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患者的血小板遭到药物性血小板抗体的免疫破坏,抗原抗体反应在外周血小板膜上发生,一般不影响巨核细胞常见的药物包括植物碱类、解热镇痛类、磺胺类药物。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血液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治 愈 率:60%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瘀斑,皮肤瘀点,血小板减少
    相关检查:出血时间,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血小板检查项目
    并发症:消化道出血
    治疗药品:氨肽素片,微达康颗粒,硫唑嘌呤片
  •   一、发病原因

      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药物:①植物碱类:奎宁、奎尼丁。②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链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磺胺类。③镇静解痉药:巴比妥类、司眠脲、氯丙嗪、利舍平、可待因、哌替啶(杜冷丁)、甲丙氨酯(眠尔通)、苯妥英钠等。④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安替匹林、异丙嗪(非那根)、水杨酸钠等。⑤磺胺衍生物: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等。⑥其他:硝酸甘油、螺内酯、铋剂、氯喹、甲基多巴、丙硫氧嘧啶、地高辛、杀虫药等。

      国外一项调查研究报道最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为奎尼丁,其次为奎宁、利福平、司眠脲、氯喹、吲哚美辛、安替匹林等药物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也不在少数。

      二、发病机制

      血小板遭到药物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的免疫破坏,抗原抗体反应多在外周血小板细胞膜上发生,一般不影响巨核细胞。

      部分药物可与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膜上,同时又激活补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复合物与血小板的结合并不牢固,很容易与血小板分离而附着在其他血小板上面,因此,少量的复合物即可引起大量血小板在血管内破坏。此型又可以称为“免疫复合物型”。

      此外,还有部分药物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引起结构的改变,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隐藏的新的序列位点暴露,或者是血小板表面蛋白与药物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血小板表面具有了新的抗原性,诱发抗体形成。

      药物可与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或者载体结合,形成抗原(药物-大分子蛋白质复合物),在此抗原的作用下产生抗体,此种抗体大多是IgG,也有是IgM,为特异性抗体,只能破坏有对应药物结合的血小板,而不破坏正常血小板。一项对15例奎宁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研究表明,其血清中存在着可结合到GPⅠb-Ⅸ的抗体,部分患者只存在一种针对GPⅠb或者GPⅨ的抗体,而部分患者则存在两种抗体。此外,奎宁和奎尼丁诱发的两种血小板抗体间并无交叉反应,表明药物诱发的抗体因药物结构的不同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治疗

      一、治疗

      若患者发生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则应停用一切药物。如果因病情的关系不能停止治疗者,可给予分子结构与原来药物无关的药物继续治疗。

      出血症状严重者,紧急治疗措施包括血小板输注、静脉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条件许可时可进行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药物性紫癜的疗效不理想。

      二、预后

      预后较好。

  •   药物过敏或有过敏史者,应在用药时注意避免使用致敏药物。紫班多有皮肤蓬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注意皮肤清洁,避免过萨你防抓破感染。平素可常服药膳。

  •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护理

      预防感冒,密切观察紫斑的变化,如密度、颜色、大小等,注意体温、神志及出血情况,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从而予以及时的处理。避免外伤,出血严重者须绝对卧床休息。慢性患者,适当参加锻炼,保持心情愉快。

      饮食宜细软,如有消化道出血,应进半流质或流质,忌食烟酒辛辣刺激之物。斑疹病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抓搔划破皮肤引起感染。

  •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饮食原则

      饮食调理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多食含维生素C、P的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更应注意饮食调节,要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冷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同时要禁酒。

      1.发病较急,出血严重者需绝对卧床。缓解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避免外伤。

      2.慢性紫癫者,则可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锻炼。

      3.饮食宜软而细。如有消化道出血,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宜凉不宜热。

      4.脾虚可稍多进肉、蛋、禽等滋补品,但亦要注意不要过于温补。

      5.有热可给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忌用发物如鱼、虾、蟹、腥味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