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又称肺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属躯体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中的一类。主要是由于各种肺部疾病引起呼吸生理学、血液学和脑代谢等多方面的改变,产生呼吸功能不全导致脑缺氧而致精神障碍,其发生与血液酸碱度降低、高碳酸血症及缺氧有密切关系。 肺性脑病(pulmonary-encephalopathy)是指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引起肺功能不全,出现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又称呼吸性脑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心理咨询,精神病科
    疾病别称:肺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肺,心理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疾病症状:行为及情绪异常,抑郁,意识模糊
    相关检查:
    并发症:
    治疗药品:氟哌啶醇片,利培酮片
  •   (一)发病原因

      引起本病的原因众多,除肺部慢性疾病外(慢性肺气肿、慢性气管炎、肺纤维症、肺结核等),其他影响呼吸功能的疾病如侧索硬化、肌萎缩、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脊椎侧弯症、心力衰竭、颅压增高症和特发性肺泡换气症等也可引发。感染是重要的促发因素。其中支气管哮喘所致精神障碍的原因为:

      1.外源性病因

      (1)吸入存在于空气中的特异和非特异性物质。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屑、药物、某些食物(奶、海鲜品)等,这类物质都有一定的抗原性,在人体内发生变态反应。

      (2)气温、湿度、空气离子等成分中每个因子的变化,可对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可构成应激源。

      2.内源性病因

      (1)神经机制功能异常,如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α-肾上腺素能效应增强和(或)β-肾上腺素能效应低下等,均可导致气道的高反应性和哮喘发作。

      (2)呼吸道或其他感染。

      (3)在所有支气管哮喘中,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应激)对哮喘的发生、发展与预后都起着重要作用。有统计表明,仅单一精神因素促发哮喘者为15%,变态反应伴有精神因素者占50%。此外,在哮喘发作时常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这会进一步影响哮喘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使发作更为频繁和持续。另外,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如吸烟、嗜酒、过劳等都可以诱发哮喘。据调查哮喘病人的家庭成员中(主要是母亲)有神经质者较多(感情用事、敏感、过分溺爱等)可导致患儿依赖性强、敏感、懦弱的个性,这在因哮喘发作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发生上也起着一定作用。

      (二)发病机制

      本病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CO2潴留和脑缺氧。被称为CO2中毒、CO2麻醉或呼吸性酸中毒。一般慢性呼吸功能障碍时,心脏功能也受到影响,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当遇到天气的急剧变化、过度劳累,肺部感染或遇有某些应激因素时,会加重肺功能的负担,出现肺功能不全、换气不足等,即可出现肺泡PO2减低、PCO2增高。由于动脉血PCO2增高,pH降低出现高碳酸反应和电解质紊乱等,发生呼吸性酸中毒,进而陷入CO2麻醉,导致脑组织低氧,出现脑水肿,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引起精神障碍。因此,多数学者认为pH降低是肺性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 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一般治疗

      (一)治疗

      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消除诱发肺性脑病的各种因素,包括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纠正酸中毒、减轻或消除脑水肿;禁用或慎用麻醉药、催眠药、抗精神病药;预防呼吸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胸、血压下降等的发生;加强通气功能,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控制感染并戒除吸烟等陋习。支气管哮喘者急性期还需用解痉、平喘药,以控制发作;同时祛除发作诱因如控制感染等。缓解期可进行特异性脱敏,应用抗变态反应药物如激素等;缓解期可进行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和应用免疫增强剂。在大多数病例中在采取相应的病因疗法后,由于呼吸道原发疾病得到控制,精神障碍亦随之缓解。

      2.精神障碍的治疗 在精神障碍的处理中,禁用麻醉剂及催眠剂。有意识障碍时,如兴奋躁动较轻,不必应用抗精神病药,以免进一步抑制呼吸功能。对兴奋、谵妄状态等采取少量舒必利等药为宜。兴奋过剧时可肌注地西泮(安定)或氟哌啶醇。意识清晰者为控制精神症状可口服小剂量奋乃静或氯氮平等。对意识障碍不需应用镇静药;对精神分裂样症状可给予利培酮、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药物;对伴焦虑、抑郁症状者可采用抗焦虑药和抗抑郁剂。但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以不产生严重嗜睡为宜,并严密注意药物的其他不良副作用。

