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孟氏骨折

    1914年意大利外科医生Monteggia最早报道了这种类型骨折,故称孟氏骨折。系指尺骨上1/3 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前脱位的一种联合损伤。后来许多学者对这种损伤做了进一步观察和机理研究,使该损伤概念的范围逐渐扩大,将桡骨头各方向脱位合并不同水平的尺骨骨折或尺、桡骨双骨折都列入在内。该损伤可见于各年龄组,但以儿童和少年多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骨科,中医科,急诊科
    疾病别称:尺骨骨干骨折兼桡骨头脱位,蒙泰贾骨折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前臂,上肢骨,关节
    多发人群:青壮年及小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心里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
    治 愈 率:80%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关节疼痛,前臂短缩,前臂旋转痛
    相关检查:CT检查,关节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
    并发症:桡神经损伤
    治疗药品:正骨水,独一味胶囊,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
  •   一、发病原因

      多为直接暴力,旋转暴力所致。

      二、发病机制

      多数学者认为Ⅰ型骨折为旋前暴力或尺骨背侧的直接打击伤所造成。

      1949年Evans在尸体上进行实验,在肱骨固定的情况下,强力旋前前臂造成了桡骨头前脱位和尺骨骨折。Evans指出,跌倒时手和前臂通常处于完全旋前位,当手固定于地面,体重迫使上肢外旋,即造成了前臂的极度旋前而发生孟氏骨折。Bado提出的另一证据是Ⅰ型骨折断时,肘关节侧位X线片上桡骨结节处于背侧,表明桡骨处于旋前位。同时,临床可见到一定数量的Ⅰ型骨折并无跌伤史,而系玩棒球或垒球时直接打击尺骨背侧所致。

      综上所述,Ⅰ型骨折既可因跌倒,前臂极度旋前所造成;亦可因尺骨背侧的直接打击所致。

      Ⅳ型骨折的受伤机制,多数人认为与I型骨折相同。所以合并有桡骨骨折,可能是在桡骨头脱位后,两次损伤所致。

      Penrose(1951)阐述了Ⅱ型骨折的损伤机制,他认为其机制相似于肘关节后脱位,但此种类型者其尺肱关节韧带较尺骨骨质更为坚韧,因而,屈肘跌倒,手部撑地时的传导暴力造成了桡骨头后脱位及尺骨骨折,尺肱关节却保持完好。

      Bado认为,Ⅲ型骨折的损伤机制是肘内侧面的直接打击、碰撞所造成,仅见于儿童,而成人鲜见。

  • 孟氏骨折一般治疗

      一、治疗

      由于此种损伤兼有骨折与脱位,治疗较为复杂。如果在具体措施上不能两者兼顾,则预后多不佳,已成为骨科临床上一大难题。即便手术复位及内固定,其疗效亦往往难以十分满意。因此,治疗时务必加以重视。需根据患者年龄及骨折情况等不同特点酌情加以处理,具体方法及要求如下:

      1.儿童及幼儿骨折 绝大多数可用闭合复位治疗。麻醉后,将患肢置于上肢螺旋牵引架上,在牵引下术者一手拇指压住桡骨小头、另手持住患儿腕部,在边牵引,边旋转前臂的同时,迫使桡骨小头返回原位。当闻及弹响声时,表示已还纳,此时可将患肢肘关节屈曲至70°~80°,如此可减少桡骨小头的滑出率。如桡骨小头向后脱出,则应取略伸位。并以上肢石膏托固定。数天后,俟肿胀消退再更换上肢石膏1~2次。此种操作方式的特点是:

      (1)复位疗效佳:桡骨头易于复位,且一旦还纳,则起内固定及支撑作用,尺骨亦随之复位。

      (2)操作简便:复位手法几乎与单纯之桡骨头或颈骨折完全一致,易于操作。

      (3)预后佳:根据对此类骨折患儿的远期随访,疗效均较满意。

      2.成人骨折 治疗多较复杂,手术率较高。

      (1)尺桡骨双骨折+桡骨小头脱位:原则上采取开放复位及内固定,其中包括对环状韧带的修补或重建。尺骨及桡骨骨折宜选用髓腔三角钉内固定,并注意尺桡骨本身的生理弧度。

      (2)其他类型者:仍先以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具体要求如下:

      ①麻醉确实。

      ②尽量利用骨科牵引床操作,尺骨鹰嘴以克氏针牵引。

      ③先对桡骨头复位,手法如前述。复位后屈时至80°~90°(前脱位者),或110°~120°(后脱位者),然后再对尺骨进行复位。

      ④透视或拍片显示骨折端对位满意后,立即行上肢石膏固定留置绷带于石膏内层,备石膏剖开时用;注意石膏塑形。

      ⑤再次拍片,至少应达到功能对位,否则需改为开放复位。

      ⑥消肿应及时更换石膏,并定期拍片及复查以防变位。如手法失败,应尽早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术。

      二、预后

      孟氏骨折在前臂骨折中属预后较差的一种。有时即使获得满意的对位,其功能也未必完全恢复。因此在临床处理上,既要力争早期良好的复位,又要重视治疗期间的随访与观察以及肢体的功能康复。青少年以下年龄组的远期疗效均较满意,甚至个别桡骨小头复位不佳者,其肘部功能及上肢肌力也仍与健侧相似。

  •   一、预防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 孟氏骨折一般护理

      一、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 孟氏骨折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胃肠消化排便的食物。

      早期应该吃一些活血化瘀、行气消散的食物,比如蔬菜、豆制品、鱼汤、蛋类等。

      中期可以吃一些帮助和营止痛、祛淤生新、接骨续筋的食物,如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等。

      后期可多吃一些补益肝肾、补气养血、舒筋活络的食物,可以帮助骨痂生成,比如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等。

      二、不适宜食物

      忌盲目补充钙质。

      忌不易消化食物。

      忌多吃肉喝炖骨头。(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尺骨骨干骨折兼桡骨头脱位,蒙泰贾骨折
1914年意大利外科医生Monteggia最早报道了这种类型骨折,故称孟氏骨折。系指尺骨上1/3 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前脱位的一种联合损伤。后来许多学者对这种损伤做了进一步观察和机理研究,使该损伤概念的范围逐渐扩大,将桡骨头各方向脱位合并不同水平的尺骨骨折或尺、桡骨双骨折都列入在内。该损伤可见于各年龄组,但以儿童和少年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