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瘀证

    瘀证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瘀积凝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或久病人络等所致的多种病证的总称。临床以疼痛固定、瘀斑、肿块、出血、肌肤甲错等为主要特征。西医的冠心病、肺心病、肝脾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肝硬变等,当表现有瘀血症候时,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全身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98%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10000元)
    疾病症状:瘀斑,关节疼痛,皮肤瘀斑
    相关检查:凝血酶时间,血流变学检查
    并发症:副鼻窦炎,新生儿泪囊炎,脑囊虫病
    治疗药品:前列泰胶囊,宫瘤宁片,安神补脑液
  • 瘀证疾病病因

      瘀血的产生多因外伤或感受外邪、各种出血、情志内伤、久病正虚等,影响气血或血脉的正常功能,使血行不畅,甚则瘀塞不散,而形成瘀血之证。由于瘀血是病理产物,可以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故临床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 瘀证预防

      辨证论治

      热盛血瘀

      【证见】 皮肤发斑,颜色紫暗,或有衄血,身热神昏。舌质红绛或紫暗,脉细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

      1.主方清瘟败毒饮(余师愚《疫疹一得》)加减

      处方:生地黄20克,水牛角、石膏各30克,黄连、栀子、黄芩、知母、牡丹皮各12克,赤芍、连翘、玄参各15克,丹参20克,紫草20克,郁金、桃仁、红花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毛冬青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1~2次,肌肉注射。

      寒凝血瘀

      【证见】 局部或周身疼痛,固定不移,或皮肤紫暗不泽,四肢逆冷,痛得温稍减。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 温经通络散瘀。

      【方药】

      1.主方当归四逆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5克,桂枝12克,细辛15克,木通、制草乌各10克,桃仁12克,丹参2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1次,肌肉注射。

      气滞血瘀

      【证见】 头面、胸肋或脘腹胀满刺痛,或肢体麻木不仁,关节肿大变形,性情急躁,或有痞块,心悸、脱发,耳聋失语,眩晕,健忘。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 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

      1.主方血府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当归、赤芍、桃仁、郁金各12克,红花、柴胡、枳壳、川芎各10克,土鳖虫、郁金各9克,生地黄、牛膝各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五灵止痛胶囊每次1—2粒,每日2次。

      正虚血瘀

      【证见】 气短心悸,头晕眼花,胸中隐痛,食少无力,腹部胀满作痛,或有积块,或肢体偏瘫。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缓而涩。

      【治法】 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

      1.主方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黄芪20克,当归、赤芍各12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10克,牛膝15克。水煎服。

      若偏阳虚者加熟附子12克,肉桂6克,干姜10克。偏于阴虚者,加生地黄、玉竹各15克。偏于血虚者,加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

      2.中成药丹田降脂片,每次2克,每日3次。

  • 瘀证饮食原则

    瘀证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瘀证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瘀积凝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或久病人络等所致的多种病证的总称。临床以疼痛固定、瘀斑、肿块、出血、肌肤甲错等为主要特征。西医的冠心病、肺心病、肝脾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肝硬变等,当表现有瘀血症候时,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