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休克

    休克(shock)是指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是临床各科严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休克的共同特征是有效循环量不足,组织和细胞的血液灌注虽经代偿仍受到严重的限制,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急诊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全身
    多发人群:所有人,老年人比较多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80%
    治疗周期:1-3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
    相关检查:心排血量,心电图,氨基酸
    并发症:
    治疗药品:盐酸纳洛酮舌下片,醋酸可的松片
  •   休克疾病病因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分类亦有多种方法。从临床角度按其病因和病理生理的特点可将休克分为:

      (一)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1、广义上心源性休克包括急性心肌炎、大块肺梗塞、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叶穿孔、严重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急性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心房粘液瘤、严重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心室率持续过速等所致的休克。

      2、狭义上心源性休克是指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严重阶段。急性心肌梗塞时,临床上如同时伴有血压降低、皮肤灌注不足、肾血流减少、中枢神经功能减退等重要器官微循环衰竭的表现,而又能排除药物(如镇痛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进食少、体液丢失或补液不足引起血容量降低等所致的低血压,即可考虑心源性休克的诊断。

      (二)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1、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血液丢失(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如呕吐、腹泻、肠梗阻、胃肠道瘘管、糖尿病酸中毒等)、失血浆(如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创伤及炎症)等原因使血容量突然减少所致的休克。其特点为静脉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和心动过速。

      2、出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烧伤性休克均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三)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1、感染性休克亦称中毒性休克,以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为特征。

      2、病因主要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坏死性胆管炎等)、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休克并非由于细菌直接侵入血流所致,而是与细菌内毒素及其细胞壁脂多糖类部分释放入血液有关。在体弱、老年、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和抗代谢药物的患者中,尤易发生。

      (四)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1、过敏性休克是休克的一种较少见的类型,系人体对某些生物制品、药物或动物性和植物性致敏原发生过敏反应。

      2、致敏原和抗体作用于致敏细胞,后者释放出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等物质引起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床扩大,血浆渗出,血容量相对不足。

      3、患者常伴有有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所致的呼吸困难,使胸腔内压力升高,因而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亦减少。

      (五)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

      1、神经源性休克是动脉阻力调节功能严重障碍,血管张力丧失,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所致的休克。

      2、单纯由于神经因素引起的休克少见,可见于外伤、剧痛、脑脊髓损伤、药物麻醉、静脉注射巴比妥类药物,神经节阻滞剂或其他降压药物以及精神创伤等。

      (六)其他尚有内分泌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及内分泌功能亢进(如甲状腺危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类癌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所致的休克。

      (七)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较常见。以上各型休克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存在(亦即复合型休克),临床上多见于疾病的晚期,病情常复杂又严重。

  • 休克一般治疗

      休克西医治疗

    (一)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全身组织的血流灌注,恢复及维护脏器功能及机体代谢。

      1、一般紧急处理

      (1)病人应平卧。不能平卧时可采用半卧位。注意保暖和安静。

      (2)氧气吸入。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

      (3)应尽早进行静脉输液和给药。

      若周围静脉萎陷穿刺有困难时,可考虑作锁骨下或锁骨上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插管,亦可作周围静脉切开插管。如血压迅速下降而静脉输液通路尚未建立时,可先选用苯福林(新福林)5—10mg、间羟胺(阿拉明)5—10mg、甲氧胺(美速克新)10mg或麻黄素30mg肌注,暂时维持血压,争取时间作进一步处理。

      (4)各类休克的治疗:感染性休克应作综合治疗,积极控制感染与抗休克。

      (5)控制感染:按药敏结果选用药物。剂量宜较大,首次可给加倍量,应于静脉内给药,以联合应用两种为宜。

      2、纠正低血容量。

      (1)各种休克大都存在循环血容量的不足,在休克早期即应及时补液,以改善微循环的灌流。

      (2)补液量一般可根据CVP水平,对CVP<0.5kPa (5cmH2O)的血容量不足者,应及时给予补液,直至血压及组织灌流压增高至足够水平。在0.5~1.5kPa (5~15cmH2O)者的补液问题,常需结合其它资料分析,甚至需作容量负荷试验以决定补液量。而CVP>1.5kPa(15mmH2O)者则需测PCWP,若后者<2.0kPa (15mmHg),可于5~10分钟内输给100ml液体。

