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

    热带肺嗜酸粒细胞肺炎(TPE),是以发热、不适、厌食、体重减轻、阵发性干咳和哮喘或气喘,周围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升高,几周后自行缓解为特点的综合征。20世纪50~60年代,认为丝虫感染是其病因。TPE最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和东南亚、斯里兰卡以及南美洲等地区,我国南京等地区也有报道。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疾病别称:热带嗜酸细胞增多肺炎,Weingarten综合征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25~40岁是好发年龄,多为青...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低烧,衰弱,胸痛
    相关检查:肺功能,胸透,补体结合试验
    并发症:
    治疗药品:白头翁止痢片,复方蒲芩胶囊
  •   (一)发病原因

      发病与丝虫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相关,为Ⅰ型、Ⅲ型变态反应,也可能与Ⅳ型变态反应相关。

      (二)发病机制

      幼虫通过叮咬进入人体发展成成熟的成虫,成虫定居于淋巴结,产生微丝虫,然后移行到肺血管,变性的微丝虫释放抗原导致强烈的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显著的抗体增加和嗜酸粒细胞反应。在周围血和肺组织中都可以发现,细胞总数增加,嗜酸粒细胞分类增加(高达50%),血及BALF中的总IgE,丝虫特异性的IgG、IgM和IgE升高。抗体依赖性和嗜酸粒细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体外,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IgG和IgE或补体的存在下,能抑制微丝虫,导致病原体的死亡。微虫组织周围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表明淋巴细胞在清除微生物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体外,用微丝抗原能引起淋巴细胞的迁移。IgE和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或嗜碱细胞的诱导产物可能是引起哮喘的原因。

      疾病早期(2周)典型表现为肺泡、间质、支气管周围和血管周围间隔组织细胞炎症,肺组织结构正常,在肺组织上可见微结节,症状发作1~3个月后,未经治疗的病人肺泡和间质内有嗜酸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有嗜酸性坏死物质,并可找到微丝蚴的残骸(多在伴有肺泡壁破坏脓肿的中央),有时可有肺泡坏死和嗜酸性脓肿,局部支气管水肿肿胀,并有上皮细胞破坏,某些长期没有治疗的慢性患者可形成结节和肺间质纤维化,这可能与慢性混合性细胞炎症存在有关,常常可见异物样肉芽肿。淋巴结活检可见到变性的微丝虫或成虫,嗜酸粒细胞及其颗粒产物和巨细胞聚集在周围。

  •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首选乙胺嗪(海群生),广泛用于抗丝虫感染。可直接杀伤成虫和微丝虫,其疗效对马来丝虫病较斑丝虫病好,但不良反应前者较后者重,每天6~12mg/kg,分3次口服,口服吸收迅速,体内代谢,几乎全部由尿中排出。推荐3周为1个疗程。此药不良反应轻微,偶有恶心、呕吐、头晕、失眠等,治疗期间由于大量杀灭丝虫可引起畏寒、头痛、全身肌肉疼痛、皮疹、甚至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要特别注意。大部分病人经3周治疗可痊愈,但可急性复发,继续应用仍然有效。若用乙胺嗪治疗仍有持续性呼吸道症状、放射线异常、血液和血清学异常,则说明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已发展为慢性间质性肺疾病。用标准疗程治疗后随访2~5年,约有139例其中6例的病人有持续性症状,BALF中嗜酸粒细胞轻度持续性增高。慢性病人对治疗反应不佳。改用其他的抗丝虫药(如伊维菌素)或试用糖皮质激素往往有效。也可用砷剂如卡巴砷,每天400~600mg,分2~3次给药,10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停用10天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试用卡巴砷(亚乙酰拉砷)0.75mg肌注,2次/周,4~8次为1个疗程,开始2次剂量宜小,若出现血尿应立即停药。其他的抗丝虫药还有左旋咪唑,每天150~200mg,分2次口服,但不良反应较乙胺嗪(海群生)大。呋喃嘧酮对斑丝虫和微丝蚴均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剂量每天20mg/kg,分2~3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未经治疗的病人症状通常持续几周到几个月,可自行缓解,但常在几个月或几年复发。本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能治愈。已发展为纤维化者,治疗效果不佳。

      (二)预后

      凡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   预防参阅丝虫病。

  • 热带型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饮食原则

      热带型肺嗜酸粒细胞肺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忌油腻,戒烟戒酒。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热带嗜酸细胞增多肺炎,Weingarten综合征
热带肺嗜酸粒细胞肺炎(TPE),是以发热、不适、厌食、体重减轻、阵发性干咳和哮喘或气喘,周围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升高,几周后自行缓解为特点的综合征。20世纪50~60年代,认为丝虫感染是其病因。TPE最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和东南亚、斯里兰卡以及南美洲等地区,我国南京等地区也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