      3.支持疗法 如以意识障碍为主,则需同时施行支持疗法,包括能量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维生素的补充。可用促进脑代谢药如三磷腺苷(ATP)、辅酶A、胞磷胆碱等。

      4.心理治疗 应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但一般需在急性期缓解后或等意识障碍恢复后,患者能接受时在施行。心理治疗手段视精神障碍的种类而定。支气管哮喘心理治疗,对功能性成分较大者,暗示治疗可缓解发作。家庭治疗,如矫正家庭成员的育儿态度,也颇为重要。

      5.加强护理 护理工作中既要注意对躯体疾病的护理,又要做好精神科的特殊护理。环境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特别要注意安全护理。良好的护理直接关系到躯体性精神障碍的预后和结局。

      (二)预后

      参见呼吸系统有关章节。本病常常由于呼吸道原发疾病得到控制,精神障碍亦随之缓解。

  •   由于本病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CO2潴留、CO2中毒、CO2麻醉、pH降低、呼吸性酸中毒、脑缺氧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故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和纠正呼吸功能不全,改善血氧浓度,提高脑氧量,对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至关重要。

      由于冬春季节一般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人次较多,易使上呼吸道黏膜受损,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减低,各种病原微生物易于乘虚而入,增加了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机会。故不同人群的预防手段也有相应的变化。健康人群的预防:多饮水,多注意个人卫生,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应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积极预防感冒,避免吃果子狸、死家禽等有可能传播病毒的食物。哮喘患者的预防:春季郊游、散步、踏青时,尽量避免接触花粉。使用表面激素的患者,在冬春这个日夜温差较大的季节,尽量不要减少药量,以免引起复发。此外,可多进食大蒜、洋葱等食物,预防感冒,以免诱发哮喘的发作。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在风口逗留。因为这类人身体抵抗力较弱,一旦患上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很快就向下蔓延至肺感染。洗澡时要避免着凉。另外,尽量不要去参加大型集会,不要去人多密集,空气浑浊的地方。在饮食上,可食用燕窝、灵芝、冬虫草、北芪等食物,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消瘦的病人应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鲜鱼、瘦肉等食物。

      平日养成科学卫生的生活习惯:

      1.勤洗手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或晾干。不共用毛巾。洗手前不要用手触摸脸、眼、口,改掉抠鼻子、揉眼睛的习惯,避免手上病菌侵入体内。在外不能即时洗手,可以用消毒湿纸巾进行双手消毒。

      2.常通风 居室及办公室内的通风换气十分重要。在室内1~2h后最好能出外呼吸新鲜空气。长时间待在室内要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上下班出门在外,注意交通工具、共场所的空气质量,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3.多喝水 春季让鼻黏膜保持湿润,多喝水“抗菌”效果好,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多喝开水,还能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减少刺激尽量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通过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达到保护自然免疫功能,增强消灭外界病菌入侵呼吸道的能力。

      4.作息规律 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与生活作息的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不通宵达旦,做到娱乐有度。

      5.饮食均衡 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和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增强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力量。

      6.坚持锻炼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有效提高自身免疫系统的活力。

      7.注意保暖 衣物应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

      8.保持居室卫生 居住环境清洁,被褥定期在太阳下晒2h,都不利于细菌生存。室内熏艾条、香、喷香水、插电空气清洁片都有助于消灭病菌。接种相关疫苗宝宝身体免疫力相对低下,可按时做计划免疫接种,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9.避免接触 有类似感冒发烧症状,尤其是发烧不退、头痛、关节痛、咳嗽,更要及时就医,尽量避免探视传染病人,病人家属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预防药物。

