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迄今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尚无明显进展,妊娠合并MG,由于其本身及治疗的并发症,严重威胁了孕产妇及其胎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内科
    疾病别称:妊娠合并肌无力性假麻痹,妊娠合并假麻痹性重症肌无力,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症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肌肉,周围神经系统,子宫
    多发人群:孕妇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30%
    治疗周期:2-6月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疾病症状:肌肉萎缩,麻痹,四肢无力
    相关检查:MRI,疲劳试验,胸部CT
    并发症:猝死
    治疗药品:硫唑嘌呤片,溴吡斯的明片
  •   一、发病原因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过去曾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病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过少或胆碱酯酶过多有关,也有人认为胸腺改变可以引起本病。自从在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清中发现有抗骨骼肌自身抗体以后,才将此病归入自身免疫病之列。

      目前已证实,本病与机体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支持重症肌无力的病变部位在突触后膜,血清中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的增高和在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所引起的有效AChR数目减少是本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胸腺异常与本病的发生也有关。MG病人中的80%有胸腺组织的异常改变,胸腺切除术可使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所好转。并且已知胸腺细胞与骨骼肌细胞具有共同抗原,用放射性核素标记证明胸腺髓质的一种特殊网状细胞(肌样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相似,也具有乙酰胆碱受体。乙酰胆碱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人骨骼肌提取的AChR蛋白能刺激肌无力病人的淋巴细胞转化和释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预先切除胸腺的动物接受AChR蛋白免疫不能产生实验性肌无力。故以胸腺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异常在MG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

      此外,MG患者也常伴发其他免疫性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MG病人血清中亦常可测到抗甲状腺球蛋白、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二、发病机制

    1.重症肌无力

    最特征性的电生理改变是小终板电位(MEPP)振幅的降低和低频极限重复电刺激时的逐步衰减现象。MEPP系指静息状态下,突触小泡自发释放ACh(量子释放)所引起突触后膜离子迁移所产生的电位。该电位的振幅与每个量子释放所含的ACh量,突触后膜上AChR密度和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因此重症肌无力是MEPP振幅减弱,或是突触小泡内ACh合成减少,含量降低,或是突触后膜AChR数减少,敏感性降低所致。

      2.淋巴漏现象

    受累骨骼肌纤维间小静脉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称为淋巴漏现象。急性期病者肌纤维间和神经肌肉接头处有巨噬细胞浸润,肌纤维间有散在灶性坏死。晚期病者可见骨骼肌萎缩、细胞内脂肪变性。胸腺异常多为组织增生,胸腺生发中心增多;胸腺瘤按病理形态可有以淋巴细胞为主,上皮细胞为主或混合型。

      3.妊娠与MG的相互影响

      (1)妊娠对MG的影响:

    妊娠可引起母体免疫系统很大变化,但对MG的影响却因人而异,并没有一致的结果。Plauche报道31%左右孕妇在妊娠期和产后期病情无变化,28%至少有部分病情缓解,而41%左右病情加重。文献报道孕产妇死亡率为4%左右。重症肌无力产妇在产后病情加重,往往病情严重呈突发性,呼吸衰竭为其常见的现象。孕产妇往往死于肌无力症状的加剧或治疗的并发症。妊娠期病情加重可能与妊娠期孕酮增多及其影响盐皮质激素有关。此外孕早期的恶心、呕吐,无法口服抗胆碱酯酶药物也影响了MG的病情过程;妊娠期的生理应激,子宫长大、膈肌抬高也影响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不足,在呼吸肌无力时危险性更为增大。

      (2)MG对妊娠的影响:

    重症肌无力患者妊娠后流产、早产、死胎和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流产率达12.2%,早产率为13%~41.3%(一般人群为8.8%~24.8%)。围生儿死亡率可达8.2%。

      妊高征可能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妊娠特有并发症,而重症肌无力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妊娠合并MG的妊高征发生率高。此类患者亦常见其他免疫性疾患。

      分娩期的生理性应激亦加重了重症肌无力的病情,产妇更易疲劳与无力。由于子宫平滑肌不是靠乙酰胆碱机制,故宫缩常常不受影响。重症肌无力对分娩的主要影响在于第二产程,因产妇腹肌和提肛肌无力,不能用腹压和协助胎头回转而致第二产程延长,往往需手术助产。

      (3)MG对胎婴儿的影响:

    重症肌无力孕妇抗AChR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中,受累的胎儿可有胎动减少;AChR抗体干扰了新生儿骨骼肌上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而使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功能发生障碍,出生后新生儿有重症肌无力(NMG)的表现。发生率为12%~19%。症状往往在出生后24h内出现,也可迟至3天出现,NMG时新生儿有吸吮力弱、全身肌肉无力、呼吸窘迫、哭声无力、面肌无力。NMG多为暂时性肌无力,大多数婴儿在几周后恢复正常,很少会超过3个月。在广泛应用新生儿重点监护室之前,患儿的病死率可达11%。

