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郁疾病病因
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使肠道运化失常。焦虑、抑郁、激动、恐惧等情绪不安因素刺激机体,影响了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引起结肠和小肠的运动功能改变及分泌功能的失调。
肠郁一般治疗
肠郁西医治疗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仅限于对症处理,应用药物在于特异性减轻某种症状,不作为首选,更应避免长期应用。
肠郁辨证论治
肠郁中医治疗
1.肝郁脾虚证:
每因情志怫郁即腹痛、肠鸣、腹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烦躁易怒,嗳气纳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疏肝健脾。
2.寒热错杂证:
腹痛,肠鸣,腹泻,大便不爽带粘腻,或夹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烦闷不欲食,脘腹喜暖,口干,舌红苔腻,脉弦滑。平调寒热。
3.脾胃气虚证:
大便稀溏,水谷不化,食欲不振,脘腹闷痛,稍进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缓弱。补脾益气。
4.阴虚肠燥证:
便秘数日一行,硬结难解,或于左少腹可扪及条索状包块;压痛,常伴失眠,头痛烦闷,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苔燥,脉细弱。滋阴通便。
5.肠道瘀滞证:
大便或溏薄或便秘,左少腹疼痛固定,并可扪及条索状包块,腹胀,嗳气,纳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理气化瘀。
肠郁预防
1. 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
2. 积极防治感染性肠炎,防止迁延不愈形成慢性反复发作性腹泻。
3. 注意生活起居,加强体育锻炼,改善植物神经功能。
肠郁一般护理
肠郁护理
便秘型患者应增加体力活动,以利肠蠕动恢复。部分患者短期疗效较好,但容易复发,临床上应注意观察和避免诱因,防止反复发作。采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往往优于单纯西医对症治疗。
肠郁饮食原则
肠郁饮食保健
注意饮食调护:便秘型患者注意多进食含粗纤维较多的食品及能够软化大便的饮食;腹泻型患者根据不同证型选择适宜食品,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