      10.如果家中已有呼吸道传染病人,应尽量做到在家中休养的病人,隔离期限内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不去公共场所;保持居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换气。通风可使病原体和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下降;家属接触病人时应戴上口罩,口罩连续使用不应超过4h。接触病人后勿忘更衣洗澡;病人饮食起居用具应专用,并注意保持清洁,隔离期后应消毒。陶瓷、玻璃餐饮用具煮沸消毒,水面浸过被消毒物品,水沸时开始计时,一般为15~30min;痰液用漂白粉混合消毒,其比例为5∶1,消毒时间为2h。痰杯、痰盂等每次用过后用强力杀菌液浸泡30min,然后用清水洗净;病人解除隔离后,对居室空气、地面、家具进行消毒。喷洒消毒剂时关闭门窗,1h后方可开窗通风;地面、家具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正确对待疾病,养成开朗、乐观、豁达的性格,这些都能使我们远离呼吸道疾病。

  • 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饮食原则

      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忌吃一切滋补、油腻、酸涩食物,诸如猪肉、鸭肉、鸡肉、羊内、糯米饭、各种海鱼、虾子、螃蟹、石榴、各种粘糯的甜点食品。

      一、感冒:

      1.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忌吃一切滋补、油腻、酸涩食物,诸如猪肉、鸭肉、鸡肉、羊内、糯米饭、各种海鱼、虾子、螃蟹、石榴、各种粘糯的甜点食品。

      2.风寒感冒者还要忌吃寒凉性食品,如柿子、柿饼、豆腐、绿豆芽、田螺、螺蛳、蚌肉、蚬肉、生萝卜、生藕、生地瓜、生菜瓜、生梨、生冷荸荠、罗汉果、冷茶、菊花脑、薄荷、金银花、白菊花、胖大海。

      3.风热感冒者还应忌食生姜、胡椒、桂皮、茴香、丁香、砂仁、白酒、冬虫夏草等。

      二、慢性咽炎:

      1.不宜多食辛辣之品,如蒜、芥、姜、椒之类;

      2.不宜多食炒货零食,如瓜子、花生之类;

      3.戒烟酒。

      四、气管炎:

      1.忌食海腥油腻之品,因“鱼生火、肉生痰”;

      2.不吃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蒜、葱、韭菜等辛辣之物;

      3.菜肴调味也不宜过咸、过甜。

      五、肺炎:

      1.禁食热性食物;

      2. 禁食油腻肥厚辛辣之品;

      3.禁食过甜过咸食物。

      六、肺癌:

      1.忌烟、酒;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葱、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3.忌油煎、烧烤等热性食物;

      4.忌油腻、粘滞生痰的食物。

      七、肺结核:

      1.忌食茄子、无鳞类和不新鲜的海鱼、淡水鱼。无鳞鱼类有金枪鱼、鲐鲅鱼、马条鱼、竹荚鱼、鱿鱼、沙丁鱼等。不新鲜的海鱼如带鱼、黄花鱼等。淡水鱼如鲤鱼等,以免在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过敏。

      2.服用利福平期间,切勿同时进食牛奶等饮料;

      3.服用异烟肼不宜用乳糖及含糖的食品。

      八、哮喘:

      1.禁食寒凉;

      2.禁食肥甘厚味;

      3.禁食过咸过甜过酸;

      4.禁食橘子;

      5.禁食一切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如辣椒、花椒、芥末、咖啡、浓茶等,芹菜、韭菜也应不吃或少吃;

      6.禁忌吸烟、饮酒。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肺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呼吸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又称肺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属躯体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中的一类。主要是由于各种肺部疾病引起呼吸生理学、血液学和脑代谢等多方面的改变,产生呼吸功能不全导致脑缺氧而致精神障碍,其发生与血液酸碱度降低、高碳酸血症及缺氧有密切关系。 肺性脑病(pulmonary-encephalopathy)是指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引起肺功能不全,出现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又称呼吸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