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冷球蛋白血症

    冷球蛋白血症(cryoglobulinaemia)是在低温条件下,冷球蛋白沉积从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皮肤和全身症状。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
    疾病别称:冷沉淀球蛋白血症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全身
    多发人群:中年女性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治 愈 率:50%
    治疗周期:3-6月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
    疾病症状:皮肤紫癜,丘疹,皮疹呈瘀点
    相关检查:血清M蛋白,血清冷球蛋白
    并发症:
    治疗药品:阿昔洛韦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   (一)发病原因

      冷球蛋白是一种遇冷沉淀,温度升高时可溶解的蛋白质,其可分为3型。

      Ⅰ型:为单细胞系型,即单克隆来源的免疫球蛋白,有IgG、IgM、IgA 和冷凝溶蛋白四种。

      Ⅱ型:为混合型,由两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组成,其中之一为单克隆来源。

      Ⅲ型:为多克隆原型。

      Ⅰ型不抗补体,通常引起大血管损伤,其机制不明。Ⅱ、Ⅲ型均为混合型。

      (二)发病机制

      抗补体,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进行免疫反应及组织损伤,主要导致小血管损伤。异常增加的冷球蛋白按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和特发性。前者无症状,仅于常规检查中发现,后者常伴发于免疫增生性疾患,感染性疾患等。

  • 冷球蛋白血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治疗原发病,避免寒冷,注意保暖。各种治疗方法均为暂时性对症处理。血浆置换法:以除去免疫球蛋白或免疫复合物,迅速减少循环冷球蛋白来缓解寒冷激发的症状。皮质类固醇激素在控制发热、皮损、关节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剂量应相当泼尼松30~50mg/d。免疫抑制剂:通过对分裂细胞的毒性作用,维持循环冷球蛋白水平,不使其升高。青霉胺:能使免疫球蛋白中二硫键裂解,从而使IgM解聚,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但其临床疗效尚不肯定。干扰素:可用于治疗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

      (二)预后

      常伴发于免疫增生性疾患,感染性疾患等。

    冷球蛋白血症辨证论治

      治法: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方药:温经通络汤加减。

  • 冷球蛋白血症一般护理

      避免寒冷,注意保暖。

  • 冷球蛋白血症饮食原则

    避免寒冷,注意保暖。饮食宜选用低脂肪、高质量蛋白质以及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比较适合吃鸡、瘦肉、蛋类、豆制品、小米、玉米、大枣、银耳、百合、栗子、白果等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如白菜、藕、黄瓜、西瓜、苹果、梨等。但进食多少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主食、肉、蛋、蔬菜、汤要注意搭配好,多吃一些水果,不要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