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大网膜扭转

    大网膜是腹腔内最大的腹膜皱襞,近侧分别起于胃大弯及横结肠,向下延伸时互相融为一体。远侧游离于腹腔下缘呈裙状,覆盖在内脏的表面,活动度较大。大网膜的长度、宽度、厚度及形态差异较大,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并有大量脂肪沉积。 大网膜扭转(Torsion of the Omentum)较为少见,男多于女,发生年龄3~75岁,多见于25~50岁,以肥胖者为多,本病可引起明显腹痛和胃肠道症状,不易与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胃肠外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肠系膜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70%
    治疗周期:2-4周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4000元
    疾病症状:发烧,恶心与呕吐,腹部肿块
    相关检查:CT检查
    并发症:
    治疗药品:解毒止泻胶囊,一捻金,防粘连薄膜
  •   (一)发病原因

      大网膜扭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大网膜扭转 相当少见,其病因不很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形态异常如网膜上有一舌形突出,副网膜,双层网膜,带窄蒂的大而厚的网膜及肥胖者大网膜上有不规则的脂肪沉积等。

      (2)网膜上静脉曲张而动脉正常。

      (3)足以引起大网膜移动的因素,如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过饱后引起肠蠕动、咳嗽等使腹内压增高等。原发性大网膜扭转均为单极的,只有1个固定点。

      2.继发性大网膜扭转 较原发性多见,多由于大网膜与腹腔某一病灶如肿物、炎性病灶,甚或疝囊,手术后切口或瘢痕之间产生粘连,这样形成了2个固定因素(即为双极的),在2个固定点之间中央部的网膜发生扭转。这种情况常见于腹股沟疝的病人,约占全部病例的2/3。继发性大网膜扭转的成因与原发性的第3点因素相同。

      (二)发病机制

      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大网膜扭转,网膜总是围绕一中枢点而旋转,通常为顺时针方向扭转。可为网膜全部或部分扭转,部分扭转者右侧多于左侧。

      网膜扭转多为急性,很少发生多次扭转者。其后果与扭转的程度、时间及血运障碍等有关。

      1.急性循环障碍 扭转发生后首先引起静脉回流受阻,远侧网膜将出现充血及水肿,进而引起出血,可导致浆液血性渗液。如果病变持续较久将发生急性出血性梗死甚至网膜段坏死。

      2.慢性循环障碍 因扭转程度较轻,而且扭转是缓慢发生的。此时大网膜的血液供应缓慢减少,逐渐发生网膜组织的纤维化,也可不引起急腹症。

      3.网膜的自家切除 网膜段坏死未能及时切除,部分被绞窄的网膜逐渐萎缩及形成纤维块状物,甚至可脱落成为腹腔内游离物。

  • 大网膜扭转一般治疗

      手术切除能获满意效果。由于扭转常造成网膜血管梗死,故切除范围要大些,一般切除应在扭转部位以上2~3cm处。对继发性扭转者尚应处理发病诱因,如疝、腹盆腔肿物及粘连等。

  •   本病目前预后良好。但缺乏具体的预防措施,应注意腹部内脏的粘连和疝。

  • 大网膜扭转饮食原则

      1、大网膜扭转吃什么对身体好?

      饮食清淡富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2、大网膜扭转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不宜吃刺激性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大网膜是腹腔内最大的腹膜皱襞,近侧分别起于胃大弯及横结肠,向下延伸时互相融为一体。远侧游离于腹腔下缘呈裙状,覆盖在内脏的表面,活动度较大。大网膜的长度、宽度、厚度及形态差异较大,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并有大量脂肪沉积。 大网膜扭转(Torsion of the Omentum)较为少见,男多于女,发生年龄3~75岁,多见于25~50岁,以肥胖者为多,本病可引起明显腹痛和胃肠道症状,不易与其他急腹症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