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红疹

    红疹(exanthema),是指丘形小粒,高出於皮肤表面,呈界限性突起的红色疹子而言。但亦有不高出皮肤表面,以手摸之而无感觉称为红疹者,(疫病篇)说:「大者为斑,小者为疹」这是从形态大小来分别斑与疹。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
    治 愈 率:
    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疾病症状:
    相关检查:
    并发症:
    治疗药品:
  • 红疹疾病病因

      感染是最常见的引起阴茎红疹的原因,如果是女方有妇科炎症,接触了不洁之物等都会引起阴茎红疹的出现。同时也可能是感染了衣原体、大肠杆菌、支原体、白色念珠菌等引起的炎症,比如包皮炎等情况会引起。

  • 红疹一般治疗

    一、红疹西医治疗

      除详细询问病史,查找诱发因素,予以纠正外,应采用全身或局部,中医治疗。

      全身疗法

    1. 饮食管理:

    首先,避免喂哺过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如疑牛奶过敏,可较久煮沸,使其蛋白变性,可以减少致敏物,或者选择低敏配方奶粉雀巢超级能恩等,如更严重就要服用特殊配方奶粉蔼儿舒,必要时可用羊奶或豆浆(参阅营养篇专节)代替牛奶。如疑蛋白过敏,单给蛋黄,或由少量蛋白开始,逐渐加量。喂奶的母亲可暂停吃鸡蛋。

       2.抗组织胺类药物:

    1..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异丙螓等单一或轮流内服有较好的止痒和抗过敏效果,并有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非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药,如息斯敏(片剂或口服液)、特非那丁。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类药优于后者。

      2..皮质类固醇激素:

    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状,有明显的抗炎、止痒作用,但停药后易复发,不能根治,且长期应用后有依赖性和各种不良反应,故应酌情慎用。泛发急性湿疹其它疗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强的松,病情好转逐渐减量。

      3..抗生素:

    仅用于继发局部或淋巴结等感染、白细胞增高和体温增高的病儿。一般采用青霉素肌注或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口服。

      3.局部治疗

      原则上是按照病期分别治疗。

      1.急性期 采用1%~4%硼酸溶液或1~4%硼酸溶液加0.1%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外洗局部15分钟左右之后,外涂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或1%氯霉素氧化锌油。如无明显感染亦可外用40%氧化锌油或15%氧化锌软膏。湿敷2~3天即可。

      2.亚急性期 用1%~4%硼酸溶液外洗,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止痒、消炎。外涂维生素B6软膏及SCL膏(磺松糊剂,参见附录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表),或中药祛湿油。

      3.慢性期 外用1/2或1/3肤轻松或丙酸倍氯美松软膏加糠馏油软膏或普连膏,或尿素软膏,然后用薄塑料膜覆盖,绷带包扎,每隔1~2日封包1次,待皮肤恢复原状。至多每周洗浴1~2次,必要时外涂肤轻松软膏、皮炎平。对慢性局限性肥厚性小片损害可采用醋酸强的松龙,或去炎松混悬液做皮损处的皮内分点注射,每周1次,共2~3次。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皮肤萎缩。

    红疹辨证论治

    二、红疹中医治疗

      很多医生推荐必须使用治疗才能彻底。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调,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所致。临床上分干性(丘疹性)、湿性(糜烂性)两型。常反复发作,并多伴有胃肠道消化障碍症状。临床治疗多用内外兼治法,内服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渗湿为主,外用药根据干性、湿性之不同,予以不同处理。临床证治如下:

    干性

     内服药:

    治以清热解毒为主。处方举例:连翘9g、黄柏6g、马齿苋9g、青黛3g、地肤子9g、蝉衣3g、泽泻9g。

      外用药:

    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败酱草15g,煎浓液外洗,或

    ②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成泥外敷,每天换药1次。

      2.湿性

    (糜烂性)病例 湿疹部浸润渗出液较多,或有脓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发红且痒甚,此多偏湿。

      内服药:

    治以凉血渗湿为主。处方举例:生地9g、青黛3g、败酱草15g、紫草3g、马齿苋9g、荷叶6g、地肤子9g、土茯苓9g。

      外用药:

    青黛粉3g、黄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②轻粉3g、松花粉9g、黄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③苍术粉、黄柏粉等量,植物油调外敷,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①湿性时只敷药,忌用热水洗,待其结痂后痂落自愈;

    ②干性、湿性均忌食辛辣、鱼腥、刺激性食物。

  • 红疹预防

      1)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平衡,可多吃一些牛奶、淡水鱼、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以增强皮肤抵抗力。避免吃咸水鱼、虾、蟹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平素为过敏体质的人,初次使用某种化妆品应非常慎重,事先应做皮肤斑贴试验,如无反应,方可使用,否则不能用。不能频繁更换化妆品,含香料过多及过酸过碱的护肤品不能用。因高档化妆品里含的化学成分和香料复杂,致敏机会较多。

