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其他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

    临床上使用的阿片类化学物质有20余种,但在中国因非治疗目的使用,从而导致大量问题出现的药物主要是阿片和海洛因。与阿片类依赖相关的疾病有9种,它们是:①阿片类中毒;②阿片类戒断综合征;③阿片类中毒性谵妄;④阿片类所致的精神障碍,妄想状态;⑤阿片类所致的精神障碍,幻觉状态;⑥阿片类所致的情绪障碍;⑦阿片类所致的性功能障碍;⑧阿片类所致的睡眠障碍;⑨与阿片类使用相关而不能归类于以上所述的疾病(Jerome H. Jaffe,1995)。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成瘾医学科,心理咨询,精神病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全身,心理
    多发人群:服用阿片类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20000元)
    疾病症状:打哈欠,性欲减退,焦虑
    相关检查:
    并发症:
    治疗药品:
  •   其他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病因

      (1)阿片类药物及海洛因毒品等,主要是通过脑内的阿片受体所起作用的。当药物或毒品长期作用后,阿片受体系统、阿片受体介导的神经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及其反馈调控、阿片受体与其他受体及离子通道间的相互作用、神经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等,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构成了阿片类药物及毒品依赖的分子和细胞学基础。

      (2)阿片类物质作为病源进入体内,作用于阿片受体,由于大量毒品的连续摄入使受体产生一系列的后效应,导致受正常受体功能调节所影响的许多机体内部组织系统,如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多巴胺系统、5-羟色胺系统、乙酰胆碱系统、钙离子通道系统,以及细胞内传递系统功能失衡。如一旦中断吸毒,停止外源性阿片物质供应,上述各功能体系则无法短时从自身体内动员出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来进行调整,以达到稳态平衡。这就产生了以中枢与外周去甲肾上腺素和胆碱能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戒断综合征。

      (3)社会因素

      阿片类依赖是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疾病。各种因素在阿片类物质使用的初始阶段、持续使用阶段和戒毒后的复吸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

      (4)行为医学因素

      连续能体验到欣快体验是一个正性的强化因素,断毒时痛苦的戒断症状是另一个负性强化因素,如经反复强化时日既久,遂使个体形成一种固定的难以矫正的行为模式,即反复复发的依赖行为。

  • 其他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一般治疗

      其他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治疗

      (1)通常应用美沙酮,采用递减用量原则。美沙酮14天替代递减全体化给药方法,可使戒断症状程度减轻且波动小。

      用量和方法:初始剂量须参考成瘾者滥用毒品的纯粹度,滥用量、滥用途径以及戒断症状的轻重程度和身体状况综合考虑。一般而论,凡静脉滥用在1g/d以上的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初始用量为30~40mg/d,一般不超过40mg;而经吸入滥用者或轻中度依赖可10~20mg/d即可,每天药量可1次或分2次口服。首次剂量应用后应注意观察戒断症状控制的程度,瞳孔变化以及对美沙酮的耐受情况。据此,可上下调定用量,以5~10mg/d的美沙酮进行调整。

      (2)可乐定用于阿片类药物依赖者,为有效的抗阿片类戒断症状的药物可以减轻戒断症状。

      用法与用量:可乐定治疗应规定须由医师指导进行,治疗用量应由医师和药师掌握酌减用量。

      (3)我国已生产出专供戒毒治疗的片剂“可乐定(盐酸苯胺咪唑啉、盐酸苯氨咪唑啉)”。每片0.1mg,一般用量为20μg/(kg·d),以1mg/d为宜,最多不超过1.5mg/d,分次服用,10天为1疗程。

      一般来讲,住院治疗时最高日量以14~17μg/(kg·d)为宜。均以每天3次分服,以1次/8h最佳。国内使用经验提示,对合作的住院治疗人员,治疗前数天的日量可用至1.2~1.5mg,这样对多数人员均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4)丁丙诺啡:为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丁丙诺啡的注射制剂已在临床用于阿片类成瘾的替代递减疗法。同一产品的舌下含片剂型亦在临床试用成功。

      用量及方法:

    采用肌内注射给药10~15天为1疗程,每次0.3mg,以后每隔6~8h注射0.3mg。首次注射后观察30min,如果症状控制不住,可追加0.3mg,但每次用量不能超过0.9mg。第2天剂量可维持首日量,第3天开始可以减量。或根据海洛因成瘾者症状的轻、中、重不同,平均每天分别给予丁丙诺啡3.0mg,4.0mg和6.0mg舌下分3~4次含服。使用的最大剂量不超过8mg/d。充分治疗时期为4天,然后递减,至第7天停药。

      (5)纳曲酮:

    为纯阿片类拮抗剂,能够明显地减低或全部阻断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的效能。若长期与吗啡联合使用,纳曲酮可阻止吗啡或其他阿片类药物产生躯体依赖性。纳曲酮50mg可阻断静注25mg海洛因作用,长达24h,100mg时阻断48h,150mg时阻断72h。

      (6)常温冬眠疗法:

    首日氯丙嗪(冬眠灵)、异丙嗪(非那根)各25mg,肌内注射,2~3次/d,第2天改为口服氯丙嗪50~200mg、异丙嗪50mg,3次/d,共5天。

      (7)促大脑代谢疗法:

    可以改善病人躯体状况,减轻戒断症状及急慢性中毒症状。28.75%谷氨酸钠200ml 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0.1g 辅酶A100单位 维生素C 3g 10%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1次/d,30天为1疗程。

      (8)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对减轻各种中毒症状及戒断时的各种躯体及自主神经症状均有较好疗效,20~30次为1疗程。

  •   其他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预防

      阿片类化学物质依赖的三级预防方案

      (1)一级预防即针对普通人群的预防。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毒品对人类的危害,以此提高广大民众对毒品的警觉性。

      (2)二级预防指针对易感人群的预防活动。必须深入到易感人群中去,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制订相应的预防活动。这种预防活动重在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它让预防对象卷入到参与性的预防活动当中来。通过知识的提高、态度的转变和社会技能的训练,改变参与者的行为,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3)三级预防在减少毒品需求方面是指为吸毒者提供脱毒、康复、重返社会、善后照顾等一系列的服务,以期减少吸毒的人数,减少对毒品的需求。

临床上使用的阿片类化学物质有20余种,但在中国因非治疗目的使用,从而导致大量问题出现的药物主要是阿片和海洛因。与阿片类依赖相关的疾病有9种,它们是:①阿片类中毒;②阿片类戒断综合征;③阿片类中毒性谵妄;④阿片类所致的精神障碍,妄想状态;⑤阿片类所致的精神障碍,幻觉状态;⑥阿片类所致的情绪障碍;⑦阿片类所致的性功能障碍;⑧阿片类所致的睡眠障碍;⑨与阿片类使用相关而不能归类于以上所述的疾病(Jerome H. Jaffe,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