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1.病菌种类(30%):
致病的革兰氏阳性厌氧球菌是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这些球菌是口腔、上呼吸道和大肠中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主要革兰氏阴性厌氧杆菌有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和梭状拟杆菌。脆弱拟杆菌族是正常大肠内菌群的一部分,包括从腹腔内感染最常分离得到的厌氧致病菌。
2.感染来源(30%):
厌氧菌感染的特点多为内源性,牙周炎及牙根管炎厌氧菌感染率高达96%以上,肛周、腹部和肺部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性感染率达70%以上;肺部感染和肺脓肿厌氧菌感染率为40%以上,病原菌以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居多。
3.易感人群(10%):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癌症、骨髓移植等患者容易引发菌血症,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因长期住院,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
混合性厌氧菌感染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抗生素治疗:
联合使用抗厌氧菌和需氧菌药物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厌氧菌的耐药谱不同,经验用药时要根据本地区、本实验室的药敏谱选药。因此为提高疗效,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治疗。抗厌氧菌类药物主要为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和替硝唑等。因为便宜,副作用小,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所以应用广泛,其中甲硝唑使用最多。治疗厌氧菌感染时,须采用分别对需氧菌和厌氧菌敏感的药物,上述药品一般与头孢类药物合用,提高疗效。
甲硝唑对耐克林霉素的脆弱拟杆菌有效,并可避免克林霉素相关性伪膜性结肠炎.有关该药潜在的致突变作用尚未见临床后果.头孢西丁和头孢替旦对厌氧菌有广泛的抗菌覆盖面.甲硝唑,亚胺培南,美罗匹宁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联合应用,在体外试验均显示最好的抗菌作用.除甲硝唑外,所有这些药物均可单独使用,因为它们也有良好的抗需氧菌的作用。
抗厌氧菌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
其他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类、泰能等,也有抗厌氧菌的作用。但是这些药物抗菌谱比较广,容易导致菌群失调、霉菌感染等。
2.引流手术治疗
对深部厌氧菌感染的治疗应包括脓液引流和外科手术切除失活组织.抗生素配合外科手术有助于控制菌血症,减少继发性或迁徙性化脓并发症,并能防止手术部位周围的感染局部扩散。
混合感染中某些菌株对抗生素耐药,抗菌疗法也仍可见效,特别当给予充分引流时,效果更好,处理混合感染中的厌氧菌可减少伤口中细菌的数量,也可减少脓肿形成的数量.脓肿或容易感染的部位,如穿孔的器官必须关闭或引流,失活的组织,异物和坏死组织必须清除.任何封闭腔隙的感染如脓胸必须引流.若可能,应重建血液供应的循环.对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需结扎静脉并给抗菌治疗。
一、预防:
为防止菌血症和转移性疾病,预防措施应包括早期治疗局限性感染:坏死组织清创、清除异物、重建血液循环和创伤的早期抗菌治疗,必须早期外科手术探查、引流、关闭肠穿孔和穿透性腹部伤的抗菌治疗.进行选择性结肠手术的病人应该用新霉素或红霉素作肠道准备,手术后应立即给预防性肠外用抗生素,单用头孢西丁或甲硝唑或克林霉素与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联合应用均可,清创手术前应预防性给单剂抗生素,手术后再继续给抗生素24小时,可使术后感染率从20%~30%降至4%~8%。
混合性厌氧菌感染一般护理
一、护理:
1、营养的均衡摄取
在饮食中,富有营养的食物多种多样,其功能也各不相同。对于体虚的患者可食用一些肉制品以及谷类食物;或者是使用一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菌类食物,以及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食物,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避免刺激因素
在肝血管瘤的饮食护理中,注意不能饮酒抽烟,避免进食油腻、辛辣以及刺激性过强的食物,以避免刺激血管,增加肝脏的负担;还有就是要注意心情的调节,保持心情的舒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并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以避免刺激,加重病情。
混合性厌氧菌感染饮食原则
一、饮食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