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因长期接受锂治疗由锂制剂引起的中毒性肾损害。
二、发病机制
锂的毒性作用与其抑制腺嘌呤环化酶,降低环化AMP水平的作用有关。降低的环化AMP水平有利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此外,锂还抑制糖原合成酶的蛋白激酶抑制因子,并抑制其他与糖原分解有关的酶。前述机制与应用锂剂治疗时糖原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堆积有关,进而参与肾脏组织学和功能改变的发生。其发病机制为:
1.肾脏水代谢功能障碍 目前认为锂引起多尿和烦渴可能有多种机制,其中可以肯定的、而且起主要作用的机制是一种肾性尿崩。这是一种发生在远曲小管远端部分和集合管的损害,以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加压素敏感性受损为特征。发生这种损害的部分机制是锂对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加压素引起的cAMP的生成受损。但是cAMP的生成受损可能不是这种毒性作用的唯一机制。此外,在大鼠进行的研究表明锂并不改变离体灌注乳头对加压素的反应性,并且提示在接受锂治疗的大鼠血浆中存在一种因子,后者能在远端肾单位受体部位干扰加压素的作用。
在接受锂制剂治疗而出现多尿和烦渴的患者,水负荷过程中的无电解质水生成未受损,但其在缺水情况下重吸收无溶质水的能力明显减低。服用噻嗪类利尿药之后前述两种症状都能减轻。在肾性尿崩时噻嗪类利尿药可通过减少向远端肾单位的水的输送而产生抗利尿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利钠利尿,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和增加近端小管钠和水重吸收分数实现的。噻嗪类利尿药同时使锂的重吸收亦增加,可能引起快速的锂排泄。保钾利尿药Amiloride能通过抑制远端小管细胞对锂的摄取,减轻锂引起的多尿。
2.尿酸化障碍 除尿浓缩能力受损外,严重病例还可有远端部位尿酸化障碍。Perez等报道本病多数病例有这种障碍,但Donker等在28例服用锂剂的个体中只发现2例在酸负荷后尿酸化不能达到pH5.4,而Coppen等在服用锂剂分别达1~12.5年的16例个体未发现尿酸化功能障碍。
研究发现:只要血浆碳酸氢根水平正常,碳酸氢根排泄分数很小,而且尿中磷和氨排泄分数均正常,提示锂引起的尿酸化障碍发生在远端而非近端小管。
3.急性肾功能衰竭 人和动物急性锂中毒均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其机制涉及小管细胞变性和坏死。Evan和Ollerich对本病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发现,有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和顶端胞质膨大。在由锂中毒引起的人体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肾小管坏死发生。
目前多数学者的研究未提示接受锂治疗的疗程与功能损害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有人对7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锂治疗患者进行了肾活检,结果显示主要改变为间质纤维化和局灶性小管萎缩,这些病理改变显然与急性肾功能衰竭不相关。另有一项肾活检研究,同时观察了一组与急性锂中毒有关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和一组无急性毒性表现的锂治疗患者,结果发现:以往被认为与急性毒性有关的间质白细胞浸润、小管扩张和变性等病理改变在两组无显著差异,而急性缺血性小管坏死并未在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急性锂中毒患者中见到。
锂肾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本病主要是对症治疗。肾性尿崩引起的多尿和烦渴,以及锂对肾脏损害的其他急性表现,常于锂制剂停用后迅速消失。使用锂制剂治疗精神病时,应从有效控制精神病和避免副作用两方面考虑,多尿可作为观察锂制剂副作用的指标。应注意观察血清锂浓度,当锂浓度持续过高或锂毒性反复发生时,易发生肾损害。对锂肾病患者的治疗原则同其他中毒性肾病一样,要及时停药、对症支持治疗、出现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治疗按肾功衰处理。
二、预后
大多数急性锂中毒性肾病若能及时诊断、迅速停药则病变是可逆的,一般预后良好。如延误诊断或再次误用该药物可使肾病加重,当出现严重的急性肾衰竭时则预后差。肾活检病理出现间质纤维化和局灶性小管萎缩者预后差。
主要是在治疗精神病时要慎重使用易引发本病的锂制剂等相关药物,对有明显锂中毒症状者应积极对症治疗,以预防引起更严重的间质肾炎和肾损害。
锂肾病一般护理
1、防止并发症,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使之清洁干燥、特别是皮肤折皱处。患者的内衣裤要柔软、宽松并以棉、丝织品为主。
2、做好晨晚间护理,预防口腔及泌尿系感染。内要定期消毒,经常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锂肾病饮食原则
1、锂肾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肾病宜食鸡肉、桃子、葱、大豆、猪肉、栗子、藿香、腰子、柏子仁、牡蛎黄,鹿脯、鹿胎、鹿尾、鹿鞭、鹿角胶、海狗肾、牛肾、羊肾、牛鞭、黑豆、熟地、食盐、乌灵参、鸡肾、鸭肾、鹌鹑、庥雀、鸡肾草、鹿衔珠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