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乳痈

    乳痈是指即急性乳腺炎,病名。痈肿之发于乳房者。出《肘后救卒方》卷五。又名(疒乇)乳、妬乳、乳毒、吹你、吹乳、内吹、外吹、乳根痈、乳疯等。多因肝气郁滞,胃热壅塞,乳汁瘀积,兼感风寒之邪结聚而发。《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亦有因乳汁蓄结,与血相搏,蕴积生热,结聚而成乳痈者”。初起者,证见乳房部出现大小不等之硬结,始觉胀痛,乳汁吮吸不畅而郁滞,渐感全身恶寒发烧,或头痛,肢节不适。继则肿块增大,焮红痛加,寒热不退,甚则疼痛加剧,全身酸痛乏力,局部肿块由硬而软变,有波动感,为脓已成。该病之早期,治宜舒肝理气,活血清热,通乳散结。多见于妇女产后,其病因有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或因乳汁积滞;或乳儿吸乳时损伤乳头,感染热毒;或产后血虚,感受外邪,以致湿热蕴结,气血凝滞而成。西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抵抗力下降,乳头破损,乳汁淤积,细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继发感染而成。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治疗内服可选栝楼牛蒡汤,或橘叶散,或和乳汤加减;外治法当用吸吮乳汁,配合如意金黄散,或蒲公英捣烂敷贴,或用隔蒜灸,或以交替湿热外敷,或热熨疗之。若脓已成,则应尽快手术切开引流,脓出身热、剧痛立止。或脓尚未成者,则可选托里解毒之剂,方选托里透脓汤之类。亦可按辨证情况而施治。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产科
    疾病别称:急性乳腺炎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乳房
    多发人群:发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局部治疗、饮...
    治 愈 率:90%
    治疗周期:7-14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1000 元)
    疾病症状:乳汁淤积,乳房肿块,乳房胀痛
    相关检查:
    并发症:小儿脉络丛乳头状瘤,乳头侵蚀性腺瘤病,乳疬
    治疗药品:乳癖消片,夏枯草膏,乳结泰胶囊
  • 乳痈疾病病因

       乳痈多因乳头破碎,风邪外袭,或乳汁淤积,乳络阻滞,郁而化热所致。以发热,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乳腺炎。

  • 乳痈一般治疗

      乳痈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1.早期注射休息,暂停患侧乳房哺乳,清洁乳头、乳晕,促进乳汁排泄(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

      2.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理疗。

      3.早期可采用青霉素80万~100万U加1%~2%普鲁卡因10ml溶于等渗盐水10~20ml中,在肿块周围封闭注射。

      4.全身应用抗生素。为防治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手术治疗:

      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手术,切开引流。浅表的小脓肿可在局麻下进行,大而深的脓肿应在静脉麻醉下进行。在脓肿中央、波动最明显处作切口,但乳房深部或乳房后脓肿可能无明显波动感。切口要足够大,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方向,或沿乳房下皮肤皱褶处作弧形切口。进入脓腔后,用手指探查,打通所有脓肿内的间隔,以保证引流通畅。如属乳房后脓肿,应将手指深入乳腺后间隙,轻轻推开,使脓液通畅流出。哑铃状脓肿,必要时可作对口引流。所有脓肿切开后应放置引流物,每日换药。脓液应常规作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

    乳痈辨证论治

    乳痈中医治疗

      (1)局部治疗:

      ①如意金黄散以醋或白酒调成糊状,粘敷病变局部。

      ②鲜蒲公英60~120g,葱白30~60g,捣烂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绷带或三角巾扎紧,每天换药1次。

      ③三黄膏外敷: 三黄膏,即黄柏、大黄、黄芩各等份,研成细面,用凉开水、蜂蜜或等量凡士林调成膏。

      ④芙蓉膏外敷:芙蓉膏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的作用。

      配方1:用芙蓉叶研成细面,用香油或茶叶水调,也可加等量凡士林调成膏。

      配方2:芙蓉叶、大黄、黄柏、泽兰叶各24g,冰片6g,共研细末,用黄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为软膏外敷。

      (2)汤饮治疗:

