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旅行者腹泻

    旅行者腹泻(travelers diarrhea)定义系指在旅行期间或旅行后,每天有3次或3次以上未成形粪,或未成形粪次数不定但伴有发热、腹痛或呕吐,甚至包括更多较轻微的、但足以影响商务日程或旅游计划的肠道紊乱。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疾病别称:旅行性腹泻,旅行者痢疾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肠,胃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治愈率98%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14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疾病症状:肚子疼,稀便,水样便
    相关检查:大便白细胞,痢疾杆菌检测,粪便性状
    并发症:尿道炎,结膜炎
    治疗药品: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片,利福昔明片
  •   一、发病原因

      DT的病因众多,目前认为DT并非由于气候、食物或水土等因素所致,绝大多数DT具有传染性,其病原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偶见原虫和蠕虫感染。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学鉴定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不少新的肠道病原体,但仍有20%~35%的腹泻患者未能检出病因,而被称为“非特异性急性胃肠炎”。现将已知DT的主要病原体列举如下。

      关于病原学各地报道不一,主要取决于当地流行的致病菌谱、流行菌(毒)株和当地人群的免疫状况。在全世界范围内,产毒性大肠埃希杆菌(ETEC)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70%,其高检出率尤以非洲和中美洲为甚。最近有报道称黏附-积聚性大肠杆菌(EAEC)在世界范围内是仅次于ETEC的旅行者腹泻的病原体。志贺菌属在世界范围内也相当常见,空肠弯曲菌则多见于前往亚洲的旅行者。虽然霍乱在印度次大陆和拉丁美洲是一种重要的腹泻性疾病,但它很少侵扰旅行者。泰国的气单胞菌属特别常见。在东南亚的沿海地区,副溶血弧菌比较多见。旅行者偶可因病毒、原虫和蠕虫的侵袭而发生腹泻,但三者加起来只占旅行者腹泻病因的10%~15%。国内有学者对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237例旅行者腹泻患者进行病原学及感染因素调查,共检出致泻菌14种118株,检出率为49.79%,以致病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杆菌及变形杆菌为主。分别占52.54%(62/118)、16.95%(20/118)和13.56%(16/118)。1999~2001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一所医院对863名旅游者腹泻病人进行调查,在18名病人中检出气单胞菌18份(2%),应引起人们重视。近年来病毒引起的DT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儿童和婴幼儿的DT,据估计约70%系病毒感染所致。Dupont报告美国去墨西哥的留学生中DT的病原体轮状病毒占10%。

      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为10%~33%,泰国在35例DT中有33%病例检出2~4种病原体,其意义尚难确定。此外,尚有l0%~30%的病例未检出病原体,腹泻原因可能是饮食习惯的改变及非病原体因素。

      二、发病机制

      细菌通过侵犯肠黏膜上皮细胞,引起肠道黏膜损伤、肠功能紊乱,而致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副溶血性弧菌产生的TDH和TRH、耶氏菌的耐热肠毒素和真菌产生的毒素则通过其靶器官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有的刺激肠壁神经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呕吐,有的引起发热、休克、神经系统症状及全身中毒性表现。

      病理改变多数见于小肠,黏膜有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坏死、糜烂。但大肠埃希杆菌可侵犯结肠,引起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坏死,甚至有溃疡形成。

  • 旅行者腹泻一般治疗

    旅行者腹泻西医治疗

      1、治疗

      DT通常系一自限性疾病,不需特殊处理而自愈。然而,口服补液和静脉输液有助于补充所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大多患者不至于迅速脱水,因此含矿物质水(含葡萄糖的低张液体)通常足以迎合对水、电解质的需要。以下提供简单电解质液配方:1000ml水加1汤匙盐、1汤匙苏打及4汤匙糖;1000ml水加1汤匙盐及8汤匙糖。这两种配方,均可加少量的苹果汁、橙汁或蜂蜜等调味。

      旅行者发生腹泻时,应禁食8~12h(若为婴幼儿,仍应尽量以简单的食物喂食),并补充电解质液,不要喝牛奶,待症状改善后,可喝清炖肉汤、清淡食物,避免蔬菜水果;之后,可增加瘦肉、煮蛋等食物;若有胃肠痉挛的情形,可用热水袋敷腹部,改善痉挛情形。许多病人不需其他治疗。

      病情严重者应住院治疗。治疗时,应针对腹泻类型,有所侧重。分泌性腹泻以补液疗法为主,病因治疗为辅;侵袭性腹泻除补液外,尚需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对于细菌性腹泻,现多选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常用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制剂。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止泻药物有肠蠕动抑制剂,鸦片类药物(如洛哌丁胺)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通过增进Na -Cl-协同转运的间接作用或抑制由钙依赖性促分泌素诱导的分泌的直接作用,减少水和电解质的丢失。该药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宜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此外还有收敛药(如铋剂、活性炭)和抗肠液分泌药等。

