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肝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与肝素的剂量、注射的途径和既往有无肝素接触史等并无明确的关系,但是,与肝素制剂的来源有关。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血液科
    疾病别称: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肝素使用者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中药治疗
    治 愈 率:65%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
    疾病症状:血小板减少,血管内凝血,微血栓形成
    相关检查:血小板计数,骨髓象分析
    并发症:白血病
    治疗药品:氨肽素片,脱氧核苷酸钠片,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抗体质控品
  •   一、发病原因

      各种剂型的肝素均可诱发血小板减少症,实验研究表明高分子量的肝素更易于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导致血小板减少症,这与临床中所观察到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低的结果一致。

      二、发病机制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部分患者体内可以出现一种特异性抗体IgG,该抗体可以与肝素-PF4(血小板4因子)复合物结合,PF4又称“肝素结合阳离子蛋白”。由血小板α颗粒分泌,然后结合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面。由血小板α颗粒分泌,然后结合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面。抗体-肝素-PF4形成1个3分子复合物,再与血小板表面的Fcγ Ⅱa受体结合,免疫复合物可以激活血小板,产生促凝物质,是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伴发血栓并发症的可能机制。而其他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没有血栓并发症,可以作为鉴别。

      免疫复合物通过与血小板表面的FcγR Ⅱa分子交联而激活血小板。FcγR Ⅱa分子氨基酸链第131位点的His/Arg多态性能影响其与IgG结合的能力,从而可以作为一个预测因素来预测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个体危险性。

  •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对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如果血小板数目不低于50×109/L,而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则可以继续应用肝素治疗,一般血小板数目可以自行恢复。当血小板数目小于50×109/L或者有血栓形成的表现时,才停用肝素治疗。停用肝素几天以内,所有由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的变化均可得到纠正,但是,仍可以检测到肝素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

      若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伴随血栓形成,可进行血浆置换,血小板输注无效,甚至可能加重血栓形成,引起类似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二、预后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   充分认识到应用肝素治疗诱发血小板减少的潜在可能性,经常复查血小板计数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护理

      制定预防出血加重的措施:

      1、尽量避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提高穿刺准确度,穿刺针头宜选小号的,减小穿刺次数。

      2、在做口腔护理时,动作轻柔,刷牙使用软毛牙刷,不要用牙签剔牙,防损伤牙龈出血。

      3、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制剂、抗凝药。

      4、大便时不过度用力,要养成按时排大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致肛裂出血。

      5、勤剪指甲,不搔抓皮肤,不挖鼻孔。

      6、饮水、食物、洗浴的水温不宜过高,约40℃即可。

      7、血小板低于20×109 /L时,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若出现头痛、眼前发黑、心慌等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8、牙龈出血者可用干棉签和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或用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含漱止血,同时注意用3%双氧水清洗口腔。

      9、鼻出血者,用冷敷和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后鼻孔出血可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或气囊压迫止血。

      10、消化道出血者,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决定是否禁食,监测呕吐物、大便的颜色、量,以便了解出血量,并遵医嘱予凝血酶口服或凝血酶保留灌肠。

      11、当血小板过低时,遵医嘱输注血小板,并做好输血的护理。

  •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饮食原则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