      (3)输液后PCWP不再增高,组织灌流好转或血压回升,则可继续给于补液;如PCWP上升,组织灌流无改善或更坏,则应停止补液,并给予血管扩张剂。如给药后PCWP回降,但血压仍较低,可在严密观察下给予补液以促使血压回升。

      (4)对于不具备测定CVP条件的,可以根据病史、尿量等情况估计,如患者有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禁食、高热、吐泻、出血、利尿、脱水等)、舌质红而干,皮肤弹性差,静脉塌陷,心率增快,脉压差小,提示血容量不足。尿量<20ml/小时,比重>1.030也提示血容量不足。

      (5)也可用休克指数作为判断血容量的指标,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为0.5,如为1,则丢失血容量为20%~30%,如>1 则丢失血容量在30%~50%,但因血压及脉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只供参考。

      (6)补液的种类和剂量取决于患者的循环状态,以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等效果好。

      3、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可用5%碳酸氢钠100~200ml或11.2%乳酸钠40~80ml静脉滴注,再根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调整剂量。

      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缩血管药物。

      ①应用原则为:

      休克早期,皮肤温暖,四肢无紫绀,尿量>25ml/小时。

      患者血容量不足又不能快速补充者。

      ②常用药物有:

      多巴胺: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刺激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和心排血量增加,对皮肤肌内的小动脉及冠状动脉有选择扩张作用,使肾血流量和尿量增加,心率无明显加快,但耗氧量增加,可用10~3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

      间羟胺:并有α和β肾上腺素能作用,刺激β受体,使心脏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刺激α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可用10~3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此药较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缓和而持久,且使肾血管收缩作用较弱,因而常被列为首选药。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和间羟胺基本相同,但作用较快,维持时间较短,可用0.5~1.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

      多巴酚丁胺:是多巴胺的衍生物,具有α和β肾上腺素能作用,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强于多巴胺,但对外周血管的作用不明显,小剂量有轻度缩血管效应,大剂量则有缩血管及扩血管的双重效应。 4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12.5~10mg/kg/分。

      对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因上述药物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损伤,应慎用。

      (2)扩血管药物。

      ①应用原则:

      血容量已补足,但休克症状未有明显改善。

      有交感神经亢进的表现(如肤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压小、毛细血管充盈不良)。

      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心排血量降低(如心音低、脉压小,四肢冷)。

      ②常用药物有:

      硝普钠:直接作用于动脉和静脉的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对心脏本身无直接影响,5~10m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20~100μg/分。

      酚妥拉明:为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同时有β-肾上腺素能兴奋作用。减轻心脏后负荷,可用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0.3~0. 5mg/分。

      硝酸酯类药物:主要作用于静脉,扩张外周动脉作用较弱,可用硝酸甘油5mg置于100ml 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分钟7~8滴,或消心痛10mg,溶于5%葡萄糖液中100ml中静脉滴注,30~100μg/分。

      5、肾上腺皮质激素。

      宜早期大剂量应用,可用于各种休克,其作用主要是与细胞膜的作用有关,大剂量时有增加心排血量,减低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注量的作用。一般剂量为氢化可的松0.2~0. 6g/日或地塞米松20~40mg/日,疗程不宜超过3日,休克纠正后应尽早停用。

      6、胰高血糖素。

      对CVP>2kPa (20cmH2O)或PCWP>2.0~2.4kPa (15~18mmHg)者,于纠正心律失常、缺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后,休克仍未改善时可以应用,3~5mg,静脉滴注,半分钟内滴完,待2~3分钟如无反应可再重复注射、继而用3~5mg肌注,每1/2~1小时1次,或每小时用5~1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连用24~48小时。

