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编码α-4 gap junction蛋白(connexin 31)突变所致,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p35区。
二、发病机制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编码α-4 gap junction蛋白(connexin 31)突变所致,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p35区。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一般治疗
1.药物治疗:对口服维A酸反应良好。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一定疗效。
2.预后:随年龄增长而改善,绝经后可消退。亦可发展为固定形态者。
预防:进行婚姻生育指导,婚前检查,遗传咨询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所在。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一般护理
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饮食原则
可适当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两类。
一是维生素A原,即各种胡萝卜素,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绿叶菜类、黄色菜类以及水果类,含量较丰富的有菠菜、苜蓿、豌豆苗、红心甜薯、胡萝卜、青椒、南瓜等;
另一类是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维生素A,这一类是能够直接被人体利用的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奶及奶制品(未脱脂奶)及禽蛋中。鱼肝油是商业上维生素A的最丰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