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流注

    流注是以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为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纱》科真诠》云:“流注发无定处,漫肿不红,连接三四处。”《诸病源候论·流注候》云:“人体虚受邪气,邪气随血而行,或淫突皮肤,去来击痛,游走无有常所。”其特点是漫肿疼痛,皮色正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深处,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点。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本病因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而有许多病名,如发于夏秋之间的称暑湿流注;由于疔、疖后引起的,称余毒流注;产后恶露停滞或跌扑损伤而引起的,称瘀血流注;仅发于髂窝部的,称髂窝流注。但其病机、证治基本相似,故一并叙述。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肌肉
    多发人群:成年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70%
    治疗周期:7-14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疾病症状:瘀血
    相关检查:
    并发症:眶骨膜下脓肿,新生儿泪囊炎,颅咽管瘤
    治疗药品:西黄丸,西黄丸,活血止痛膏
  • 流注疾病病因

       本病多因正气不足,邪气壅滞,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

      暑湿流注因夏秋季节感受暑湿,客于营卫,阻于肌肉而成。余毒流注因患疗疮、疖、痈失治误治,或温热病失于诊治,火热之毒流注入于血分,稽留于肌肉之中而发。瘀血流注多因跌打损伤,瘀血停留,或产后恶露停滞,经络为气血壅滞而成。髂窝流注除由感受暑湿之邪外,还可由会阴、肛门、外阴、下肢皮肤破损或生疮疖,邪毒流窜,阻滞经络而成。

  • 流注辨证论治

    流注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一)热毒壅结发病前有疗疮、痈、疖等病史。四肢或躯干有一处或数处肌肉疼痛,肿胀掀热,肿块色白或微红;伴高热,口渴,甚则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辨证分析:热毒之邪人于营血,热毒与气血相搏,瘀结不散,郁阻于肌肤,故有肌肉肿痛;热毒与正气交争,故高热;热毒扰乱心神,故神昏谵语;热邪耗伤津液,故见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洪数为热毒炽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行瘀。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脓成时,加当归、皂角刺、穿山甲活血排脓托毒;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或紫雪散3g,分2次服。

      (二)暑湿阻遏多发于夏秋之间,初起恶寒发热,胸闷呕总,头痛头晕,四肢关节酸痛;胸部可布白瘩,大便秘结或溏泻,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夏季感受暑湿之邪,暑湿熏蒸壅阻肌肤,故见恶寒发热,胸闷呕恶,四肢关节酸痛;暑湿困阻清阳,故见头痛头晕;热盛伤津,故见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湿盛则濡泻,故见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暑湿兼热之象。

      治法:清暑解毒化湿。

      方药:五神汤加藿香,鲜佩兰、六一散,醒消丸3g分2次吞服。热重,加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脓成者,加当归、炙山甲、皂角刺托毒排脓。

      (三)正虚邪恋发作多次,脓肿肿势平塌,脓如败浆,新肉难生,隐隐作痛;伴神疲体瘦,热退不尽,纳差;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弱。

      辨证分析:由于脓肿多处多次发作,耗伤气血,无力托毒,故见脓肿肿势平塌,脓如败浆;气血不足,则新肉难生;余毒之邪留恋,故热退不尽;脾虚失其运化,气血亏虚致机体失养,故纳差、神疲体瘦;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弱为正虚邪恋之象。

      治法:益肝补血,清解余毒。

      方药:四妙汤加白芍、白术、白芷等。

      二、外治法

      初起用金黄散、玉露散外敷,局部消肿止痛;脓成宜切开排脓,先用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继用红油膏盖贴。

  • 流注一般护理

    流注护理

     1.及时处理疔、疖及皮肤破损等。

      2.患病之后应卧床休息,以防流注再发它处。

      3.宜加强营养,并多饮开水或以新鲜西瓜汁代茶饮:

      4.髂窝流注愈后患肢功能障碍者,应适当作下肢伸屈功能锻炼,或早期进行牵引。

  • 流注饮食原则

    流注饮食保健

      流注食疗方:

      加强营养,并多饮开水或以新鲜西瓜汁代茶饮。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流注是以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为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纱》科真诠》云:“流注发无定处,漫肿不红,连接三四处。”《诸病源候论·流注候》云:“人体虚受邪气,邪气随血而行,或淫突皮肤,去来击痛,游走无有常所。”其特点是漫肿疼痛,皮色正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深处,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的特点。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本病因发病原因及病情不同,而有许多病名,如发于夏秋之间的称暑湿流注;由于疔、疖后引起的,称余毒流注;产后恶露停滞或跌扑损伤而引起的,称瘀血流注;仅发于髂窝部的,称髂窝流注。但其病机、证治基本相似,故一并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