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脊膜下脓肿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硬脊膜下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发病机制
硬脊膜下脓肿大多数由远处的感染灶(如疖病)经血行散播到硬脊膜下间隙,少数继发于腰背部中线的先天性皮肤窦道(或藏毛窦)感染以及脊柱手术或麻醉、腰穿等操作后感染。糖尿病和静脉药物滥用则是诱发危险因素。
硬脊膜下脓肿一般治疗
硬脊膜下脓肿西医治疗
一、治疗
一旦明确诊断为硬脊膜下脓肿,应立即手术清除脓肿。椎板切除范围应包括病灶全长、硬脊膜切开减压。切开硬脊膜时应仔细保护好硬脊膜四周术野和蛛网膜下腔。小心切除脓肿,避免污染蛛网膜下腔。同时,术野需用含抗生素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并放置外引流管数天,缝合肌层和皮肤。在脓液送培养和革兰氏染色后,即可开始应用广谱抗生素。而一旦培养结果出来,则马上给予敏感抗生素。
二、预后
Carey(1996)复习文献显示39例手术病人,32人(82%)存活,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改善或完全康复。5例未手术病人中4人死亡。
硬脊膜下脓肿预防
注意全身各部位感染病灶的治疗有助于预防硬脊膜下脓肿。
硬脊膜下脓肿一般护理
硬脊膜下脓肿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硬脊膜下脓肿饮食原则
硬脊膜下脓肿饮食保健
1、硬脊膜内脓肿的食疗方:
(1)取薏苡仁米50克,黑豆50克,乌梅3枚,加水5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时加入阿胶10克,再煮沸,饭后服用,每日1剂,每日2次。适用于咳吐脓血患者。
(2)薏苡仁米50克,醇苦酒(醋)9克,二味共煎服,温热顿服,有脓血当吐。
(3)鲜芦根或干芦根100克,冬瓜仁50克,鱼腥草100克,桃仁15克,杏仁20克,水煎浓汁,入蜂蜜50克调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