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1.心理因素 主要由于对手术的恐惧、担心,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着怕手术、怕麻醉意外、怕头痛、怕出血、怕残废、怕死亡等。这些不良心态大多是因为对手术情况的不了解;有的与个体的个性(敏感、多疑者重)、体质、及耐受性不同有关;年龄(中年人最高)、文化(文化愈高,焦虑愈重)、手术的大小、疾病的严重程度等也有不同程度影响。
2.躯体因素 由于术后的虚弱、失血、休克、脏器功能损害、各种代谢障碍包括水、电解质紊乱、糖、蛋白质异常等,麻醉、合并感染及内分泌异常等因素影响了脑功能。
(二)发病机制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手术后机体状况的改变,如疲劳、衰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等。
2.手术操作和麻醉剂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3.手术并发症,如脑损伤、感染、发热、呼吸功能不全等。
4.手术后的环境和心理因素,如术后进入ICU,环境刺激,隔绝以及感觉阻断,如在ICU接受各种检查仪器的限制,躯体运动困难,带上氧气罩等,易使病人进入谵妄状态。
5.手术前后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个体因素,如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性格特征,以及手术的部位和复杂性等均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
围术期伴发的精神障碍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心理治疗 手术前后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不安心理。如有可能术前可让患者及家属一同参观手术室及ICU。
(1)行为疗法,主要是放松训练,自我放松训练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也可借助于生物反馈仪。
(2)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一般说,生活积极乐观者手术预后较好,疑病、抑郁者效果较差。要给予病人针对性指导,辅以安慰、支持及疏导。
(3)在ICU中,应尽可能与其他病危病人隔开,避免其看到对邻床患者的处理及濒死情况。
2.精神药物的应用 主要对症治疗,在术前、术后均可应用,对焦虑的识别和治疗进行得愈早愈好。对精神病障碍者可选用抗精神病药。
(1)谵妄状态可选择某些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5~10mg肌注,1~2次/d,或苯二氮卓类药如氯硝西泮(氯硝安定)1~2mg肌内注射,以控制激越不安情绪。
(2)焦虑抑郁状态可采用抗焦虑药,如劳拉西泮(罗拉)0.5~1mg,2~3次/d,或丁螺环酮5~10mg,2~3次/d;抗抑郁剂,如氟西汀20mg,1次/d。
(3)对进入ICU的病人可应用某些镇静剂,多选用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小,与其他药物无明显的相互作用,代谢途径单一,半衰期短,没有蓄积作用的药物,如咪达唑仑(咪唑安定)15~30mg,每晚睡前服用,或1~1.5mg每晚睡前肌注。咪达唑仑起效快、半衰期短、可控性好、镇静作用强,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影响小,适宜ICU病人镇静。
(4)精神分裂样症状群可采用中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2~4mg,2~3次/d,或利培酮1~2mg,2次/d。对失眠者可每晚睡前口服阿普唑仑(佳静安定)0.4~0.8mg或氯硝西泮(氯硝安定)2~4mg。
(二)预后
本症预后良好,除个别遗留有神经症样症状,如头昏、乏力、睡眠障碍外,一般不会残留有其他重性精神病症状。
围术期伴发的精神障碍一般护理
手术前后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给予针对性指导,辅以安慰、支持及疏导,消除其紧张不安心理。如有可能术前可让患者及家属一同参观手术室及ICU。在ICU中,应尽可能与其他病危病人隔开,避免其看到对邻床患者的处理及濒死情况。这些都将有助于围术期精神障碍的发生。
围术期伴发的精神障碍饮食原则
围术期伴发的精神障碍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