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接合菌病

    接合菌病(Zygomycosis)是由接合菌纲所属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条件性感染。此病在世界范围都有分布。近年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扩大,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国内,1994年廖万清首报少根根霉引起坏疽性脓皮病。毛霉在自然界无处不存在,并且是有机物质重要的腐败菌。一般情况下本菌无毒力,感染多发生在患有严重基础疾患患者。毛霉目感染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虫霉目所致感染 多为慢性炎症性或肉芽肿性疾病。诊断主要依据真菌学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毛霉目感染治疗原则 包括控制基本疾患,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并及时静滴两性霉素B。蛙粪霉感染治疗 用饱和碘化钾溶液有效,30mg/kg,也可口服酮康酮400mg/d。很少用两性霉素B。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传染科,内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全身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40%
    治疗周期: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30000元)
    疾病症状:视力障碍,呼吸困难,脓疱
    相关检查:CT检查,MRI,真菌培养
    并发症:接合菌病
    治疗药品:诺氟沙星胶囊,氯霉素胶囊
  •   一、发病原因

      接合菌纲属接合菌门,是一类较为原始、生长迅速、分布广泛的陆生真菌,大部分存在于植物腐败物和土壤中。许多是环境中常见的污染菌,可引起食物变质。少数是植物和昆虫的致病菌,极少数可引起人类疾病。此纲真菌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孢子。菌丝为多核体,绝大多数无隔膜,使其易于与其他丝状菌相鉴别。接合菌纲作为一纲,被认为是相当自然的(而非人工硬性划分的)一个群体。这一分类被细胞壁中壳聚糖——几丁质的成分以及最近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所证实。接合菌纲包括7个目和30个科。但只有毛霉目和虫霉目具有医学重要性。

      毛霉目病原菌包括毛霉科的根霉属、犁头霉属、根毛霉属、毛霉属和囊托霉属以及小克银汉霉科、被孢霉科、瓶霉科、共头霉科和枝霉科中的多种真菌。虫霉目病原菌包括蛙粪霉科中的林蛙粪霉以及虫生链壳科的冠状耳霉和异孢耳霉。其中米根霉(异名:少根根霉)是最常见病原菌,约占培养阳性病例的60%和鼻脑感染病例的90%。米根霉为世界性分布,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自土壤、腐败的蔬菜、食品、动物和鸟粪中分离。在印度尼西亚、中国和日本,米根霉常用于腌制食物和酒精饮料,可产生一种麦角生物碱——田麦角碱,对人体和动物有毒性。

      毛霉在自然界无处不存在,并且是有机物质重要的腐败菌。一般情况下本菌无毒力,感染多发生在患有严重基础疾患患者。毛霉目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分离时37℃亦可生长。毛霉的特点为菌丝较粗大,不分隔或极少分隔;菌丝壁较厚,侧枝与母枝成直角;好侵犯血管,易在腔内形成血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虫霉目病原菌普遍存在于腐烂植物及许多爬行和两栖动物胃肠道,但对动物无致病性,昆虫体内尚未分离出本菌,但孢子有时可附于昆虫体表,成为传播媒介。本菌不耐寒,寒冷环境很快死亡。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环境中皆可分离出本菌。本菌在25~37℃生长良好,但室温却生长不良。

      二、发病机制

      毛霉在自然界无处不存在,并且是有机物质重要的腐败菌。一般情况下本菌无毒力,感染多发生在患有严重基础疾患患者。毛霉目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分离时37℃亦可生长。毛霉的特点为菌丝较粗大,不分隔或极少分隔;菌丝壁较厚,侧枝与母枝成直角;好侵犯血管,易在腔内形成血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 接合菌病一般治疗

      一、接合菌病治疗

      1、毛霉目感染治疗原则

    包括控制基本疾患,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并及时静滴两性霉素B。在不危及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应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药物。

      (1)系统治疗:

    两性霉素B至少1.0mg/(kg·d),疗程8~10个月。合并粒细胞缺乏和其他免疫缺陷时,两性霉素B剂量为1.0~1.5mg/(kg·d),不能增量。如感染不能控制,应考虑换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剂量为3~5mg/kg或更高,连续用至患者恢复正常,或至少先用2周,然后换用普通剂型两性霉素B。最近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毛霉感染获成功的报道,但由于例数极少,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尚难确定。

      (2)局部治疗:

    如果感染局限在肺的某一区域且在48~72h内对两性霉素B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做手术切除治疗。有时做楔形切除即可达到目的,但常需做整个肺叶或肺段的切除。但不适于较广泛的感染。对于皮肤毛霉目所致感染患者,切除坏死的皮损及周边感染组织是最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后需植皮。

      2.蛙粪霉感染治疗

    用饱和碘化钾溶液有效,30mg/kg,也可口服酮康酮400mg/d。很少用两性霉素B。外科切除术并不能根治。耳霉感染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有时可能对碘制剂和口服唑类药有治疗反应。制霉菌素及灰黄霉素无效。

      二、预后

      该病的预后与基础疾病、感染类型及是否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关。毛霉目感染病程短,发展快,死亡率高达80%~90%。

  •  接合菌病预防

     1.一级预防

      (1)用过滤空气或层流空气隔离易感病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2)控制糖尿病、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严格掌握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癌剂等的应用,皆有一定预防作用。

      (3)加强食品管理,严防真菌污染。

      2.二级预防

    由于本病非常急且严重,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由于毛霉菌在分泌物中常不易检到,且难以鉴别,故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证据:即发病急,病情凶恶。发病部位第一是鼻脑,继以胸腔、腹腔、骨盆、胃和皮肤。致病因素有糖尿病的酸中毒,肺部感染的白血病和淋巴瘤,肠感染的营养不良,如小儿蛋白质缺乏症等,再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包括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分泌物、抽出物、刮取物等),可能达到迅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使用两性霉素B,隔日静注1.2mg/kg。如有糖尿病应立即控制,鼻腔部位作外科清创术。也有主张联合疗法,除两性霉素B外,加用5-Fc、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等。

      3.三级预防

    及时使用两性霉素B,可使本病病死率从80%~90%下降至50%左右,控制糖尿病、鼻腔坏死组织作外科清创术,均可改善本病的预后。

  • 接合菌病一般护理

     接合菌病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 接合菌病饮食原则

     接合菌病饮食

     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接合菌病(Zygomycosis)是由接合菌纲所属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条件性感染。此病在世界范围都有分布。近年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扩大,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国内,1994年廖万清首报少根根霉引起坏疽性脓皮病。毛霉在自然界无处不存在,并且是有机物质重要的腐败菌。一般情况下本菌无毒力,感染多发生在患有严重基础疾患患者。毛霉目感染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虫霉目所致感染 多为慢性炎症性或肉芽肿性疾病。诊断主要依据真菌学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毛霉目感染治疗原则 包括控制基本疾患,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并及时静滴两性霉素B。蛙粪霉感染治疗 用饱和碘化钾溶液有效,30mg/kg,也可口服酮康酮400mg/d。很少用两性霉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