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痈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厌氧菌和绿脓杆菌等。皮肤不洁、局部擦伤、机体抵抗力降低是受感染的重要诱因,其中以糖尿病病人多见。
糖尿病病人易发生感染的原因除与高血糖导致的全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外,还和感染病灶局部酸碱环境的变化关系密切。有研究将细菌注入糖尿病鼠软组织建立化脓性感染模型,3~6天后测定病灶内pH值。结果表明,糖尿病鼠模型病灶内pH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为高血糖可产生较正常为多的乳酸,由于白细胞内无丙酮酸羧化酶,乳酸在此不能合成糖原;又因为糖尿病时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病灶处的乳酸也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利用,从而导致病灶内乳酸蓄积和pH值降低。病灶内pH值的改变可降低细胞修复能力和抗生素杀菌作用。因此糖尿病病人不仅易受到感染,且感染病灶迁延不愈。
二、发病机制
发于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患者,如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肾炎、糖尿病、心衰、营养不良、低丙球蛋白血症、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等。痈大多是由毛囊炎发展而来,病原菌先侵入单个毛囊底部形成感染,由于所在部位的皮肤厚韧,感染继而沿深部阻力较小的脂肪柱蔓延到皮下深筋膜组织,再沿深筋膜向四周扩散,从而累及周围的脂肪柱和毛囊,形成多个“脓头”的痈。
痈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患部制动 防止炎症扩散,减轻疼痛。唇痈病人可取头高卧位休息,给予流质饮食,减少说话,严禁挤压。
2.早期应用抗生素 尽早应用抗生素,有利于制止脓毒血症的发生。其原则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联合用药,剂量充足,疗程充分,以静脉给药途径为佳。在药敏试验结果未出之前,可根据脓液涂片和革兰染色结果选用抗生素,通常可首选青霉素、红霉素加庆大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
3.局部处理
(1)物理疗法:短波紫外线外局部照射,可控制感染扩散,促进炎症吸收,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2)药物涂布: 初期仅有红肿时,可用50%硫酸镁或0.5%碘伏湿敷;有少数脓点时可用鱼石脂软膏、金黄散敷贴,促进炎症局限,脓肿成熟。
(3)及时取栓:痈的病变范围较大,当有多个脓栓破溃时,病灶内坚韧的纤维间隔会妨碍坏死组织的彻底分离和脓液引流,故应及时取出表面脓栓和坏死组织,再用75%乙醇和石炭酸液及生理盐水清洗。以小凡士林纱布条引流,逐日换药,不久可以痊愈。
(4)切开引流:当脓肿成熟,表面呈紫褐色或有破溃流脓时,应在麻醉下作切开引流。切开应做“十”字形或“ ”字形切口,长度超出病变范围,深度需达筋膜或筋膜下,切开所有的纤维间隔,清除所有坏死组织,使伤口形成一个大的腔隙,从而形成通畅的引流环境。伤口内可用过氧化氢或优锁溶液湿敷,堵塞生理盐水纱条,以干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清洁,健康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行植皮,促进伤口愈合。
唇痈切开引流,不宜做广泛切除,以免影响容貌美观。
4.对症治疗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处理;疼痛剧烈、情绪烦躁不安者可给予止痛药和镇静药物。
5.支持治疗 宜进食易消化、高能量的流质饮食或软食,每天补充维生素C2~3g。重症者可吸氧、输注新鲜血或血浆、复合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6.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治疗
(1)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浓度若不能有效控制,则感染常难以治愈。对此类病人在治疗局部软组织感染的同时,必须同时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目前临床上有局部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而获得成功的报告。其方法是:行常规换药后,根据创面的大小,抽取胰岛素10~16U滴入病灶内,空气中室温下待其自然干燥,然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固定,隔日1次。此治疗的机制在于,感染病灶内局部应用胰岛素有可能改善局部组织对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的利用,使局部降低的pH值回升,从而加速组织的修复功能,增强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同时胰岛素还可促进局部氨基酸进入细胞内,加速蛋白质合成,促进愈合。临床应用表明本法对胰岛素全身用量并无加强作用。
(2)中毒性心肌炎:症状表现为高热,心慌、胸闷、心律加快,频发室性早搏等。在积极治疗感染灶的同时,病人应卧床休息,吸氧。可给予极化液以减轻毒素对心肌的损害。室性早搏者给予利多卡因5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入,1次/d。
(3)败血症:治疗包括积极控制局部感染灶,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充营养和维生素。可多次少量输注新鲜血液,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给予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必要时适当应用激素。有休克症状者应按中毒性休克处理。
7.中医治疗 初起时,可选用仙方活命饮或普济消毒饮;进展期应辨证处方,选用:清热解毒的黄连、黄芩、金银花、地丁等;祛风的防风、荆芥等;托毒的皂刺、山甲等;调养气血的黄芪、当归、生地、丹参等。
二、预后
及早、联合、大剂量的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正确处理局部感染病灶,一般预后良好。症状严重者,继发败血症,可有意识不清、虚脱,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痈辨证论治
1.中医疗法:
应辨证施治,根据其症状,审其病程,划分阶段,同时结合部位及其热毒的轻重,气血的盛衰,年龄的大小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按其病程可分为初期、溃脓期、收口期三个阶段。
1)辨证选方
(1)实证
初期多由于感受湿热风热之毒,蕴积皮肉之内,以致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之证,治宜散风清热利湿,和营托毒为主,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常用药物如:当归,赤芍、丹参、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陈皮、象贝母、炙山甲、皂角刺、生甘草。溃脓期,宜上方如黄连、黄芩、生山药。收口期,上方合八珍汤。
(2)虚证
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型:滋阴生津,清热托毒,方以竹叶黄芪汤加减。气血双亏,毒滞难化型:扶正托毒,方以托里消毒散加减。常用药物如:党参、生黄芪、焦白术、当归、白芍、桔梗、皂角刺、茯苓、银花、生甘草等。
2)外治法
①初期:实证用金黄膏或玉露膏,虚证用冲和膏外敷。
②溃脓期:上方均掺人八二丹或九黄丹;如脓水稀薄而带灰绿色者,改掺入七二丹。若腐肉阻塞,脓液蓄积难出,可作十字形切开手术。
③收口期:用白玉膏掺生肌散。若疮口有空腔,皮肤与新肉一时不能粘合者,可用垫棉法,加压包扎,如无效时,则应采取手术扩创。
④若气血两亏,疮形不起,亦可配合神灯照法或桑紫火烘法。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痈一般护理
(1)调整饮食。平时应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忌饮烈性酒,以防辛辣之品损伤脾胃,致使肠胃积湿生热而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性。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防止潮湿。尤其是暑天,天气炎热,常因工作环境差,或工作繁忙而汗湿衣襟,加之更换内衣不勤,容易发生本病。因此,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更换内衣,淋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卫生。
(3)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毛囊炎、疖肿、湿疹等。
(4)防止搔抓。无论是颈部、腋部、脐部或是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有破损或有湿疹,都应积极对症治疗,避免用力搔抓,因搔抓后可继发感染而形成脓肿。
痈饮食原则
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