      3)过分呵护及忽视过敏都是不对的。过多的产品及太繁复的护肤程序,更不是改善过敏的有效办法。但什么也不涂同样是不行,因为缺乏滋润,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脱皮现象,缺乏防晒呵护,可能令肌肤变得粗糙及引致不均匀色素出现。

      4)如发现自己对化妆品有敏感反应,便应停止使用,切勿因一时贪靓而使肌肤恶化。如一定要上妆,可利用重点化妆法,画上眼线,涂点睫毛液,再涂上自然而亮泽的唇膏,同样能塑造出极具神采的妆容。

      5)有过敏性皮炎,注意不要用太热的水洗脸,以避免刺激皮肤,更不能用香皂,其中的碱会加重过敏性皮炎的症状。用温和的洗面奶洗脸,不涂任何护肤品,可用手指在脸上作一些轻柔的按摩,(以手指敲击为好,不要用力过度,以免引起皮炎),使面部肌肉放松,促进血液正常流通,也会加速过敏性皮炎的痊愈。你也可尝试以下一些急救小贴士,如用冰敷发红发热的部位,从冰箱中取出牛奶,加入水混和再以清洁的布敷于患处,可降低发炎的危险。

  • 红疹一般护理

    红疹护理

      尽量防止皮肤长时间在强烈的日光下和寒冷、炎热、大风等气候恶劣的状态下暴露。这些气候条件容易使皮肤发痒、红肿,或者使原有皮肤病的皮损加重,严重的还会出现糜烂、流水,尤其是急性皮肤病患者更要注意。禁止用手搔抓患处(如掀皮屑、挤水疱、搔抓皮肤等)否则更容易使皮肤受伤, 病情加重,甚至引发中毒感染。切忌用过热的水烫洗患处。疾病在头部的宜睡较高的枕头,部位发生溃疡的患者,更要注意经常用水清洗。治疗中一定要听从医嘱,不可随便多用或者少用药物,也不可自作主张地使用某种药物。治疗过程中如发现有新的变化,或者用药后有不良反应时,要及时与医生说明,更换其它药物。

  • 红疹饮食原则

    红疹饮食保健

      ◆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白糖适量。将海带、鱼腥草洗净,同绿豆煮熟,喝汤,吃海带与绿豆。每天一剂,连服6~7剂。

      ◆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玉米须15克,三味一同煮熟,喝汤,食薏米、红小豆。每天一剂,连服7~8剂(湿热俱盛型)。

      ◆冬瓜皮30克,薏米30克,车前草15克,三味同煎后,喝汤,吃薏米。每天一剂,连服7~10剂(脾虚湿盛型)。

      ◆桑椹30克,百合30克,大枣10枚,青果9克,共同煎服。每天一剂,连服10~15剂(血虚风燥型)。

      吃大量新鲜水果和蔬菜,尽可能吃用有机方式种植的品种可以预防湿疹。

      日常饮食中多吃卷心菜——煮卷心菜的汤汁也一并喝下。卷心菜中含有L-谷氨酸盐,该成分有助于治疗肠漏。

      甜菜根、朝鲜蓟、芹菜和菊苣都是能净化肝脏的食物。如果你忍受不了从当地田野里采摘下来的新鲜蒲公英的味道,则可以服用蒲公英制成的酊剂。

      可以把梨汁作为橘子汁的理想替代品。

      如果你对牛奶过敏,可以找到大量替代品,倒如低脂的大豆、大米、燕麦和美洲野牛奶。上述食品致敏的几率要低得多,而且味道很好,大多数都适合各种烹调方式。

      如果你对鱼肉不过敏,那么深海油鱼就是特有益的食品,因为鱼肉中所含的必需脂肪酸具有消炎作用,而且,经证实,它还能改善湿疹的症状。

      尝试吃大量植物种子——葵花子、芝麻、亚麻子和南瓜子——以及除花生以外的坚果。上述食物中所含的脂肪酸和大量的锌元素及蛋白质有助于滋养皮肤,加速痊愈。

      麦芽(不是精制小麦)和鳄梨中富含的维生素E也能帮助皮肤痊愈。

      使用初榨橄榄油、来经精制的胡桃油以及葵花子油调拦色拉酱。

      在选择涂面色的油脂类食品时,宁可用那些非氢化的有机品种,如碧欧那和维奎(均为国际知名的有机健康食品品牌),也不要挑大规模生产的固体油脂。

红疹(exanthema),是指丘形小粒,高出於皮肤表面,呈界限性突起的红色疹子而言。但亦有不高出皮肤表面,以手摸之而无感觉称为红疹者,(疫病篇)说:「大者为斑,小者为疹」这是从形态大小来分别斑与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