      NMG的发生不能通过其母亲重症肌无力的过程及严重度来预测。在产妇MG缓解期,而其新生儿可发生NMG。NMG产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NMG是由于母体AChR抗体被动性转输给其胎儿所致。母体抗体滴度高,增加胎儿及新生儿的危险,但滴度高低不是新生儿重症肌无力(NMG)的绝对指标。通过母体血浆交换法,降低母体抗体滴度,可以降低新生儿重症肌无力的危险性。

  •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一般治疗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治疗

      患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一般不宜妊娠。如已妊娠,重症者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应考虑终止妊娠,轻症者可继续妊娠,但应加强产前监护及早期治疗。

    1.抗胆碱酯酶药物

    降低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作用,促使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及使其持续较长期的作用。但此药对母体重症肌无力免疫异常导致的AChR数量的减少无用,故大多数病人用药后仅起暂时性或不稳定的症状改善。

      常用药物有新斯的明,15~45mg,4~6次/d,口服;嗅吡斯的明(吡斯的明,吡啶斯的明),60~150mg,每3~6小时1次,口服。

      严重MG时,抗胆碱酯酶药物常不能使肌肉恢复适当的强度,故病人应早期治疗,因为过大剂量的抗胆碱酯酶药物会引起不良的毒蕈碱样副作用,患者可出现腹部痉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等。药物更大量时,反致肌肉无力,甚至致死性呼吸衰竭。为对抗新斯的明的毒蕈碱样副作用,可同时口服阿托品。

      妊娠期MG由于妊娠期肠道吸收药物不均匀及肾排泄率的改变,使药物血液浓度及作用时间发生改变,故须经常调整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

      2.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治疗对大多数病人均有改善,尤其青春期及年轻妇女更为有效。1~7周内症状开始改善,很多病人症状消失而不需用抗胆碱酯酶药物。1/3~1/2肌无力患者需长期服用泼尼松治疗来控制症状。

      泼尼松每天60~80mg口服,2周后应用维持量。但妊娠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时,新生儿有发生裂唇及裂腭畸形的可能性。停用皮质激素可使肌无力症状加重,故孕期应使用控制疾病的最小剂量,预防病情的加重。

      应用皮质激素病情得到缓解时是患者怀孕的最安全时间之一;同时也使产科分娩及外科手术更易处理;这些产妇在产后也不致病情加重。要达到此稳定反应,孕妇在孕期应继续使用皮质激素。

      3.胸腺切除术

    凡胸腺瘤患者均应做胸腺切除术。而非胸腺瘤肌无力者,年轻,全身肌无力,抗胆碱酯酶药物反应不满意者可用胸腺切除术。约有半数的患者,在术后数月至1~2年才有症状的改善。孕早期行胸腺切除术不发生并发症。一般认为手术应在分娩后进行为妥。文献报道孕妇未做过胸腺切除术者临床病情加重的发生率较高,而做过手术切除者病情过程较为稳定。

      4.血浆交换法

    血浆交换法的优点在于换出抗AChR抗体的血浆,同时也带出了胸腺素、免疫复合物及其他血浆成分而使病情缓解。但这种治疗法仅使病情暂时性缓解以及高昂的费用,故一般应用限制在危急病例,例如依赖呼吸机患者、病情加重以及药物治疗无效患者中使用。妊娠期使用血浆交换法相当安全,一般每周1次,每次2000~3000ml,5~7次为1个疗程。在交换血浆前12h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免发生胆碱能的症状。

      5.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曾广泛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用药后6~12周症状开始改善,6~15个月后达到最大的缓解。孕鼠应用硫唑嘌呤10mg/(kg·d)引起胎盘及胚胎的严重损害。故此法常用于非妊娠期,在胸腺切除术前应用以期减轻手术反应,提高手术疗效。

      6.产科处理

      (1)定期产前检查,加强监护:

    由于抗AChR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故孕32周后,每周做NST及B超、生物物理评分以监护胎儿。

      (2)预防感染:

    是防止MG孕妇病情加重的关键。呼吸道感染时应迅速治疗,同时应积极治疗无症状菌尿及泌尿道感染。对应用皮质类固醇的孕妇更需接受特殊监护。

      (3)分娩期监护:

    产妇临产后应加强监护,仔细观察有无呼吸不全症状及缺氧。产程中抗胆碱酯酶药物应胃肠外给药,因口服不能预估胃肠道药物吸收及排空的时间。重症肌无力不影响第一产程,但往往引起第二产程延长而需手术助产。

      (4)剖宫产问题:

    重症肌无力不是剖宫产的指征,但有产科指征时应及时采取剖宫产术。由于产科手术应激、麻醉以及手术后切口痛而限制膈肌移动,影响肺呼吸功能和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故MG产妇术后应安置在重点监护病室加强观察,防止MG危象的发生。

      (5)产后哺乳问题:

    MG产妇之抗AChR IgG抗体能进入乳汁而影响被哺乳的新生儿,这些抗体可促使新生儿发生肌无力。抗胆碱酯酶药物也能进入乳汁而使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生胃肠道紊乱。但对缓解期的产妇,抗AChR抗体滴度低,未接受危及婴儿的药物的产妇可以哺乳。高抗体滴度,服用大剂量抗胆碱酯酶药物或MG症状加重的产妇不宜哺乳。