      由隐孢子虫、环孢子虫、等孢子虫等引起的DT,如果患者免疫功能健全,症状多较轻,一般无需化学药物治疗,给予支持和对症治疗即可。对于由真菌引起的DT,在支持和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抗菌治疗。病毒性腹泻大都为自限性,对小儿与衰弱者应注意纠正脱水。对于所有将要进入腹泻高危地区的旅行者来说,对他们进行自我药物治疗的指导是有必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应根据旅行的地区、季节和旅行者的年龄来决定。在肠致病菌对甲氧苄啶(TMP)耐药不常见的地区,应首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片治疗。如果在肠致菌病对甲氧苄啶(TMP)耐药很常见的地区旅行(如南美洲和南亚等地),则需带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只要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之一即可。如果旅行者期望得到最满意的自我治疗,那么在便携式药品包中还应带上洛哌丁胺(氯苯哌酰胺)、次水杨酸铋和体温计等。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另外两种药物是呋喃唑酮和甲硝唑(灭滴灵)。呋喃唑酮对许多肠致病菌(如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甲氧苄啶耐药的细菌等)和蓝氏贾第鞭毛虫属均有抑菌作用,不能服用片剂的婴儿还可用混悬液代替。

      2、预后

      DT通常系一自限性疾病,不需特殊处理而自愈。只要患者及时治疗及适当控制和调整饮食,临床即可痊愈。

  • 旅行者腹泻预防

      提高旅游者的卫生意识,出外旅游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确保饮食、饮水卫生。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和饮料,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水果吃前应清洗、去皮或消毒。食具、牙具和饮具应经常清洗或消毒。餐前便后及接触污物后洗手。气候变化时,避免过热或受凉。目前尚无预防腹泻的特效药,有报道每天服用大剂量次水杨酸铋可明显降低DT的发病率,其机制可能是该药可防止病原菌吸附于肠黏膜。小剂量使用该药液和药片的效果不明。但鉴于每天要摄入相当于8~12片阿司匹林量的水杨酸,因此有出血性疾患者应禁用。

      抗生素预防是当前尚有争论的一个问题。许多有良好对照的临床试验表明,抗生素对旅行者腹泻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近期的研究中有效率达80%~90%。但一般并不建议每一个旅客都使用抗生素预防,因其可杀灭肠道正常菌群而导致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且抗生素偶发非常严重、甚至是致死性的不良反应,包括光敏反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结肠炎,偶尔可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形糜烂性红斑的一型)。此外,在更大范围内使用这些抗生素可增加耐药性、降低这些制剂用于治疗其他更严重疾病时的有效性。要采取预防措施时应视个体具体情况而定。抗生素预防宜用于:

      1.短程(3~5天)旅行者 预防成功的几率在延缓12~24h后就会大大降低。

      2.参加官方访问的旅行者 这些人出于应酬不能严格遵守饮食规范。

      3.内科疾病患者 由于急性腹泻性疾病伴有脱水和酸中毒,这些人的总体健康状况会更差。

      4.酸分泌较低的病人 因为这类病人所拥有的胃酸杀菌功能较差。

      5.免疫力低下的病患。

      6.已知有炎性大肠疾病(如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

      使用无害的微生物(如乳杆菌属,双歧杆菌),使之定植于肠道内,从而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的概念已经存在数十年之久。事实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但对于现有乳杆菌来说,长期定植很困难。目前正在采用分子遗传学方法以生成定植能力更长(也许治疗效能也更佳)的菌株。现在已经有了口服霍乱活疫苗,其中最成功的活疫苗来源于霍乱弧菌01,其生成霍乱毒素和其他霍乱弧菌毒素(封闭毒素带和副霍乱肠毒素)的基因已被敲除。目前正在开发的口服疫苗有轮状病毒、ETEC、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

  • 旅行者腹泻一般护理

    旅行者腹泻护理

      1、禁食生、冷、硬、粗纤维含量高的饮食,可食大蒜、葱;鼓励喝含乳酸杆菌多的饮料。

      2、注意患者保暖、防止受凉;加强患者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

      3、控制患着提供良好的进食环境与患者喜爱的食物,少量多餐,保证营养的摄入。

  • 旅行者腹泻饮食原则

    旅行者腹泻饮食

      1、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可供给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酱菜、大头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

      3、保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4、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