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十二指肠结核

    十二指肠结核(duodenal tuberculosis)是一种较罕见的疾病,国内外至今只有少数病案报道,由于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常导致误诊误治,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临床医生尤为重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疾病别称:十二指肠结核病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有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治愈率87%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9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疾病症状:盗汗,腹部压痛,上腹部疼痛
    相关检查:无痛胃镜,电子胃镜,纤维胃镜
    并发症:肠梗阻,腹膜炎,肠套叠
    治疗药品:利福平,异烟肼,枸橼酸铋钾胶囊
  •   一、发病原因

      因食物在十二指肠内停留时间短和胃酸的作用,结核杆菌一般不易在十二指肠内生长繁殖,但当患者抵抗力低,同时又接触大量结核杆菌时,国外报道10%~50%的患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就可能发生感染。原因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1.结核菌经血液或淋巴液循环至十二指肠壁黏膜下层或肌层,产生结核灶,进而发展侵及黏膜和浆膜层。

      2.邻近组织或器官的结核灶直接侵及并穿透十二指肠壁。

      3.摄入或吞咽的痰液里混有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在十二指肠停留,侵及黏膜和黏膜下层造成感染。另外,由于十二指肠血流十分丰富,也为结核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4.胆管系统也可能为另一感染途径,如肝结核的结核杆菌可通过肝外胆管到达十二指肠引起感染。

      十二指肠结核好发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水平部,其次为降部。十二指肠壶腹部的结核常常侵犯到胃。

      二、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结核同其他胃肠道结核一样,病变常先发生于黏膜下组织,侵及黏膜则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溃疡,少数为息肉状或大结节状肿块,镜下病变为干酪样坏死和典型的结核肉芽肿。病理主要可分为3型:

      1.炎性增生型 十二指肠黏膜呈息肉样增生,并有浅溃疡形成,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收缩,由于病变附近有肿大的淋巴结相互融合,常导致十二指肠发生不完全梗阻,甚至完全性梗阻。

      2.溃疡型 病变通常先发生于黏膜下层,后侵及黏膜表面破溃后形成溃疡,一般不累及肌层,病变周围常有肿大淋巴结。

      3.溃疡增生型 溃疡较大并有纤维组织增生,伴瘢痕形成。

  • 十二指肠结核一般治疗

      一、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解除梗阻,改善全身症状,防止并发症出现。

      1.内科治疗 治疗原则:对无并发症的早期十二指肠结核患者,应内科治疗,需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1)一般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营养不良;对腹痛者可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和颠茄;对腹泻和入量不足者,可予补液和补钾治疗,以防止电解质紊乱;对那些出现十二指肠不全梗阻的患者,可行胃肠减压术,以缓解症状。

      (2)抗结核治疗:多采用短程疗法,一般用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治疗,疗程6~9个月;若同时合并严重肠外结核,如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等,常需3药联合,可加用下列药物之一,如链霉素、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若十二指肠结核属继发,患者过去因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杆菌已对第一线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此时应考虑第二线药物,用药时应注意足量给药,这是药物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用药疗程一般1~1.5年。

      2.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经内科治疗无效和出现并发症者,如合并完全性肠梗阻、急性肠道大出血、急性或慢性肠穿孔、十二指肠内瘘,手术原则上应行剖腹探查术,一可明确诊断,二可治疗。

      (2)手术方法:手术方案的设计主要根据并发症的情况而定。十二指肠壶腹部结核可行胃部分和病变部位切除术加胃空肠吻合术,亦可采用幽门成形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病变不能切除的可用胃空肠吻合等转流术式。降部以下十二指肠乳头以上的梗阻可用胃空肠吻合术或胃部分切除术。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梗阻应在梗阻部位以上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合并内瘘的,可根据病情选用。肾切除、横结肠部分切除、内瘘切除等。

      (3)手术后抗结核治疗:无论何种术式,术后需常规抗结核治疗6~12个月。

      二、预后

      在抗结核药出现之前,肠结核预后差,病死率高。抗结核药在临床广泛应用以后,使肠结核的预后大为改观,特别是对黏膜结核,包括肠结核在内的疗效尤为显著。本病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当病变尚在渗出阶段,经治疗后可完全痊愈,预后良好。合理选用抗结核药物,保证充分剂量与足够疗程,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   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治结核病的根本办法。并着重对肠外结核的发现,特别是肺结核的早期诊断与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尽快使痰菌转阴,以免吞入含菌的痰而造成肠感染。必须强调有关结核病的卫生宣传教育。要教育患者不要吞咽痰液,应保持排便通畅,要加强卫生监督,提倡用公筷进餐,牛奶应经过灭菌消毒。

  • 十二指肠结核一般护理

      1、饮食宜富有营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常食瘦肉、蛋、雌鸡、老鸭、牛羊乳、甲鱼、团鱼、蜂蜜等。

      2、保证优质蛋白的饮食:蛋白质的供应量应高于正常人。要以优质的动、植物蛋白为主,肉类、奶类、蛋类、和鱼类蛋白属优质蛋白。

      3、保证高热量的饮食:热量主要来源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油和植物油,植物油如芝麻油、豆油、花生油。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蔗糖、面粉、大米、玉米、小米、红薯、山药等。

      4、注意补充维生素:应以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为主,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如青菜、西红柿、胡萝卜、豆制品等。

      5、注意补充无机盐:钙质对病灶的愈合大有好处,应该多熬骨头汤,动物内脏、海产品等。

      6、忌食辛辣、葱、姜等辛辣动火伤阴之品,不要胡乱忌口,以免营养不足而致病更难痊愈。严禁吸烟、饮酒。俗话说: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因此早饭营养高一些,精一些,便于人的吸收与补充,而结核病人更应遵循此原则。

  • 十二指肠结核饮食原则

      患者需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营养不良。

十二指肠结核病
十二指肠结核(duodenal tuberculosis)是一种较罕见的疾病,国内外至今只有少数病案报道,由于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常导致误诊误治,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临床医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