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心血管内科
    疾病别称:心痛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胸部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85%
    治疗周期:20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疾病症状:胸痛,刺痛,瘀血
    相关检查: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心电图检查
    并发症:脉痹,挛痹,脑囊虫病
    治疗药品:速效救心丸,苏合香丸,复方丹参片
  • 胸痹心痛疾病病因

      胸痹心痛的常见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劳倦过度、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是心脉痹阻,包括寒邪、痰湿、气滞、血瘀等标实证。但气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等虚证,也可导致心脉不荣,心脉血行不畅。

  • 胸痹心痛辨证论治

    胸痹心痛中医治疗

      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首先当掌握标本虚实,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气滞、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之虚。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或标本同治,虚实兼顾。治标常以散寒、化痰、行气、活血为主,扶正固本包括温阳、补气、益气养阴等法。活血通脉是其基本治法。

      实证:

      寒痹心痛,多因受寒诱发心痛,心痛甚,舌淡苔白,脉沉紧,治当通阳散寒,可用《金匮》栝楼枳实桂枝汤加丹参、苏梗等。

      痰阻心痛,多胸闷痛,舌苔腻,脉滑,治当化痰开痹,可用《金匮》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

      气滞心痛,胸闷,嗳气,善太息,舌苔边有白沫,脉弦,治当行气开痹,可用《金匮》半夏厚朴汤加味。

      血瘀心痛,多刺痛,疼痛固定,夜间多发,唇舌紫暗,脉弦或涩,治当活血化瘀,可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加减。

      虚证:

      阴虚,胸中隐痛,咽干,五心烦热,心悸,舌红少苔,脉细或数,治当养阴,可用《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加味。

      阳虚,胸中冷痛,畏寒,神疲,四肢冷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当温阳,可用《正体类要》参附汤加味。

      气虚者,胸闷,气短不能接续,舌淡红,脉短或细弱,治当益气升陷,可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加味。

      气阴两虚者,咽干,五心烦热,心悸,气短乏力,舌暗红,或淡暗,脉细弱,治当益气养阴,可用《千金方》生脉散加沙参、丹参、葛根等。

  • 胸痹心痛预防

       调情志,慎起居,适寒温,饮食调治是预防与调摄的重点。情志异常可导致俨腑失调,气血紊乱,尤其与心病关系较为密切。

  • 胸痹心痛一般护理

    胸痹心痛护理

      发作期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缓解期要注意适当休息,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发病时医护人员还应加强巡视,观察舌脉、体温、呼吸、血压及精神情志变化,做好各种抢救设备及药物准备,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及保持静脉通道。

心痛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