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1、感染因素(30%)
细菌由呼吸道进入体内,引起全身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胸内结节病在临床上最为多见。某些病毒、螺旋体、粉刺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结核分支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和支原体属等均有可能诱发本病。
2、免疫异常(15%)
Th1/Th2失衡可能与结节病的发病有关。在大多数病例,病变局部的辅助T细胞以Th1(CD4+)细胞为主;只有极少数病例以Th2(CD8+)细胞为主。有人认为,T淋巴细胞受体(TCR)的质或量的异常与结节病的发生有关。
3、遗传因素(15%)
结节病可能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目前公认,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中的HLA-A1、HLA-B8、HLA-DR3与结节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美国Teistein报道,美国结节病病人中约10%有家族遗传史。而且单卵双胎患结节病的几率较双卵双胎高得多。
4、其他因素(10%)
寒冷刺激、化学致病因子、药物都可诱发该病。
二、发病机制
结节病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为一种与持续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相关联的自身免疫性病症。由于结节病与结核病的病理非常相似,近年来国外学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节病标本中的分枝杆菌DNA,使用的两种PCR方法分别为:特异性复合物IS986/IS6100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和以分枝杆菌groEL基因保守序列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DNA,结果相当一部分标本中可测出这两种细菌的DNA,提示该种微生物可能是结节病的病原体,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尚需进一步的验证。对某些结节病病例也进行了基因研究,往往趋于多基因表达。某些研究说明HLA-B8与本病的自然缓解和节结性红斑有关。
结节病肉芽肿的形成:抗原刺激活化T淋巴细胞,导致TH1细胞因子产生,如IFN-γ和IL-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F)和单核细胞移行因子(MIF)。巨噬细胞由于激惹以及IFN-γ刺激活化,产生IL-12、INF-α、IL-6及引起其他细胞活化、增殖及聚集的细胞因子,加之在其他的效应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等作用下,局部形成肉芽肿。炎症部位CD4T淋巴细胞活化、增多,而周围血液中T淋巴细胞数反而下降。活动期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D4T淋巴细胞也明显增多,而CD8T细胞低于正常,CIM/CD8比值明显增高。
显微镜下结节病病变的特点为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肉芽肿由聚集的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上皮样细胞相互融合形成朗格汉多核细胞。淋巴细胞多在结节周边浸润。肉芽肿趋于在血管、支气管,特别是淋巴管周围分布。在上皮样细胞胞质内可见到含有钙和铁的舒曼体(Schaumann’s bodies)。超微结构可见炎症部位肺泡基底膜受损,Ⅰ型上皮细胞断裂。肉芽肿可溶解、愈合,也可融合成大结节。大部分肺内肉芽肿位于肺间质内,可导致弥漫性肺间质损害,晚期可形成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可累及支气管黏膜,造成黏膜的肿胀,管腔狭窄。结节病肉芽肿病理改变没有特异性,在结核病、麻风病、Crohn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真菌感染、铍中毒等也可见到,特别是结核病,因在我国发病率高,更需注意鉴别。结节病除肉芽肿病变外,也可有灶性坏死。但结核病肉芽肿病变在组织内多分布不均匀,大小不等,且有干酪性坏死,抗酸染色可找到抗酸杆菌。
老年人结节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结节病大都预后良好。Ⅰ期胸内结节病患者,2年内自行消退者达60%~80%。但是Ⅱ期、Ⅲ期患者自行缓解率减少,Ⅲ期患者仅为30%,大多最终导致肺纤维化,重者可发生肺心病和呼吸衰竭。一般来说,若2年后才开始治疗,治疗效果甚差,因此应争取早期治疗。
糖皮质激素至今仍是治疗结节病的首选药物。在重要器官,如眼、中枢神经、心肌、肺部有弥漫性结节病变患者,或有脾功能亢进、高钙血症时均应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对适应证:①进行性或有症状的肺门结节病。②有明显的自觉全身症状者。③皮肤破溃和淋巴结病变。④关节、鼻、咽和支气管黏膜病变。一般选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治疗,开始每天用量30~40mg,4~6周,有效者可逐渐减量,每天20mg时,可用8~12周,维持量5~10mg/d,1年或更长。近年有人对仅有肺内结节病的患者,于口服糖皮质激素减量时,加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800~1250μg/d,以顺利减少口服糖皮素激素用量,从而巩固疗效,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若糖皮质激素无效,也可选用小剂量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等细胞毒药物。有报道选用氯喹治疗皮肤和黏膜结节病者,剂量开始为500mg,1次/d、共2周,以后每天服用250mg,连续应用半年,此种方法尚需进一步验证。
二、预后
结节病的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预后较好,约75%患者自行缓解,20%~25%患者出现肺功能永久性损害,5%~10%死亡。死亡原因多为肺纤维化导致的呼吸衰竭和肺心病。据文献报道,胸内结节病Ⅰ期损害,病变在2年内自行消退者约占80%,Ⅱ期为65%,Ⅲ期为30%。一般认为,胸内结节病病变在诊断后1年内治疗者预后较好,病程超过2年者,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应尽量争取早期治疗。结节病急性起病伴有结节性红斑及关节炎症者预后较好,自然缓解率高,而伴有肝脏肿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心脏病变、上呼吸道炎症、冻疮样狼疮、肾脏钙质沉着症或肺心病者预后较差,自然缓解率多在25%以下。
1、结节病大都预后良好,因此应争取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
2、注重个人卫生,保护水源,搞好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
4、必须在重油烟处工作的人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每年做一次检查等。
老年人结节病一般护理
1、营养合理:食物应当尽量做到多样化,粗细粮搭配均衡。多吃豆类,蘑菇类食物。
2、营养丰富: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食物。
3、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4、忌霉变、烧焦食物,如霉花生、霉黄豆、熏肉等。
老年人结节病饮食原则
适宜食物:
1.注意适当的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尤其是以绿色蔬菜水果为宜。
2.注意适当的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为宜。
3.适当的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以满足身体的热能需求情况。
饮食禁忌:
l.切忌辛辣食物:辣子、生葱、生蒜。
2.切忌海味:海带、海虾、带鱼。
3.切忌浓茶、咖啡、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