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硬脑膜外脓肿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硬脑膜外的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造成脑膜刺激征和各种损害,称硬脑膜外脓肿(extradural abscess)。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脑外科
    疾病别称:小儿硬膜外脓肿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颅脑
    多发人群:小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颅内压增高,怕冷,寒战
    相关检查:颅脑CT,颅脑MRI,颅脑超声检查
    并发症:带状疱疹
    治疗药品:氯霉素片,苯唑西林钠片
  •   一、发病原因

      感染的途径有:

      以下邻近感染的直接扩散均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硬膜外积脓

      (1)、颅骨骨髓炎破坏颅骨的内板;

      (2)、额窦炎破坏额窦的后壁;

      (3)、中耳炎或乳突炎破坏岩骨的鼓室盖或乙状窦前壁的骨质。

      血行感染:

      1、头皮的疖肿或面部的感染可经颅骨的导静脉扩散至硬膜外腔形成脓肿;

      2、另外化脓性栓塞静脉炎也较常见。

      开放性颅脑损伤后的异物存留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源:

      1、继发于鼻窦炎的硬膜外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

      2、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是外伤后感染和颅骨骨髓炎导致的硬膜外脓肿常见的致病菌;

      3、革兰阳性杆菌感染。

      二、发病机制

      硬脑膜外脓肿的病理改变取决于致病菌的毒力、机体的抵抗力和感染时间的长短。感染的早期反应为硬脑膜外层的充血和渗出,随后出现组织坏死和大量炎性白细胞浸润,继而脓肿形成或纤维蛋白沉积。若细菌毒力小、机体抵抗力强,局部可形成肉芽组织,最后转变为纤维组织瘢痕。

  • 小儿硬脑膜外脓肿一般治疗

      一、治疗

      对硬脑膜外脓肿应首选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术前,术中及术后均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来控制感染的扩散,术中在吸除硬膜外腔的脓液后,要仔细探查增厚的硬膜,通常在硬膜表面多覆盖有一层颗粒样肉芽组织,应小心清除其表面层并避免穿通硬膜;所有异物也应当取出,包括骨蜡和化学性止血材料;最后硬膜外腔与骨性含气腔隙的所有通道均应被封闭,虽然有20%的硬膜下积脓的患者合并有硬膜外脓肿,但多数学者并不主张在硬膜外脓肿清除后常规作硬膜下腔探查术,除非是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资料已明确证实合并有硬膜下积脓的患者,对于可能存在的原发性感染源也应彻底清除,如额窦炎应切除已破坏的额窦骨壁和感染的黏膜;颅骨骨髓炎应咬除坏死的颅骨直到“健康出血的骨质”,清除脓液及炎性肉芽后用大量抗生素水冲洗创口并放置引流2~3天,中耳炎和乳突炎应做乳突凿开术。

      二、预后

      单纯性硬膜外脓肿(不合并硬膜下腔积脓者),在早期手术切除后常常预后良好,复发及后遗症较少,但当脓肿较大,肉芽组织形成压迫脑组织时也可遗有癫痫和其他局限性神经症状。

  •   1.皮肤黏膜清洁护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小儿的皮肤黏膜清洁护理。

      2.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

      3.防止中耳炎、额窦炎、面部感染等造成扩散或血行播散引至本症。

      4.防止颅脑外伤,特别是开放性损伤的异物存留。

  • 小儿硬脑膜外脓肿一般护理

      1.皮肤黏膜清洁护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小儿的皮肤黏膜清洁护理。

      2.防止颅脑外伤:尤其是开放性损伤的异物存留。

  • 小儿硬脑膜外脓肿饮食原则

      平时注意一定的生活习惯,主要还是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