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右室双出口

    小儿右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是指当两根大血管完全或接近完全起自右心室。是介于法乐四联症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之间的一组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不同的类型临床表现多样,不能及时得到手术治疗,患儿常死于并发症。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以降低死亡率。近来,随着右室双出口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发展,其解剖学诊断标准被重新评估。由于在病理解剖研究中比较容易准确判断骑跨的大动脉瓣与下方室间隔的相互连接关系,因此其诊断标准为当两根大动脉根部一半以上的周边均连接至同一心室时,即诊断为右室双出口。因此,右室双出口可与双心室、单心室或任何大血管相互关系及任何房室连接类型同时存在。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心脏
    多发人群:小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活动后气促,收缩期杂音,乏力
    相关检查:动态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
    并发症: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力衰竭
    治疗药品:琥乙红霉素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
  •   一、发病原因

      由于胚胎发育时圆锥动脉干旋转不完全,使之与左、右心室对位连接发生程度不同的偏离。在胚胎发育心襻形成期就出现圆锥,右背侧及左腹侧嵴融合后分隔成前外侧和后内侧2个圆锥,连接右心室小梁部原基,以后后内侧圆锥融合于左心室而成为其流出道。右心室双出的形成与圆锥部旋转和吸收异常有关。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关系,半月瓣之间的关系,分别取决于圆锥间隔及动脉干的发育。

      导致心脏畸形的因素有如下几个

      (1)遗传因素:

    很多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综合征均合并心脏畸形,而我们在产前发现有心脏畸形的胎儿中有25-30%属于染色体异常

      (2)外界因素:

    妊娠期接触某些物质或药物,如酒精、锂、维生素A、抗惊厥药、反应停、类固醇、苯丙胺、麻醉药及口服避孕药或大剂量接受辐射等,胎儿心脏畸形的机会约1:50

      (3)生物因素:

    宫内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可能造成胎儿心脏畸形

      (4)免疫因素:

    孕妇为糖尿病患者其胎儿心脏畸形机会是原有基础的5倍。

      遗传学

      先天性心脏病目前来说主要与母孕期病毒感染、接触放射线等有关,而与遗传关系不大。绝大多数患者的亲属都没有患先天性心脏病。但也有少数报道称家族聚集性的存在先心病的案例。

      二、发病机制

      1、病理解剖

    右心室双出口可发生在心房位置正常,反位或对称位。在手术的病例中,房室连接一致的占86%,不一致的占11%。右心室双出口主要是圆锥部(漏斗部)畸形。漏斗部(流出道)间隔完全在解剖右心室之上,而不是室间隔的流出道部分。在delaCruz组的资料中,前后位漏斗部伴大动脉关系正常的占54%,主动脉位于右侧并列的占37%,主动脉前位的占9%。大动脉关系正常时,流出道间隔与室间隔垂直。在右心室双出口中,漏斗部呈并列位的约占26%,肺动脉几乎均自邻近室间隔的内侧漏斗部发出,主动脉与肺动脉平行,主动脉位于右侧。

      (1)主动脉下室间隔缺损:

    为最常见的类型,在右心室双出口手术病例中约占50%。漏斗部呈前后关系,缺损均位于隔缘小梁的前支与后支之间,大部分为膜周型,主动脉瓣叶为缺损的上缘,二尖瓣环与三尖瓣环的连接为缺损的后下缘,其他边缘为隔缘小梁,漏斗隔及心室漏斗褶。少部分缺损与半月瓣及三尖瓣之间被心室漏斗褶肌性组织分隔,缺损的边缘均为肌肉。主动脉左位时,室间隔缺损往往为主动脉下缺损,缺损部位较主动脉右位更趋向空间隔的前上部。尸检资料中,右心室双出口伴主动脉下室间隔缺损病例伴双圆锥的占77%,单独肺动脉下圆锥占23%。

      (2)肺动脉下室间隔缺损:

    在右心室双出口手术病例中约占30%。绝大部分肺动脉下室间隔缺损不伴肺动脉狭窄,即为Taussig-Bing类型。漏斗部呈并列关系。缺损位于隔缘小梁前支与后支之间。如果肺动脉下圆锥存在,缺损与肺动脉瓣之间为肌肉组织分隔,肺动脉瓣与二尖瓣直接连续则肺动脉瓣骑跨在室间隔缺损上,成为其上缘。流出道间隔朝向右心室前壁,将主动脉下区域与室间隔缺损分隔开来。流出道间隔肥厚可引起主动脉下狭窄。在Taussig-Bing类型中,双侧圆锥或单独主动脉下圆锥约占50%。

      (3)双动脉下室间隔缺损:

    约占10%。缺损位于隔缘小梁前支与后支之间。因为漏斗部间隔发育不良或缺失,缺损直接在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之下,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成为缺损的上缘,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连续。隔缘小梁成为缺损的前、下及后缘。双侧圆锥均缺如。

      (4)远离大动脉室间隔缺损:

    占10%~20%,缺损不在隔缘小梁前支与后支之间,离开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远,位于小梁间隔,流入道部间隔,或膜周缺损并向流入道延伸。主动脉下狭窄少见,主要发生在肺动脉下室间隔缺损的右心室双出口。主动脉下狭窄常由于左室(主动脉下)流出道发育不良,也可因房室瓣组织或肥厚肌肉束引起。右心室双出口伴房室连接不一致时,通常心房位置正常,主动脉与肺动脉起自左侧的解剖右心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侧,并列或左前方。室间隔缺损为主动脉下或肺动脉下。