      ①鲜蒲公英250g,水煎服。

      ②细叶远志全草15~20棵,水煎服。

      ③鹿角粉3~9g,开水冲服。

      ④蒲公英、野菊花各9g,水煎服,每天1付。

      ⑤括楼牛蒡汤:熟牛蒡、生山栀、金银花、连翘各9g,全括楼(打碎)、蒲公英各12g,橘皮、橘叶各4.5g,柴胡6g,黄苓9g。水煎服,每天1付。

      ⑥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各30g,连翘、野菊花、板蓝根、赤芍各15g。水煎服,每天1付。本方主要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祛淤作用,为控制全身中毒症状的有效方剂。

      ⑦疮疡饮:山甲珠、皂刺、当归尾、天花粉、陈皮各9g,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赤芍、蒲公英各30g,水煎服,每天1付。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软坚作用。

      ⑧金银花、蒲公英、括楼各30g,柴胡、黄芩、王不留行、青皮各15g,皂刺、赤芍、丝瓜络各30g。水煎服,每天1付。

      ⑨全括楼1个(重100~200g),水煎服,并将药渣趁热敷于患处。

      ⑩牛蒡子叶30g水煎代茶饮,每天1付。用于乳汁淤滞期。

      其他中医治疗: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现代报道始见于五十年代初。但临床资料最为丰富的则在八、九十年代。针灸、挑治、刺血、拔罐、腕踝针、火针等法,都有较好的效果。一般认为,病程愈短,针灸效果愈好,在24小时内治疗更佳;病程过长或已化脓者,疗效往往较差。就本文所收载的文章的病例统计,各种穴位刺激法对本病平均有效率达到95~98%左右。

      [民间灸法]

      1.艾火灸

      取穴:肩井、乳根、内关、曲池、足三里。

      配穴:乳汁壅胀加膻中、少泽;头痛发热加合谷、风池。

      灸法:艾条悬灸,每穴施灸5~10分钟,每日1次。

      2.隔葱灸

      取葱白适量,洗净后捣如糊膏状,敷于患处,厚约0.2厘米。然后点燃艾条悬灸,每次施灸15~30分钟,每日灸治1~2次,3次为一疗程。

      3.隔蒜灸

      选取患处或邻经俞穴,每次每穴施灸5~7壮,每日灸治 1~2次,3次为一疗程。

      [古代验方]

      (1)乳痈灸乳根(《神灸经纶》)。

      (2)膺窗、临泣(足)、神封、乳根、足三里、下巨虚、下廉、天溪、侠溪,均治乳痈。乳妒灸两手鱼际14壮(《针灸资生经》)。

  • 乳痈预防

      预防: 

    急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是,乳汁不能外流,出现瘀积,使局部乳房组织活力降低,造成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说,乳汁瘀积和细菌感染是本病的两在原因,预防乳腺炎的主要措施是防止乳汁瘀积和细菌感染。

      1、防止乳头破裂。

    乳头破裂既容易乳汁瘀积,又有可能因伤口而发生细菌感染。

      (1)怀6个月以后,每天用毛巾蘸水落石出擦洗乳头塞入小儿中,避免咬破;

      (2)不要让小儿养成含乳头睡眠的习惯;

      (3)哺乳后,用水洗净乳头,用细软的布衬在乳头衣服之间,避免擦伤。

      2、积极治疗乳头破裂,防止出现并发症。

      (1)轻度乳头破裂仍可哺乳,但在哺乳后局部涂敷10%复方安息香酸酊,或10%鱼肝油铋剂,下次浦乳前洗洗;

      (2)重度乳头破裂,哺乳时疼痛剧烈,可用乳头罩间接哺乳;或用吸奶器吸出后,用奶瓶哺食小儿;

      (3)对乳头上的痂皮,不要强行撕去可用植物油涂,待其变软,慢慢撕掉。

      (4)猪油适量,用微火化

      3、防止乳汁瘀积。

      (1)产后应尽早哺乳;

      (2)哺乳前热敷乳房以促进乳汁通畅。如果产妇感到乳房胀痛更要及时热敷,热敷后用手按捏乳房,提拔乳头;

      (3)婴儿吸吮能力不足或婴儿食量小而乳汁分泌多者,要用吸奶器吸尽乳汁;

      (4)注意清洗乳头,涤除乳腺管口积垢。

      4、保持乳房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产前清洗乳房,去除乳头部粘垢;哺乳前要清洗乳头,尤其是乳头已有破裂者;避免对乳房的挤压,穿衣服要宽松。

