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尿毒症引起精神障碍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基础改变是由神经元的代谢紊乱所造成的,大致有以下几种可能学说:
1.毒素积蓄说
肾脏是机体主要排泄器官。尿毒症时,其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毒素的积蓄,如非蛋白氮等有毒物质对中枢神经的毒害作用,其中以胍、酚类化合物的浓度关系密切。尿素和尿酸的增高往往使尿毒症加重,但有人提出单有尿素增高难以说明精神障碍与尿毒症的关系。近年来有人提出血内中分子或低分子有毒物质的潴留与尿毒症的精神障碍有关。
2.脑代谢障碍
有人发现肾性脑病时脑血流量并不减少,而是由脑耗氧量降低引起脑代谢障碍导致脑功能异常,并认为这与意识障碍的发生有关。
3.电解质代谢障碍
当肾性脑病时由于脱水、低钠、低钙和高钾、高镁、酸中毒以及血液和脑脊液间的平衡障碍,致体液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引起脑水肿导致脑功能障碍。脑功能障碍与意识障碍和其他精神神经症状的发生有关。其他还有脑血管细胞膜透过性异常说、代谢中毒说、神经递质代谢障碍说等。
总之,肾性脑病或称尿毒症性脑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以氮质潴留为主的表现出严重的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其中绝大多数由各种慢性肾脏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所造成,少数可由于失血、休克或完全性尿路梗阻等病变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所致。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以下几种学说。
1.血脑屏障障碍说
在透析过程中血内尿素氮浓度急剧下降而脑脊液和脑组织内尿素氮等下降缓慢,脑脊液渗透压高于血液渗透压,最终引起颅压增高和脑水肿而出现精神障碍。据Prill的研究在透析前脑脊液中的尿素是血液尿素的85%~95%,透析后脑脊液中的尿素是血液中尿素的200%。
2.其他促发因素
(1)躯体合并症:
如动脉硬化症、心脏和肝脏疾病可促使精神障碍的发生及加剧。
(2)电解质紊乱:
血钠、血钾的水平下降、脱水、血循环量减少、血压变动等有一定影响。
(3)铝积蓄:
有人报道肾功能衰竭。特别是透析性脑病和痴呆状态与铝中毒有关。
(4)心理因素:
由于长期接受心理应激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烦恼等情绪,继而促发精神障碍。
肾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一般治疗
(一)治疗
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病,预防肾功能衰竭至关重要;避免出现精神障碍的诱发因素,如炎症、发热、外伤、手术、拔牙和心理因素等;纠正血中的代谢产物,非蛋白氮的积蓄和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对兴奋、躁动或谵妄患者必要时可用地西泮(安定),慎用抗精神病药、镇静安眠药等;透析治疗对躯体和脑症状均有良效。
1.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肾功能衰竭进一步加重而发生尿毒症。注意避免一切诱发因素如感染、外伤、心功能不全,以及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等。控制感染。改善肾功能,加强有毒物质的排泄。及时处理代谢性酸中毒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对兴奋躁动者可给予肌注苯二氮卓类药如地西泮(安定)等,或口服利培酮等副作用较小的抗精神病药物,但禁用或慎用巴比妥类药物和氯丙嗪等,以免诱发或加重意识障碍,对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人可给予抗焦虑和抗抑郁剂,但剂量宜小。控制精神症状虽颇为重要,但必须谨慎用药。由于肾功能衰竭时药物排泄受阻,因此精神药物剂量也必须用小剂量。对兴奋不安患者。可适当应用氯丙嗪、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如能口服,可应用氯硝西泮(氯硝安定)2mg,2次/d。
3.要做好透析前准备工作,耐心说明透析疗法的目的、方法、疗效、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减少顾虑,增强信心,防止出现恐惧、惊慌、焦虑、不安等情绪。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可采用小剂量精神药物和抗痉挛药物对症治疗,但要注意药物的副反应。控制精神症状虽颇重要,但必须谨慎用药。由于肾功能衰竭时药物排泄受阻,因此精神药物剂量也必须用小剂量。对兴奋不安患者适当应用氯丙嗪、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如能口服,可应用氯硝西泮2mg,2次/d。出现焦虑、抑郁者适当选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
(二)预后
取决于原发病。
肾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预防
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积极预防,保护我们的肾。一旦患了慢性肾炎,患者的血尿、蛋白尿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完全消失,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目的是改善临床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保护肾脏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要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实施以休息、饮食和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
1.定期检查
定期复查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肌肝清除率等指标,观察肾脏病变的进展情况。
2.预防感染
感染常为慢性肾炎病情加重或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因素,因此注意预防感染、调整免疫功能至关重要。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其次有消化道、泌尿系、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女性应注意生殖系统的感染。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治疗感染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甙类、磺胺类抗生素等。
3.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根据患者尿蛋白的情况,血压控制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24h尿蛋白定量≤1.0克的患者,应控制血压<130/80mmHg;24h尿蛋白定量>1.0克的患者,血压控制要更严格,应<125/75mmHg。
肾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一般护理
肾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护理
注意休息:
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多休息,但这也并不是说就要绝对卧床,可以适当从事一些轻微的活动。没有明显水肿、高血压的患者可参加一般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正确用药:
应与医生密切配合,遵从医嘱,坚持用药,不随意减量、换药及停药等,对于应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的患者,此点尤为重要,否则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后果。李英教授特别提醒患者不要盲从某些药品的宣传,自行乱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对透析的病人在透析治疗前应做好心理工作,必要时可做心理治疗,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应重视躯体合并症的治疗;在选择透析病人时,最好选择还保留有一定肾功能者,血尿素氮不宜超过35.7mmol/L。控制透析时间每次以4h为宜。透析液钠浓度可适当提高至140mmol/L。
肾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饮食原则
肾脏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饮食
科学饮食
肾最忌讳盐,饮食清淡肾脏健康。盐对人体肾和肝的损伤最大,平时吃东西时一定要减少盐的摄入。肾炎患者的饮食首先要限盐,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者约2~3g/d,不吃含碱多及腌制食物、味精等。其次,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慢性肾炎在有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肾功能的情况限制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一般为30~40g/d[0.6~0.8g/(kg·d)],同时饮食中应注意多给予优质蛋白(如蛋、牛奶、瘦肉等),以补充体内的必需氨基酸,如患者肾功能正常,而尿蛋白量较多时可适当放宽蛋白摄入量,但最好不超过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在低蛋白饮食的同时,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多吃些蔬菜水果,注意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