      7.药物与MG的关系

    重症肌无力病人对镇静、麻醉和安定药物特别敏感,故对这些药物的剂量和反应应仔细核对,安全给药。避免给予呼吸抑制剂及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药物。

      应用区域性麻醉阴道分娩比较安全。局麻剂例如氯普鲁卡因(chloroprocaine)、丁卡因(tetracaine),在正常妊娠中应用是安全的,因为血浆中胆碱酯酶迅速将其水解;但应考虑在MG病人中胆碱酯酶的酶活性降低而影响药物的降解作用。Rolbin等建议对MG病人有延髓和呼吸累及时,做全身气管内麻醉施行剖宫产术比较安全,因较易于调节通气、给氧及排出分泌物。

      MG病人对非去极化肌肉松弛剂非常敏感,故应避免使用箭毒、琥珀胆碱类药物。乙醚、氯仿、氟烷在MG病人中也是忌用的。

      对妊高征病人避免应用硫酸镁,因硫酸镁降低运动神经末梢传递介质的释放,降低终板部乙酰胆碱的去极化作用,抑制了肌肉纤维膜的兴奋性。文献报道有些病人应用了硫酸镁促使发生MG危象。重症肌无力孕妇妊高征时,应用肼屈嗪控制血压升高是安全和有效的。

      此外,β肾上腺素能药物如利托君(ritodrine)以及普萘洛尔(心得安)等也应避免使用。

      有些抗生素,例如链霉素、新霉素、多黏菌素类均属禁忌应用,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亦应尽量避免使用。

      8.MG危象及处理

    重症肌无力危象系指延髓肌、呼吸肌的进行性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功能的危急状态。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应激,手术,严重妊高征,感染,产后出血,用药不当或停服抗胆碱酯酶药物等均可诱发危象。

      肌无力危象的最主要的治疗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尽早气管切开,放置鼻饲导管和辅助人工呼吸。来不及气管切开可先行气管插管。同时给予大剂量皮质激素,泼尼松100~200mg隔天凌晨顿服,或地塞米松10~15mg,静脉推注。并应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预防并发感染。

      近年来对肌无力危象的处理是,依靠血浆交换法降低抗AChR抗体的滴度,同时加以大剂量皮质激素的治疗。血浆交换法每天或隔天重复,直到危象得到控制。病人肌力恢复后,再开始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

      监护和调节抗胆碱酯酶药物的浓度非常重要,因为使用频繁的血浆交换法是受到限制的。

      对于急性胆碱能的危象,由于是口服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而发生的严重毒蕈碱样副作用产生的胃肠道症状、肌无力和呼吸衰竭。治疗主要是支持疗法,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并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9.新生儿重症肌无力(NMG)的处理

    新生儿MG的症状最常见为摄食困难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大约90%的患儿有全身无力,肌张力低下,65%有呼吸困难,60%哭声无力,15%有上睑下垂。86%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孕妇应用血浆交换法降低抗AChR抗体滴度可预防发生NMG。

      对重症肌无力的新生儿应仔细观察其骨骼肌的运动,有无肌无力,尤应注意呼吸及吞咽功能。新生儿肌无力需用抗胆碱酯酶药物,一直到肌无力症状缓解,往往需3周左右。影响新生儿肌无力的主要危险是突然发生呼吸衰竭,故应加强监护、及时采取措施。对少数严重的新生儿肌无力曾提议早期应用血浆交换法。

     

  •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预防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4.适当的营养供给,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宜摄入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胖瘦来决定,严禁烟酒。

  •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一般护理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饮食原则

      重症肌无力食疗方

      (1)骨髓粉:猪或牛的骨髓粉500克,黑芝麻500克略炒香,共研细末,加白糖适量拌均匀,每次服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能润肺补肾填髓。

      (2)羊肉汤:鲜羊肉炖汤,服汤吃肉。羊肉性温,能治虚劳、补元阳。

      (3)粟子粥:粟子500克、粳米500克,煮粥服,能补肾壮腰膝。

      (4)芪药粥:黄芪12克、山药50克切小块,文火煎煮,候稍热,入糯米50克,煮成粥,能补气健脾。

      (5)五加皮250克,白酒1000ml,先将五加皮洗净,加入酒中浸泡7日,滤去渣,每日早晚饮1小杯,适用于有肌肉关节酸痛者。

      (6)苍术30克、薏苡仁30克,鸭蛋3个。3味加水同煮,待鸭蛋熟后去壳,再煮,去药渣,吃蛋喝汤,每日一剂。适用于脾虚湿热证。

      (7)小麦芽油:将小麦芽制成油,每日食用。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妊娠合并肌无力性假麻痹,妊娠合并假麻痹性重症肌无力,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症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迄今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尚无明显进展,妊娠合并MG,由于其本身及治疗的并发症,严重威胁了孕产妇及其胎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