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颅骨骨髓炎的病因包括:在开放性损伤过程中颅骨直接被污染,而伤后清创又不够及时或在处理中不够恰当;头皮损伤合并伤口感染经导血管蔓延至颅骨,或头皮缺损使颅骨长期外露坏死而感染;开放性颅骨骨折,累及鼻旁窦,中耳腔和乳突。
二、发病机制
颅盖部急性骨髓炎常表现为头皮水肿、疼痛、局部触痛,感染向颅骨外板骨膜下扩散时,可出现波特浮肿包块(Potts puffy tumor)。慢性颅骨骨髓炎则常表现为经久不愈的窦道,反复溃破流脓,有时可排出脱落的死骨碎片,为时过久的慢性颅骨骨髓炎,尚可在破坏区周围出现骨质硬化和增生,故X线平片可以确诊。颅骨骨髓炎的范围可以限局在一块颅骨上,亦可超过骨缝侵及多个颅骨。有时可因逆行性血栓静脉炎,将感染由骨膜下或硬脑膜外扩散至颅内,形成硬脑膜外积脓、硬脑膜下积脓和(或)脑脓肿。
颅骨骨髓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急性期 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已形成头皮下或骨膜脓肿则应早期拆除伤口缝线或切开引流,并注意伤口深处有无污物,同时将已失去活力和血供的游离感染之骨片取出。
2.慢性期 行手术清创,切除窦道,刮尽感染性肉芽组织,摘除死骨,咬除炎性骨质,直至正常颅骨为止,术中以抗生素溶液冲洗。缝合头皮伤口或大部缝合,皮下引流,术后抗生素治疗,直至伤口愈合。若合并硬膜下脓肿应同时引流处理。
3.手术方法 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施术,以病灶为中心或通过窦道做直线形或“S”形切口,将头皮自炎变的颅骨上翻开,清除感染性肉芽和死骨,在病变区钻骨行病骨切除,感染的颅骨由于板障血管已有血栓形成,一般均较少出血,其破坏区骨质多疏松易碎,而周边则厚实坚硬。所有病骨均应全部切除,直到露出正常颅骨板障时为止,硬脑膜外的炎性肉芽及脓液亦应搔刮干净,一般以显露正常硬脑膜0.5~1.0cm为度,但切勿穿破硬脑膜。创面用含庆大霉素1500U/ml的溶液彻底冲洗,然后全层间断缝合头皮,皮下置橡皮引流24h。遇有急性感染时,切口可松松缝合,并放置橡皮引流管,以备术后引流、给药及冲洗。
二、预后
经抗感染和手术治疗后,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1.预防:
脑外伤后要及时处理伤口,彻底清创,不留异物,可预防本病发生。
颅骨骨髓炎一般护理
1、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随时给病人饮水或果汁,必要时适当补液,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2、饮食指导骨髓炎患者在施治的早期强调并提倡清淡可口的素食。因素食能提供最天然最易消化,最能直接吸收之营养素。如素食配制合理,人体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要素都非常丰富,足够人类机体的合理需要。
颅骨骨髓炎饮食原则
1.建议的饮食是:
1)骨髓炎患者在施治的早期强调并提倡清淡可口的素食。因素食能提供最天然最易消化,最能直接吸收之营养素。如素食配制合理,人体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要素都非常丰富,足够人类机体的合理需要。
2)因骨与软组织的修复又离不开维生素、微量元素与宏量元素和具有保护作用的植物荷尔蒙、纤维质等,它们都主要是来自新鲜的谷类、蔬菜与水果;又因处在病理状态下的患部组织的修复需要一个偏碱性的生理环境,才能有修复的条件。
3)素食中大量的抗氧化成分、植物营养素和维生素,这些都能帮助素食主义者降低罹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