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当跌倒坐地时,地面硬物直接撞击所致。
二、发病机制
多系跌倒后臀部着地受地面突出物的反作用力直接撞击所致。由于尾骨肌的收缩,加之外力作用方向多来自后下方,易使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以致在X线片上尾骨多显示为向前弯曲的钩状。但尾椎的解剖变异较大,骶、尾骨所形成的骶尾角可以从直立位置到90°以上,差距甚大。因此,在判定时需慎重,必须结合临床检查及详细的病史。
尾骨骨折与脱位一般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急性期:卧床休息3~5天后逐渐下床活动,坐位时垫以充气物或海绵垫。对有骨折移位者,在局部麻醉下通过肛门指诊行手法复位(采取上下滑动、加压,以使远折端还纳原位),3天后再重复1次。由于肛周肛提肌的牵拉作用,常难以获得理想复位。
(2)慢性期:可行理疗、坐浴等疗法,并注意局部勿多受压。病重者,可行骶管封闭疗法,每周1次,3~4次为一疗程。对症状顽固者,可酌情行尾骨切除术。
2.手术疗法 主要为尾骨切除术。
(1)手术病例选择:主要是尾骨损伤后长期疼痛且无法缓解的病例。其具体原因很不明确,可能是由于瘢痕组织压迫尾神经所致。术前应除外骶骨肿瘤、炎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等。
(2)术前准备:术前1~2天行清洁灌肠,手术当晨排空大便,并口服预防胃肠道感染的抗生素。
(3)手术步骤:
①体位:患者取胸膝位、侧卧位或俯卧位,并用2~3个枕头垫高骨盆。
②麻醉:多选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③切口:以骶尾关节为中心做纵形或“S”形切口,长约5cm。
④显露术野,牵开尾骨:先显露骶尾关节及骶尾韧带,之后切开关节囊,将尾骨牵向后下方。
⑤切除尾骨:由尾骨上端向尾骨尖解剖,用锐刀紧贴尾骨两侧切下附着于其上的肛提肌,完整切除尾骨。
⑥缝合肌组:清理术野后依次将肛提肌缝合,并分层缝合切口。
(4)术后处理:按肛肠外科手术术后常规处理,主要是防止伤口污染及感染,并注意控制饮食。
二、预后
除尾部残留痛者外,大多预后较好;但在开放性、伴有感染或肛提肌受损者,则预后受影响。
一、预防
尾椎骨折患者大多为胸腰段椎体单纯压缩骨折,可仰卧于木板床上,在骨折部垫枕,使脊柱背伸。1~2天后可伸肌锻炼。一般两个月内禁止向前弯腰。
伴有脱位或伴有附件等的脊柱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尤其是颈椎骨折脱位有关节交锁者,危险比较大,须进行闲合复位或切开复位,要特别谨慎。
尾骨骨折与脱位一般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尾骨骨折与脱位饮食原则
一、适宜食物
应增进营养,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豆制品等及适当增加钙质。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如:青菜、芹菜、香蕉等。
二、不适宜食物
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香烟、饮酒等嗜好应戒除。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