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色汗症

    色汗症(chromhidrosis)是很少见的疾病,为大汗腺分泌的着色汗液,常由产生色素的细菌引起。小汗腺极少排出色汗,偶然食入某种药物或染料也可引起色汗。中医文献中亦有黄汗、汗血记载。如《诸病源候论》黄汗候记载:“黄汗之为病,身体洪肿,发热,汗出而渴,壮如风水,汗染衣,正黄如蘖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
    治 愈 率:30-40%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 0—— 2000元)
    疾病症状:焦虑,暴怒,脾胃湿热
    相关检查:汗液电解质,温度与出汗
    并发症:多汗症
    治疗药品:虚汗停颗粒,玉屏风颗粒,保妇康栓
  •   1.发病原因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病理学检查,可见汗腺组织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证明本病和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分泌物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 色汗症一般治疗

      对于色汗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是仍应尽量找出发病原因,去除致病因素。如因药物引起者,应避免再用该药;若伴有臭汗症或多汗症,应先治疗多汗和臭汗。多汗症可选择镇静药或抗胆碱能药物,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常用局部止汗剂如0.5%醋酸铝液、5%明矾液、5%鞣酸液、3%~5%甲醛(福尔马林)液、0.1%新洁而灭液或20%~25%氯化铝溶液等,可选择外搽。平时应注意清洁卫生,如经常清洗患处,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伴有腋臭患者,可将腋毛刮去,以减少局部寄生菌的数量,剃毛后再搽药。

    色汗症辨证论治

      中医疗法:辨证用药,法宜健脾清热利湿,方用健脾除湿汤。局部可用马齿苋水或干葛水洗之。

  •   由于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无法针对病因直接预防本病。对于一些食用含有高色素的食物或者药物造成的色汗症,一般多饮水就可以恢复,也可避免食用这类含有高浓度色素的食物,可减少发作。

  • 色汗症一般护理

      (1)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 量少饮或不饮酒。

      (2)节制房事。

      (3)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正常液体量。

  • 色汗症饮食原则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劳累过度.

      (2)注意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注意饮食调理,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 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 木耳,菠菜,白菜等.

      (4)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 量少饮或不饮酒.

      (5)节制房事.

      (6)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正常液体量.

色汗症(chromhidrosis)是很少见的疾病,为大汗腺分泌的着色汗液,常由产生色素的细菌引起。小汗腺极少排出色汗,偶然食入某种药物或染料也可引起色汗。中医文献中亦有黄汗、汗血记载。如《诸病源候论》黄汗候记载:“黄汗之为病,身体洪肿,发热,汗出而渴,壮如风水,汗染衣,正黄如蘖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