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荨麻疹型药疹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具有多由第Ⅰ型及第Ⅲ型,偶由第Ⅱ型变态反应所引起与急性荨麻疹相似的特点谓之荨麻疹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西药治疗
    治 愈 率:85%
    治疗周期:2-4周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1000元)
    疾病症状:水肿,蔷薇疹样皮疹,淋巴结肿大
    相关检查:大生化检查,尿常规
    并发症:休克,荨麻疹
    治疗药品:盐酸赛庚啶片,炉甘石洗剂,荆肤止痒颗粒
  •   一、病因

      1、大多数药物都具有引起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药物,但以抗原性较强者引起的最多。

      2、常见者为抗生素类多为青霉素,血清制品,痢特灵,水杨酸盐,磺胺,普鲁卡因等。

      3、此外,对患有先天过敏性疾病的机体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疹的危险性比较大。

  • 荨麻疹型药疹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 尽可能明确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药物,并终身禁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输液以加速药物自体内的排出。

      2、对症及支持疗法 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3、对轻型药疹的治疗 一般于停药后2~7天皮损即可消退。若全身症状明显时,可口服相当于强的松20~40mg/d,皮疹消退后即可停药或减量。有继发感染时给与全身性抗生素治疗。局部可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以止痒消炎,有糜烂渗液时可用湿敷。

  •   药疹为医源性疾病,因此,必须注意:

      1.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何种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2.用药应有的放矢,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治疗中应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可疑药物,密切观察并争取确定致敏药物。

      3.应用青霉素、血清、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按规定方法作皮肤试验,阳性者不可用该药治疗。作皮试前,应备有急救药物,以应急需。目前国家规定皮试液浓度为青霉素500u/ml,链霉素5mg/m1,普鲁卡因0.25%,破伤风抗毒素1:10,用量均为0.1m1。

      4.已确诊为药疹者,应将致敏药物记入病历并嘱病人牢记,每次看病时应告诉医生勿用该药。

  • 荨麻疹型药疹一般护理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加强五官及粘膜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致敏药物应有显著标志,杜绝再次发生过敏。保持被服及病衣清洁、干燥、平整。

  • 荨麻疹型药疹饮食原则

      1、荨麻疹型药疹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蟹、虾、蛤蜊肉、毛蚶、螺蛳(包括田螺、海螺)等贝壳类水产品,还有猪肉、牛肉、羊肉、狗肉等肉制品和鱼类水产品,还有牛奶、羊奶等奶制品,鸡蛋、鸭蛋、鹅蛋中的蛋清。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无论通过任何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或)粘膜损害的不良反应,具有多由第Ⅰ型及第Ⅲ型,偶由第Ⅱ型变态反应所引起与急性荨麻疹相似的特点谓之荨麻疹型药疹。为皮肤科急诊中常见的病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