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儿童顿咳

    顿咳也称时行顿咳、疫咳、鹭鸶咳,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1-5岁小儿多见,常发生在冬春季节。ll缶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伴有鸡鸣样深吸气回声为特征。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百日咳。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儿童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90%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 —— 3000元)
    疾病症状:痉挛性咳嗽,持续性咳嗽
    相关检查:耳、鼻、咽拭子细菌培养
    并发症:脑囊虫病,垂体性侏儒症,颅咽管瘤
    治疗药品:百合固金片,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碳酸钙D3颗粒
  •   儿童顿咳病因

      本病主要是外感时行疫疠之气,侵入肺系,肺气不宣,酿液成痰,痰阻气道,肺失清肃,则肺气上逆而痉咳阵作。若咳出痰涎,则气道通畅,气机流行,故痉咳暂止。痉咳发作,因气机失调,血行不畅,而见面赤耳红,涕泪交进,呕逆作吐,汗出涔涔,甚至大小便遗出等证。

  • 儿童顿咳辨证论治

      儿童顿咳治疗

      一、儿童顿咳辨证论治

      1.初咳期

      【证见】 本病初起,有咳嗽、喷嚏、流涕,或有发热等伤风感冒症状,但咳嗽日渐增剧,日轻夜重,咳声不畅,痰稀色白或痰稠难咳。舌苔薄白或薄黄。

      【治法】 疏风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

      1.主方金沸草散(朱肱《南阳活人书》)加减

      处方:旋覆花10克,前胡10克,北杏仁10克,法半夏8克,川贝母5克,百部10克,细辛3克,荆芥8克。水煎服,每日1剂。

      偏于风寒者,加麻黄6克、紫苏子10克。偏于风热者,加桑叶10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

      2.中成药

      (1)小青龙合剂,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适用于初咳期偏于风寒者。

      (2)桑菊感冒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适用于初咳期偏于风热者。

      3.单方验方 止嗽护肺汤(夏焕德等《新编儿科秘方大全》)

      处方:荆芥、紫苏子、莱菔子各3-6克,杏仁3-5克,前胡4-7克,黄芩、百部各3—9克,陈皮4—9克。水煎分3~5次温服,每日1剂。

      2.痉咳期

      【证见】 阵发性痉咳,伴有鸡鸣样回吼声,咳时面红耳赤,弯腰曲背,涕泪俱下,或呕吐痰食,昼轻夜重,眼肿目赤,鼻衄,痰中带血等。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泻肺,化痰镇咳。

      【方药】

      1.主方桑白皮汤(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黄芩10克,川贝母5克,法半夏8克,苏子10克,杏仁10克,栀子10克,枇杷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痉咳甚者,加僵蚕10克、胆南星10克。咳后呕吐,加姜竹茹6克。咳血鼻衄者,加白茅根30克、侧柏叶10克、茜草10克。胁痛者,加郁金10克。

      2.中成药

      (1)鹭鸶涎丸,口服,每次化服1丸,每日3次。

      (2)百日咳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

      (3)百日咳药粉,口服,初生小儿每次1/5袋,半岁每次半袋,2岁每次1袋,3~5岁每次2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胆汁止咳方(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

      处方:新鲜鸡胆汁,加白糖适量,调成糊状,蒸熟内服。l岁以内,3日服1个,1岁以上,每日服1个,连服5~7日。

      (2)大蒜糖浆(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

      处方:用紫皮大蒜制成50%糖浆。5岁以内,每次5~10毫升,5岁以上,每次15—20毫升,每日3次,连服7日。

      3.恢复期

      【证见】 咳嗽减轻,痉咳消失,痰稀而少,气短声却,纳食减少,或有干咳潮热,口渴唇燥。舌少苔,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 润肺健脾,肃肺止咳。

      【方药】

      1.主方沙参麦冬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沙参15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桑叶10克,扁豆10克,天花粉10克,杏仁10克,马兜铃10克,款冬花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短乏力者,加黄芪10克、太子参15克。汗多者,加浮小麦30克、牡蛎30克(先煎)。午后低热者,加银柴胡10克、白薇10克。纳呆食少者,加谷、麦芽各10克。

      2.中成药

      (1)二母安嗽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2次。

      (2)贝母二冬膏,口服,每次5~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参苓白术散,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空腹大枣煎汤送服。

      3.单方验方

      (1)百日咳煎(李浩澎《难证奇方妙用》)

      处方:百合30克,冬瓜仁6克,竹茹4.5克,橘红9克,川贝母6克,浙贝母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橘贝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橘红9克,川贝母6克,茯苓6克,紫苏叶5克,炒百部6克,法半夏6克,沙参9克,黄芩9克,白前5克。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1—2剂。

      二、儿童顿咳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针刺:

    取尺泽、合谷、天突、少商、肺俞等穴,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2)梅花针:

    取颈至骶部、脊旁3—4厘米区域,轻叩皮肤至充血,每日1次。

      2.推拿疗法

      运八卦,掐合谷,推肺经,掐揉二扇门与五指节,推脾胃,揉鱼际与太渊,掐尺泽。每日1次。

  • 儿童顿咳饮食原则

      儿童顿咳饮食疗法

      1.罗汉果柿饼汤:

    罗汉果250克,柿饼2—3个,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加冰糖少许,去渣分3次饮服。

      2.杏仁冰糖散:

    甜杏仁9克,冰糖9克,麦冬9克。将杏仁、冰糖研末待用,麦冬去心,水煎100毫升左右。用10~20毫升麦冬水冲服杏仁冰糖细末l克,每日服3~4次。

      3.川贝蜜:

    川贝母粉15克,生姜汁20克,蜂蜜300克,放人搪瓷缸内搅匀,隔水旺火炖1小时后取出。每次取川贝蜜l汤匙,开水冲服,每日3次。

顿咳也称时行顿咳、疫咳、鹭鸶咳,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1-5岁小儿多见,常发生在冬春季节。ll缶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伴有鸡鸣样深吸气回声为特征。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百日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