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小儿血小板释放功能缺陷性疾患

    血小板释放功能缺陷是一组异质性很大的疾患,也是遗传性疾患,遗传方式有些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在诱导剂作用下,血小板贮存颗粒中的内容物通过OCS释放到血小板外的过程称为释放(分泌)反应。如果贮存颗粒或是释放反应过程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即可导致本组疾病的发生。实验室检查出血时间大多延长;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常见的表现是鼻出血、瘀斑、月经及分娩后,拔牙及扁桃体摘除等有过度出血的症状,临床上表现轻、中度的出血,偶有严重出血致死者。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儿科,血液科
    疾病别称:小儿血小板释放功能缺陷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小儿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肺纤维化,免疫缺陷,真菌感染
    相关检查:出血时间,肝脏超声检查,脾脏B超
    并发症:淋巴瘤
    治疗药品: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醋酸可的松片
  •   一、发病原因

      血小板释放功能缺陷是遗传性疾患,遗传方式有些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本组疾患进一步又分为两大类,一是储存池病(storage pool disease,SPD),二是血小板释放障碍性疾患。

      1. δ-贮存池病:指血小板内的致密颗粒缺乏,血小板的释放功能缺陷。

      (1)Hermansky-Pudlak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Chediak-Higashi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Wiskott-Aldrich综合征:X伴性隐性遗传。

      (4)TAR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α-贮存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是由于α颗粒缺乏,合成的蛋白不能贮存于α颗粒所致。

      3.阿司匹林样缺陷:血小板内容物正常,但释放障碍,包括花生四烯酸释放缺陷、环氧化酶缺乏症,血栓素A2合成酶缺乏症等。

      二、发病机制

      1.δ储存池病:电镜下可见血小板内缺乏δ颗粒或有颗粒的异常。其基本缺陷是血小板的致密颗粒内含物ATP、ADP、钙离子、焦磷酸盐、5-羟色胺等减少,其中ADP的减少比ATP显著,ATP/ADP的比例增高。δ-SPD的血小板对ADP或肾上腺素的诱导缺乏二相聚集波,胶原诱导的聚集反应降低或缺失,花生四烯酸引起聚集反应亦降低。致密体缺陷又可是其他遗传性疾病的一部分,如Hermansky-Pudlak综合征、Chédiak-Higashi综合征、Wiskott-Aldrich综合征、成骨不全及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如综合征(TAR综合征)等。

      (1)Hermansky-Pudlak综合征:血小板中致密体减少或实际缺如, 5-羟色胺、钙离子和腺嘌呤核苷酸水平很低,因此血小板对ADP、肾上腺素和凝血酶的诱导缺乏二相聚集波。

      (2)Chédiak-Higashi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黑色素细胞中常有异常颗粒形成,对细菌和真菌的易感性增高。

      (3)Wiskott-Aldrich综合征:细胞免疫缺陷引起的反复感染,血小板数量少,形态小并有致密颗粒减少。

      (4)TAR综合征:血小板常减少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减少或缺如。

      2.α储存池病 由于α颗粒不能包装及保留血小板第Ⅳ因子(PF4)、血小板球蛋白(β-TG)vWF、血小板凝血酶原敏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因子V、高分子量的激肽原、血小板生长因子 (PDGF),导致血浆PF4、β-TG浓度升高,以及PDGF直接释放进骨髓基质,导致骨髓纤维化正常或升高。血小板对凝血酶介导的聚集和释放反应异常,但对胶原和ADP诱导的聚集反应不变。瑞氏染色血片上的灰色血小板常可提示诊断,确诊多依赖电镜观察结果。

      3.α及δ颗粒同时发生缺陷者称为αδ储存池病(αδ-SPD),其中δ颗粒内容物的减少往往更严重,α颗粒内容物的减少为轻到中度,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类似δ-SPD。

      4.阿司匹林样缺陷:主要由于患者血小板的花生四烯酸代谢反应的异常。血小板颗粒内含的内源性ADP、ATP、血小板第3因子、第4因子均正常,但血小板释放ADP功能障碍。可能因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先天缺陷而致血栓烷(TXA2)合成异常。因类似阿斯匹林的药理作用而得名,属于血小板聚集缺陷。这类患者血小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异常。

      (1)环氧酶缺乏症:本病患者血小板由于缺乏环氧酶对花生四烯酸无聚集反应。

      (2)血栓烷合成酶缺乏症:血小板在AIP、肾上腺素或环内过氧化物的作用下,TxA2的合成都有减少。确诊要同时测定其他环氧化途径的产物,血栓烷合成酶缺乏症只影响TxA2合成。

      (3)血栓烷A2(TxA2)反应缺陷症:患者的血小板对TxA2缺乏反应,TxA2有钙离子载体的功能,TxA2缺乏影响细胞内钙流的形成。

  • 小儿血小板释放功能缺陷性疾患一般治疗

      一、治疗:

      无根治方法,一般都是对症治疗:局部出血时,可用压迫止血。月经过多时用丙睾或避孕药,缺铁时补铁。对严重出血者,要转输血小板(新鲜全血、含丰富血小板的血浆或血小板浓缩制剂),最好采用同一供体的血小板浓缩物,应尽可能是HLA配型相合者。控制大量出血或进行手术时,必须转输适量血小板。拔牙后出血不止。治疗采用输注血小板。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脾切除治疗则无效。局部止血可用云南白药、止血粉、明胶海绵或凝血酶等。预后一般尚好。

  •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有不明原因的出血倾向或是出血不止的应及早就医,及早检查确诊。做好对于的措施。对本病患者应禁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包括阿斯匹林类退热剂、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如消炎痛、保泰松、抗炎松、巴比妥类、右旋糖酐以及抗组织胺、阿托品和冬眠灵等。出血重者可输新鲜血或血小板。

  • 小儿血小板释放功能缺陷性疾患一般护理

      一、护理

      1.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2.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3.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 小儿血小板释放功能缺陷性疾患饮食原则

       平时应该吃一些清淡的营养食物,不要吃刺激性过大的食物。

小儿血小板释放功能缺陷
血小板释放功能缺陷是一组异质性很大的疾患,也是遗传性疾患,遗传方式有些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在诱导剂作用下,血小板贮存颗粒中的内容物通过OCS释放到血小板外的过程称为释放(分泌)反应。如果贮存颗粒或是释放反应过程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即可导致本组疾病的发生。实验室检查出血时间大多延长;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常见的表现是鼻出血、瘀斑、月经及分娩后,拔牙及扁桃体摘除等有过度出血的症状,临床上表现轻、中度的出血,偶有严重出血致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