      最近,在国际先天性心脏病命名及资料库项目中右心室双出口分类为:

      ①室间隔缺损型(主动脉下缺损,双动脉下缺损)。

      ②法洛四联症型。

      ③大动脉转位型(肺动脉下缺损伴或不伴肺动脉狭窄)。

      ④远离大动脉室间隔缺损型(根据是或不是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伴或不伴肺动脉狭窄分成4种亚型)。

      ⑤室间隔完整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有房室瓣(狭窄、闭锁、骑跨等)、动脉导管未闭、心室发育不良、主动脉狭窄、主动脉间断、冠状窦隔缺损、肺静脉连接异常、心耳并列、房间隔缺损及右位心等。

      2、病理生理

    右心室双出口的血流动力学与室间隔缺损大小及其与大动脉关系、合并畸形等有关,可以分别类似于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及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左心室血液经室间隔缺损分流无限制时,左心室与右心室压力相等。肺动脉流出道及主动脉流出道均无狭窄时,肺动脉压力与主动脉压力相似。体循环血液氧饱和度取决于肺血流量,右心室内不同氧饱和度血液混合及血流状况。肺血流量受肺动脉狭窄及肺血管梗阻性病变的影响。伴有肺动脉下室间隔缺损时,肺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主动脉血,不论是否存在肺动脉狭窄或肺血管梗阻性病变。伴主动脉下室间隔缺损时,肺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主动脉血仍占40%。右心室双出口不伴肺动脉狭窄时,较早发生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病变。

  • 小儿右室双出口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内科治疗

    主要是控制心衰和纠正缺氧和酸中毒。

      2、外科治疗

    一般主张在2岁以后才作根治术,手术的目的是:

      1)建立左心室与主动脉间的通道用Dacron补片在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瓣下流出道间建立人工隧道,注意避免此连接的梗阻,有时需扩大室间隔缺损。

      2)建立右心室与肺动脉间的通路可通过右心室流出道扩大补片、肺动脉瓣切开或在右心室与肺动脉间用人工带瓣管道连接。

      3)修复伴发畸形最近报道,右心室双出口在新生儿期行根治术的死亡率可低至4%~8%。

      3、治疗方案

    右室双出口有室间隔缺损而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者,手术指征同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应尽早手术,特别是室缺位于肺动脉下方发生肺动脉高压更早,应在2岁以内手术。如为Taussig-bing畸形,病情不允许根治,可先行姑息手术,即肺动脉环缩术,患者术后4~5年可再行Rastellii手术或心房内转流加室缺修补手术。如病情允许,应尽可能于半岁前行室缺修补加大动脉调转(Switch)手术。如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和右室流出道狭窄,亦应尽早手术,手术指征同法洛四联症。如合并其他畸形如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畸形等,也应尽量一期矫治。

      二、预后

      不同的类型临床表现多样,不能及时得到手术治疗,患儿常死于并发症。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以降低死亡率。

      据文献报告,手术死亡率仍较高,可达20%~50%,与心脏畸形复杂程度和手术技术有关,如缺损位于主动脉瓣下方,手术成功率高。缺损远离主动脉、合并房室管畸形,婴幼儿时期手术,使用外管道,左室发育差,手术死亡率高。患者行矫治术后仍需注意心功能的维护,只要心功能允许,可正常生活学习,一般不宜从事重体力工作,可成家生子。

  • 小儿右室双出口预防

      在治疗以前必须考虑以下几点:双心室修补是否可能?心室发育是否正常?是否仅可进行Fantan一类的手术?如果有可能进行双心室修补,是否存在肺动脉狭窄?是否需要人工带瓣管道?在小婴儿,由于生长发育较快,一般须避免使用人工带瓣管道。此时宁可采用需以后关闭的分流手术而不采用以后必须更换的人工带瓣管道。在室间隔缺损关闭后,是否有可能进行循环的转换手术,如有可能,是否可进行大动脉转换术(如冠状动脉是否适合做大动脉转换术)?有时关闭室间隔缺损可使患儿得到生存,而有时关闭室间隔缺损并解除肺动脉狭窄可得到良好的效果。手术的即刻效果与其解剖有直接的关系。

  • 小儿右室双出口一般护理

    小儿右室双出口护理

      1、应为患儿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如果患儿能够胜任,应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但应防止剧烈活动。同时,应教育儿童对治疗疾病抱有信心,减少悲观恐惧心理。

      2、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体质。进食避免过饱。

      4、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 小儿右室双出口饮食原则

    小儿右室双出口饮食

      最好根据医生的饮食习惯吃一些食物,不能随意乱吃。

小儿右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是指当两根大血管完全或接近完全起自右心室。是介于法乐四联症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之间的一组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不同的类型临床表现多样,不能及时得到手术治疗,患儿常死于并发症。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以降低死亡率。近来,随着右室双出口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发展,其解剖学诊断标准被重新评估。由于在病理解剖研究中比较容易准确判断骑跨的大动脉瓣与下方室间隔的相互连接关系,因此其诊断标准为当两根大动脉根部一半以上的周边均连接至同一心室时,即诊断为右室双出口。因此,右室双出口可与双心室、单心室或任何大血管相互关系及任何房室连接类型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