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不明,患者家族中本病发生率明显较高,家族成员中高γ球蛋白血症发病亦较高,这提示本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某些外因(日光、紫外线照射)和内因(精神受刺激、心理严重障碍)的作用下,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导致自身组织细胞抗原性发生改变,最终发生免疫反应而致病。
(二)发病机制
1.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所致人体免疫异常,引起皮肤局限或播散性病理损害。
2.组织病理 本病皮损的病理改变和盘状红斑狼疮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很少有毛囊栓形成和角化过度,细胞浸润的深度也较轻,单核细胞浸润通常仅限于真皮上2/3的血管周围及附属器周围。最特征性的改变位于表皮基底层,表现为基底细胞丧失了正常的结构和正常排列方向,在基底细胞间或细胞内形成水肿及空泡,表皮-真皮交界处由于单核细胞浸润而造成部分闭塞。表皮基底细胞层的这种空泡变性十分明显,有时可引起皮下空泡形成。黑色素生成增加及色素转化受阻,可导致表皮下巨噬细胞内黑色素沉着。90%的盘状红斑狼疮病人皮肤活检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在表皮-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的沉着,而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病人,其表皮-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沉积者仅占40%。
(一)治疗
缓解期的防治措施与盘状狼疮基本相同。一旦病情恶化,必须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羟氯喹,其用药方法及疗程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只是用药剂量宜小。
(二)预后
本病无严重生命器官受累,预后较好。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一般护理
1.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
2.如对日光过敏,外出时面部可搽用防光剂(如5%宁软膏)、撑伞或戴宽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避免在烈日下暴晒。
3.避免受凉、感冒或其他感染。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饮食原则
亚急性红斑狼疮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食无花果、黄泥螺以及芹菜等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
2、蘑菇、香菇等簟类及烟草尽量不要食用或少食用。
3、豆制品应少食或禁食,豆制品含有雌激素,最好少量食用。
4、活动少、消化功能差的病人,最好少吃或者不吃含脂肪较多的油腻食物。
5、禁酒、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饮酒,不能吃生的葱姜蒜。
6、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最好不吃甜食、含糖量高的糕点、甘蔗、甜菜。
7、不能吃含盐量高的食物,每天控制食盐的总摄入量。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