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猩红热样红斑

    猩红热样红斑(scarlatiniform erythema)为一种急性全身性或限局性红斑,发病前有发热,咽喉痛等前驱症状。病因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临床上表现为皮疹往往突然出现,常伴有畏寒、高热、头痛、不适等症状。皮疹呈水肿性鲜红色,广泛而对称,以后皮疹增多增大,相互融合。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咽喉,全身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70%
    治疗周期:4-8周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头痛,怕冷,高热
    相关检查:免疫病理检查,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并发症:肾小球肾炎
    治疗药品: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维生素C注射液
  •   一、发病原因

      病因不明,部分病例和药物过敏(磺胺类、巴比妥酸盐、青霉素、水杨酸盐类等)有关。其次为某些病毒、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后过敏或其毒素的作用有关。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明,药物过敏,某些病毒,球菌感染后过敏或其毒素的作用有关。

  • 猩红热样红斑一般治疗

      一、治疗

      皮损由于可自然消退,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与药物过敏有关者应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并发感染时,选用抗生素。

      1.抗组胺药:选用H1受体拮抗剂,如氯苯那敏(扑尔敏)4mg,每天3次,苯海拉明25mg, 每天3次,亦可选用氯苯那敏(扑尔敏)20mg,苯海拉明50mg肌注。

      2.非特异性脱敏药物:维生素C 1g静脉滴注,每天1次,10%葡萄糖酸钙, 1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这两种药物可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性而减少其渗透性,有一定的消炎、消肿作用。

      3.抗生素:选用青霉素G钾(钠)盐,肌内注射20万~40万U,每天2~4 次;静脉滴注200万~1000万U,每天 1 次。

      4.糖皮质激素:个别严重病例可选用泼尼松1.5~2.5mg/(kg·d)口服,或氢化可的松(200~5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直到体温正常,皮疹基本消失,才逐渐减量。

      5.局部治疗:选用缓和对症,具有保护性,收敛,消炎作用的药物。皮损无渗出时,选用炉甘石洗剂,渗出明显时,用 3%硼酸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湿敷,待皮疹消退,脱屑减少时,可用氧化锌油或复方尿素霜,以促进皮肤恢复正常。

      6.加强护理:室内定期消毒,高热患者应尽量采取物理降温,不用药物降温,避免药物过敏。

      二、预后

      病程一般较短,不超过一个月。本病通常无黏膜疹,也常无内脏的损害。

  •   加强护理室内定期消毒,高热患者应尽量采取物理降温,不用药物降温,避免药物过敏。

  • 猩红热样红斑一般护理

      加强护理 室内定期消毒,高热患者应尽量采取物理降温,不用药物降温,避免药物过敏。

  • 猩红热样红斑饮食原则

    最好不要容易过敏,刺激性的食物。

猩红热样红斑(scarlatiniform erythema)为一种急性全身性或限局性红斑,发病前有发热,咽喉痛等前驱症状。病因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临床上表现为皮疹往往突然出现,常伴有畏寒、高热、头痛、不适等症状。皮疹呈水肿性鲜红色,广泛而对称,以后皮疹增多增大,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