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疾病病因
胸痹心痛的常见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劳倦过度、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包括寒邪、痰湿、气滞、血瘀等标实证。但气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等虚证,也可导致心脉不荣,心脉血行不畅。
胸痹心痛辨证论治
胸痹心痛中医治疗
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首先当掌握标本虚实,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气滞、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之虚。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或标本同治,虚实兼顾。治标常以散寒、化痰、行气、活血为主,扶正固本包括温阳、补气、益气养阴等法。活血通脉是其基本治法。
实证:
寒痹心痛,多因受寒诱发心痛,心痛甚,舌淡苔白,脉沉紧,治当通阳散寒,可用《金匮》栝楼枳实桂枝汤加丹参、苏梗等。
痰阻心痛,多胸闷痛,舌苔腻,脉滑,治当化痰开痹,可用《金匮》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
气滞心痛,胸闷,嗳气,善太息,舌苔边有白沫,脉弦,治当行气开痹,可用《金匮》半夏厚朴汤加味。
血瘀心痛,多刺痛,疼痛固定,夜间多发,唇舌紫暗,脉弦或涩,治当活血化瘀,可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加减。
虚证:
阴虚,胸中隐痛,咽干,五心烦热,心悸,舌红少苔,脉细或数,治当养阴,可用《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加味。
阳虚,胸中冷痛,畏寒,神疲,四肢冷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当温阳,可用《正体类要》参附汤加味。
气虚者,胸闷,气短不能接续,舌淡红,脉短或细弱,治当益气升陷,可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加味。
气阴两虚者,咽干,五心烦热,心悸,气短乏力,舌暗红,或淡暗,脉细弱,治当益气养阴,可用《千金方》生脉散加沙参、丹参、葛根等。
胸痹心痛预防
调情志,慎起居,适寒温,饮食调治是预防与调摄的重点。情志异常可导致俨腑失调,气血紊乱,尤其与心病关系较为密切。
胸痹心痛一般护理
胸痹心痛护理
发作期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缓解期要注意适当休息,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发病时医护人员还应加强巡视,观察舌脉、体温、呼吸、血压及精神情志变化,做好各种抢救设备及药物准备,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及保持静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