      5、宜常作自我按摩。

    产妇要养成自我按摩乳房的习惯。方法:一手用热毛巾托住乳房,另一手放在乳房的上侧,以顺时针方向转向按摩。如果乳房感到胀痛,或者乳房上有肿块时,手法可以重一些。在自我按摩的同时,可稍用力挤压乳房,把乳汁从乳头挤出,反复几次后,乳腺管就通畅了。一般每天按摩1次,每次15-20分钟。

      6、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

    如葱、姜、蒜等。中医认为,急性乳腺炎是由于内有蕴热、热毒壅结而成。因此在饮食上要少吃热性食物,以免助火生疮。

      7、食物药预防。

    可以常吃些海带,海带有软坚散结作用,凉拌吃或炖鸡肉吃,可预防急性乳腺炎;有急性乳腺炎先期症状者,可用蒲公英30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

  • 乳痈饮食原则

    乳痈饮食保健

      乳痈食疗(仅供参考,具体询问医生)

      (1)猪蹄1只,黄花菜25克、炖熟后不加佐料食之,每日1次。用于乳腺炎初期未成脓者。

      (2)乳鸽1只、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将乳鸽洗净,黄芪、枸杞子用纱布包好与乳鸽同炖,熟后去药渣,吃鸽肉饮汤。用于乳腺炎溃破后康复期。

      (3)粳米100克、蒲公英50克。将蒲公英煎水取汁,加粳米煮粥,每日分服。用于乳腺炎溃破后脓尽余热者未清者。

      (4)葱须不限量、枯矾少许,将葱须洗净,切碎放入枯矾同捣为泥,捏成小丸如黄豆大,每服4丸,每日2-3次,服后微发汗。本方治乳疮,具有消肿散瘀、行气活血的作用。

      (5)鲜大葱250克,将葱洗净,切碎,捣烂取汁1杯,加热顿服。每日服1次,可连续服用。本方用治妇女乳生痈疮,红肿热痛,具有解毒、散热、消肿之功效。

      (6)鲜葱须不拘多少,枯矾用量斟酌与葱须能捣成丸即成,先将葱须洗净切碎,再和枯矾同捣如泥。捣时,枯矾须逐渐增入,以防湿干不匀。捣匀后抟为丸,如黄豆大。每次服4丸,白开水送下,每日服2-3次。服后微发汗。本方用治乳疮。服此丸后,有时发生心烦不安现象,是药力所致,片刻即安。

      (7)栀子仁3克碾成细末备用,粳米50克淘洗后人砂锅煮成稀粥,快熟时调入栀子仁末梢煮即可。日食2次,每次1剂,温食。具有清热泻火、消炎解毒功效。

      (7)猪瘦肉150克 金银花20克 柴胡10克 连翘15克 蒲公英30克 赤芍10克 益母草15克 薏苡仁30克 木通4克 紫花地丁20克。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滚,后用文火煲1小时。

      (8)取粳米50克淘净煮粥,快熟时加入白梅花3克,续煮片刻即可,每日2次,温服。能健胃开胃、舒肝理气、清热解毒、症见乳房肿胀,内结硬块,排乳不畅等。

      (9)取新鲜油菜250克洗净切料,与适量陈皮共入砂锅煮汤,具有化痰理气、抗炎抗菌、利胆利尿的作用。

      偏方

      方1 甜橙黄酒

      组成:甜橙1只,黄酒15毫升。

      用法:甜橙洗净,去皮去核,以纱布绞汁,和黄酒一起放杯中,加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连服1周。

      功效: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急性乳腺炎红肿,便结,属乳汁瘀积型。

      方2 薏苡赤小豆汤

      组成: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

      用法:薏苡仁、赤小豆分别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分次食用。

      功效:利湿清热,通乳。

      主治:急性乳腺炎属乳汁瘀积型,见乳汁排泌不畅者。

      方3 橘核黄酒饮

      组成:橘核15克,黄酒30毫升。

      用法:橘核略炒,加黄酒煎沸,去渣温服。

      功效:疏肝理气通乳。

      主治:急性乳腺炎孚L汁瘀积型,见有乳房胀痛,乳汁排而不畅者。

      方4 炒黄花菜

      组成:黄花莱500克。

      用法:黄花菜洗净,如家常菜炒后,佐餐。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急性乳腺炎属乳汁瘀积型者。

      方5 蒲公英米粥

      组成:蒲公英30克,粳米50克。

      用法:蒲公英洗净,切细,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乳腺炎属热毒酿脓型,乳房灼热肿痛,口干、发热、大便干者。