      7、利尿剂的使用。

      血压基本稳定后,无心衰时,可在10~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酸或25%山梨醇100~250ml,在心衰时宜用速尿40mg或利尿酸钠50mg静脉注射。

      8、机械辅助循环。

    对心源性休克或严重休克继发心功能衰竭者,可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或体外加压反搏术。

      (二)预后

      1、早期休克经及时治疗可纠正其病理状态,预后较好。

      2、晚期休克容易常出现弥散性血管内溶血,难以治疗,预后差,容易出现生命危险。

    休克辨证论治

      休克中医治疗

    (1)厥证。 治法:益气温阳、化瘀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味。

      药用人参、当归、桂枝、白芍、甘草、大枣,丹参、赤芍、麦冬。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麦冬滋养心阴;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与芍药合而补血虚;桂枝辛甘而温,温经散寒;甘草、大枣之甘,益气健脾,既助归、芍归血,又助桂枝通阳;丹参、赤芍活血通脉。诸药相合,以达益气养阴生血、温阳化瘀通络之功,临证应用时,应注意与不同病因相结合施治。汗出不止者,加龙骨、牡蛎涩而敛汗,四肢厥冷者,加附子回阳救逆。

      (2)脱证,阳脱。治则:回阳救逆。

      方药:人参四逆汤加味。

      用人参、附子、干姜、甘草、肉桂。

      方中经参温阳益气固脱;附子、肉桂补益先天命门真火,通行十二经;干姜助附、桂升发阳气;炙甘草既可解附子之毒,又能缓姜、桂辛烈之性。诸药合用,共达回阳救逆之功。浮阳上越,面红者,加用生龙骨、牡蛎以收敛浮阳;目陷色黑者,加山萸肉、五味子以益肾纳气;冷汗不止者,加麦冬、五味子、龙骨、牡蛎益气敛阴止汗。②阴脱 治法:益气养阴固脱。方药:固阴煎加减。用人参、生地、山萸肉、黄芪、麦冬、五味子、肉桂、甘草。方中人参甘平,大补元气;黄芪助人参益气固脱;生地、麦冬、山萸肉养阴生津,五味子敛阴;少佐肉桂温阳,以期阴得阳助则源泉不竭之意。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固脱之功。若阴阳俱脱者,宜阴阳双补以固脱,则以人参四逆汤合固阴煎加减;若见唇色、指端青紫者,加入丹参、赤芍、红花、川芎等活血之品。

  •   休克预防

    休克是一危重变化的动态过程,临床应熟悉休克的早期症状、体征,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休克的发生。已发生休克者,应及时治疗,治疗愈早愈好,针对不同类型的休克,施以针对性治疗。

      具体措施包括:

      1、休克紧急处理。

      包括积极处理引起休克的原发伤、病。如创伤制动、大出血止血、保证呼吸道通畅等。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并用药物维持血压。早期予以鼻管或面罩吸氧。注意保温。

      2、若出现轻度头昏,可搀扶着走一定时间,不适的感觉就会消失。稍重的没有走动能力的,可让患者平躺,衣领松开,头部略放低,然后抬高患者下肢作轻微的抖动,患者症状马上得到缓解。

      3、严重感染病人,应及时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积极清除原发病灶(如引流排脓等)。对某些可能并发休克的外科疾病,抓紧术前准备,2小时内行手术治疗,如坏死肠段切除。

      4、必须充分做好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

      包括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补足血容量。同时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休克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低血容量休克的措施。

      5、必须注意的是不论患者休克程度轻重如何,在急救时不要给患者喝任何饮料或服药,以免出现呛咳而导致呼吸困难。待其清醒后才让其喝些温开水,并特别提醒患者注意保暖和休息。

      6、密切观察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心、肺、肾功能,立足于改善组织血流灌注,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 休克一般护理

      休克护理

    休克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程度、抢救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力。

      护理措施包括:

      (一)体位。

      休克时应采取中凹卧位,病人头胸部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使用抗休克裤。

      (二)保暖。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4~6L/min,严重缺氧或紫绀时应增加至6~8L/min,或根据病情采用面罩或正压给氧。

