。滋养体随腹泻便排出,在室温下可存活8天;土壤中可存活7天。人因食入被滋养体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也可由苍蝇等传播。

      二、发病机制

      人毛滴虫可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与炎症反应,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淋巴滤泡小脓肿形成。当宿主抵抗力下降时,在肠道共生细菌存在下,虫体大量繁殖,黏膜损害明显加重,腹泻次数增多。毛滴虫的活跃运动,造成强烈的机械刺激,引起腺体分泌亢进。虫体具有较多的溶酶体,内含丰富的酸性磷酸酶等水解酶。大量虫体释放的溶酶体酶,可使肠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出现腹泻。

  • 肠毛滴虫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病原治疗药物,首选甲硝唑,成人剂量为600~800mg/d,儿童按10~15mg/(kg·d)计,分3次或4次口服,5~7天为一个疗程,即期疗效达100%,近期疗效也达95%。此外,还可用替硝唑(tinidazole)2g,1次顿服,或50mg/kg体重,1次顿服。或用奥硝唑(ornidazole)2g,1次顿服。新药塞克硝唑(secnidazole)2g,1次顿服亦有良好疗效。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   人毛滴虫病的预防措施同肠道传染病。

      肠毛滴虫病一般预后良好。

  • 肠毛滴虫病一般护理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 肠毛滴虫病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宜饮食清淡为主,合理搭配膳食。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