      方6 马兰头拌豆腐

      组成:马兰头50克,鲜嫩豆腐200克。

      用法:马兰头洗净,切细末,开水浸泡2分钟,捞起挤干,与豆腐一起拌匀,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透脓。

      主治:急性乳腺炎属热毒酿脓型,乳房肿痛,发热,大便不畅者。

      方7 丝瓜汁饮

      组成:鲜丝瓜200克。

      用法:鲜丝瓜洗净,去皮去子,切碎后挤汁,服饮其汁。

      功效:清热、解毒、通乳。

      主治:急性乳腺炎属热毒酿脓型,乳房灼热胀痛,排乳不畅者。

      方8 油菜粳米粥

      组成:鲜油菜200克,粳米50克。

      用法:鲜油菜叶洗净,切细,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3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主治:急性乳腺炎属热毒酿脓型,肿块灼热、触痛者。

      方9 鸡爪黄花蛋汤

      组成:鸡爪50克,黄花菜20克,鸡蛋2只。

      用法:鸡爪洗净,黄花菜洗净切碎,鸡蛋打散。鸡爪置锅中,煮熟,加黄花菜,加鸡蛋,调味后食用。

      乳痈患者吃什么好?

      属性偏温性的肉类食品有鸡肉及其内脏、羊肉及其内脏、牛肉、狗肉、猪肝、猪肚,炎性乳腺炎患者尤其是成脓期有发热等热毒症状的,不宜食用。有乳腺结核的患者,体质多偏阴虚,以上肉类也不宜食用。但对于乳腺炎后期溃脓后,有气血虚亏,伤口肉色苍白,久不收口的,可适当选用乌鸡、羊肉、猪肝等炖汤以补气血,帮助收口。

      平性食品有青蛙肉、鸭蛋、鸭血、瘦猪肉、牛奶等,这些食品有清热生津、健脾养阴的作用,对各种炎症的乳房病都可选用。

      温性类的蔬菜水果有韭菜、辣椒、香菜、荔枝、桂圆等,对体质偏热或有阴虚内热者如乳房结核、急性乳腺炎等各种炎症性乳房疾病都不适用。但大蒜却有抗结核的作用,乳房结核息者可食用。

      味甘淡,性平类蔬菜水果有胡萝卜、卷心菜、马铃薯、木耳、银耳、香菇、无花果、葡萄、石榴、苹果等。

      味甘、淡、苦,性凉的蔬菜水果有白萝卜、白菜、黄瓜、海带、紫菜、发菜、苦瓜、荸荠、罗汉果、甘蔗、番茄、香焦、梨子等,这些食品有益胃生津、清热除烦、润肠通便的功能,对乳腺的炎症性疾病在热毒蕴盛期尤为适用。

      乳痈患者吃什么不好?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荤腥油腻的食物。

急性乳腺炎
乳痈是指即急性乳腺炎,病名。痈肿之发于乳房者。出《肘后救卒方》卷五。又名(疒乇)乳、妬乳、乳毒、吹你、吹乳、内吹、外吹、乳根痈、乳疯等。多因肝气郁滞,胃热壅塞,乳汁瘀积,兼感风寒之邪结聚而发。《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亦有因乳汁蓄结,与血相搏,蕴积生热,结聚而成乳痈者”。初起者,证见乳房部出现大小不等之硬结,始觉胀痛,乳汁吮吸不畅而郁滞,渐感全身恶寒发烧,或头痛,肢节不适。继则肿块增大,焮红痛加,寒热不退,甚则疼痛加剧,全身酸痛乏力,局部肿块由硬而软变,有波动感,为脓已成。该病之早期,治宜舒肝理气,活血清热,通乳散结。多见于妇女产后,其病因有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或因乳汁积滞;或乳儿吸乳时损伤乳头,感染热毒;或产后血虚,感受外邪,以致湿热蕴结,气血凝滞而成。西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抵抗力下降,乳头破损,乳汁淤积,细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继发感染而成。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治疗内服可选栝楼牛蒡汤,或橘叶散,或和乳汤加减;外治法当用吸吮乳汁,配合如意金黄散,或蒲公英捣烂敷贴,或用隔蒜灸,或以交替湿热外敷,或热熨疗之。若脓已成,则应尽快手术切开引流,脓出身热、剧痛立止。或脓尚未成者,则可选托里解毒之剂,方选托里透脓汤之类。亦可按辨证情况而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