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装癖病理
异装癖患者一般在5~14岁之间开始萌发对异性装束的兴趣,到了青春期就产生与异性装束有关的色情幻想。开始时一般不在公众场合,常在自己房中穿异装,在镜中自我欣赏,以后逐渐出现在公众场合。他们有一套至多套异性服装,有的甚至比女性还要讲究和华丽,他们还有女性的各种装饰与化妆用品。开始是偶尔穿一两件女性服装,以后逐渐增加异性衣饰的件数直至全部使用女性装束,使用女性化妆品与饰物。这类人觉得异性装扮适合其内在性格,着异装有平静、舒适感,有的还感到文雅和美丽,患者着异装后能引起性快感,有的同时手淫或者性交以得到更大的性满足。家人对其着异装的态度不一,多数是出于无奈,任其打扮,有的采取宽恕、同情的态度协助其穿异性服装。
一般来说,异装癖不会危害社会和他人,但其行为有伤风化,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及时进行治疗。异装癖早年起病,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出现异装癖迹象时,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其自信心,以减轻对自己性别期望的压力。到了成年,应鼓励他们建立异性恋爱关系并结婚,在妻子的帮助下,其异常行为可望得到控制和纠正。
此外,还要注意异装癖与恋物癖的差别。虽然恋物癖者有时也有穿异装的行为,并能因此而引起性兴奋,但这种行为不普遍,也不一定经常穿。同时他们不仅仅限于异性的服装,包括其它许多异性用品,不会自己去选择合身的异性服装或讲究打扮。他们感兴趣的是除妻子以外所有异性穿用过的内衣物品,而对异性本身没有兴趣,对性交行为反感。异装癖患者则普遍而经常地穿异装,但只穿其妻或自己的异性内衣等,而且对性交行为有兴趣。有部分异装癖患者是在恋物癣倾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由偶然性的穿着异性服装与性活动如手淫等结合,最后通过学习强化,形成以异性装扮来获得性感满足的癖好。
二、异装癖致病因素
关于异装癖形成的原因已有很多的探讨与研究,归纳起来有:
三、异装癖心理因素
有的患者对两性关系有一种惧怕和忧患的心理。因此,有不少患者在不穿异性服装情况下性交出现明显的阳痉症状,而穿了异性服装则无此性功能障碍。这大概是异性装扮解除了患者潜意识中对性活动的忧虑情绪或罪恶感的结果。
有的患者因感到自身责任压力难以承受,借异装来逃避现实。
四、异装癖生理因素
患者因自身先天生理缺陷或后天机能障碍,导致尝试扮演异性角色。或者偶然受到异性服饰视觉或触觉刺激,而选择穿异性服饰,从而获得生理上的快感。
五、异装癖家庭环境的影响
患者在幼年时本身性别受到环境的影响,如父母本来想要个女孩,却偏偏生了个男孩,或者相反。为了填补心理上的缺憾,便把孩子打扮成异性并给予更多更大的关注和爱抚。再如有些家长(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爷爷奶奶之辈),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总爱向算命先生算命问势,为求孩子平安成长,便将孩子打扮成异性形象,取异性名字。
六、异装癖性向教育引导不当
有些父母总认为女孩子温顺听话、讲卫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时,总爱把男孩当女孩来对待,还常拿邻居家的女孩作榜样进行教育。或者相反,把女孩当男孩来教育,使孩子在儿童和青少年期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养成异性化的气质性格。
异装癖一般治疗
异装癖治疗
1.早发现早治疗
异装癖早年发病,如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出现异装癖苗头时,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其自信心,减少对自己性别期望的压力。这样可控制其发展,使异常行为有明显的改观。
2.认知领悟
对成年患者,可引导他们回忆幼年的生活经历,寻找出自己患异装癖的早期成因,然后就其原因向患者进行分析解释,指出这是一种幼年时受到自己性别压力影响的表现,使患者对自己的病症及其危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努力去控制纠正。
3.结婚治疗
当患者成年时,建立异性恋爱关系并结婚,在妻子的帮助下,其异常行为可望得到控制和纠正。同时性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如有些患者有明显的性功能障碍,性能力低下、阳痉,需靠穿异性服装来达到性兴奋和性高潮。结婚后,配偶可以在进行性活动时通过爱抚、接吻、热情鼓励等多种方式帮助丈夫减轻、消除焦虑情绪,减轻性交的压力,逐步克服性功能障碍,不穿异装也能达到性兴奋和性高潮。
4.厌恶疗法
当患者在着异性装扮的情况下,予以疼痛性的刺激或心理打击,使其解除异常行为。
目前没有人声称经过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系列治疗以后,易装癖者能够纠正他们的性偏离。但是最近有文献报告,行为改良方法可以获得成功。虽然此报告在笔者写此书时还未能得出有效的最后结论,但那些积极配合治疗的易装癖者的异常性行为确能消除。他们的易装癖越是典型单纯,则这种疗法的预后就越佳。相反,若病人愈想在公众面前以一女性形象出现,则治疗效果就愈差。
多数易装癖者有公开的异性爱并结婚。他们的职业需要男性气质和行为。他们平时一般身着男装,有男人的嗜好和兴趣并参加男性体育活动。他们并不想女性化。他们甚至在数年间经多次演练后,这种希望仍带有犹豫的万分。迄今为止,绝大多数易装癖者病态活动只呈周期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