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膜粘连综合征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生与下腹腔感染及手术有密切关系。
大网膜的下缘呈围裙状,完全游离,活动性很大。另外,大网膜还具有渗出、吸收及修复等许多生理功能。当下腹部存在炎性病灶,手术及外伤的创面(特别是阑尾切除术及子宫附件的手术),大网膜很快移动并接近病灶及受到损伤的腹膜和手术部位(包括手术区的腹壁缝合切口及内脏的缝合处)。其目的是限制炎症的扩散,促进渗出的吸收,加强腹膜及内脏手术创伤的修复、愈合能力。但这一过程有时给部分病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各种病灶及创面经大网膜包裹和愈着后,由于纤维组织过度形成,继而瘢痕性挛缩,最终不同程度的牵拉横结肠向下移动。
二、发病机制
根据临床资料,大网膜因粘连而缩短的程度可达原长度的15%~20%,因此该段网膜的紧张度明显增加。其结果迫使横结肠不同程度向下移位,肠管伸长或成角,严重影响肠道的通畅,甚至发生梗阻。参考郑扶民等的意见,可将横结肠向下牵拉移位的程度分为3度。
1.轻度 仅少部分网膜粘连、挛缩,对横结肠牵拉的作用不明显,仅在躯干过伸位时才出现症状。
2.中度 大网膜粘连范围较广泛,挛缩也较明显,横结肠处于轻度下移状态,经常出现腹部症状。
3.重度 由于大网膜明显挛缩,将横结肠牵拉移入下腹,或肠管呈锐角状,或完全闭塞,临床症状严重。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一般治疗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西医治疗
一、治疗
根据病程长短,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决定。
1.非手术治疗
适用症状轻,仅偶尔发作者。采用调理饮食,腹部理疗,适当休息,并佐以解痉及通便的药物,可使症状缓解。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腹腔镜手术:将纤维化粘连的大网膜予以切断,解除对横结肠的牵拉作用,使症状得以缓解。此方法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2)开腹手术:切断粘连或切除纤维化挛缩的大网膜,解除横结肠之梗阻。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预防
一、预防
预防本病的发生,术中及术后应注意处理好下列问题:
1.行阑尾切除时忌用大网膜固定于阑尾残端处,以免增加粘连的机会。
2.术中如发现血供不全的大网膜,应予以切除,以免日后因炎症而与下腹壁发生粘连。
3.关腹前平展大网膜并恢复原位,缝合腹部切口,勿将大网膜误缝于切口处。
4.术后促进胃肠蠕动,以减少粘连发生。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一般护理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护理
关腹前平展大网膜并恢复原位,缝合腹部切口,勿将大网膜误缝于切口处。术后促进胃肠蠕动,以减少粘连发生。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饮食原则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饮食保健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