      (四)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五)镇静止痛。

  • 休克饮食原则

      休克饮食保健

    一、休克后补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红糖桃仁粳米粥

      功效:化淤止血,养血益胃。对妇女淤血内停所致的产后出血较为有效。

      原料:桃仁35克,粳米100克,红糖50克。

      制法:(1)将粳米淘洗干净,待用。

      (2)把桃仁去皮尖,清水洗净,待用。

      (3)将粳米与桃仁齐放入洗净的煮锅中,加清水适量,置于炉火上煮,待米烂汁粘时离火,加入红糖搅化调味即可食用。

      2、大枣花生桂圆泥

      功效:清气醒脾,调中开胃,补血止血。适用于妇女产后子宫出血和缺铁性贫血等症。

      原料:大枣100克,花生米100克,桂圆肉15克,红糖少许。

      制法:(1)将大枣去核,清水洗净,待用。

      (2)把花生、桂圆肉也洗一洗,待用。

      (3)将大枣、花生米、桂圆肉放入大碗内,共捣为泥,加入红糖搅匀后,上笼蒸熟即成。

      3、三七炖鸡蛋

      功效:化淤止血,养血活血,能络止痛。此方重在化淤而止血,故对淤血内停所致的妇女产后出血甚为适宜。

      原料:鸡蛋3个,三七粉3克,红糖20克。

      制法:(1)将鸡蛋打入碗内,用筷子搅匀,待用。

      (2)在锅中加清水适量,放入炉火上烧开,将鸡蛋倒入锅内,再把三七粉放入,煮至鸡蛋凝固时,即可离火,盛入大碗中,再加入红糖搅化即可食用。

      4、归桂红糖粥

      功效:温经散寒,化淤止血,益气养血。适用于产后寒凝、淤血内阻所致的产后出血。

      原料:当归20克,肉桂10克,粳米100克,红糖50克。

      制法:(1)将当归、肉桂清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置于火上,煮1小时后,取汁去渣,待用。

      (2)把粳米淘洗干净,直接放入锅中,加入药汁,再兑适量清水,煮至米烂汁粘时,放入红糖搅化,即可食用。

      5、荠菜炒鲜藕片

      功效:和脾,利水,止血。适用于血淤引起的妇女产后腹痛、出血等症。

      原料:鲜荠菜50克,鲜莲藕90克,猪油2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1)将荠菜去杂后,用清水洗净,待用。

      (2)把鲜藕刮去皮,洗净,切成薄片,待用。

      (3)将炒锅洗净,置于炉火上,起油锅,倒入荠菜,鲜藕片,翻炒至熟,点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服食。一般服食5-7天有效。

      6、田七红枣炖鸡

      功效:止血,镇痛,强身。对于妇女产后流血不止有辅助治疗作用。

      原料:鲜鸡肉200克,田七5克,红枣8枚,生姜3片,精盐少许。

      制法:(1)将红枣用清水浸软后,去核,洗净,待用。

      (2)把田七切成薄片,用清水略冲洗,待用。

      (3)将鸡肉去皮,洗净,滤干水分,待用。

      (4)把所有原料放入一个洗净的炖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于炉火上,以旺火隔水炖2小时,点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趁热饮用。

      二、休克吃哪些对身体好?

      1、伤后1-2天禁食或少进食,第3天开始以少量试餐开始,如米汤、安素等,3-6次/日,每次50-100ml,以后逐步增加牛奶、肉汤等,每日可进3-8餐,以清谈、易消化饮食为宜。

      2、1周后可将流汁饮食改为半流汁饮食,进食肉末粥、鱼米粥、蒸蛋、面条等。

      3、此后要为要为病人提供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多食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家禽等。

      三、休克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食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醋、胡椒、姜等。

      2、忌食螃蟹、田螺、河蚌等寒性食物。

      3、忌坚硬、难消化的食物。

休克(shock)是指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是临床各科严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休克的共同特征是有效循环量不足,组织和细胞的血液灌注虽经代偿仍受到严重的限制,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