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老年人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SI)是指相邻血管供血区之间分水岭区或边缘带(border zone)的局部缺血。它可以发生在单侧,也可以发生在双侧。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老年科,心血管内科
    疾病别称:老年分水岭脑梗死,老年人分水岭样梗塞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颅脑,血液血管
    多发人群:老年人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40--60%
    治疗周期:3--8周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疾病症状:感觉障碍,不自主运动,运动性失语
    相关检查:颅脑CT,颅脑MRI,颅脑超声检查
    并发症:癫痫
    治疗药品:长春胺缓释胶囊,阿魏酸哌嗪片
  •   一、发病原因

      1.脑血管本身疾病(30%):

      脑动脉硬化,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多见,除本身可以引起血管壁的改变外,还可使颈动脉狭窄和闭塞,当颈内动脉颅外狭窄达到正常管腔的50%以上,全身有血压下降时,就可发生CWSI。

      2.低血压或心输出量减少(25%):

      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循环低血压及心输出量减少均可引起CWSI,且常为多发,常见原因有:心脏外科手术;各种其他外科手术中失血过多;各种药物引起的血管扩张;各种原因的休克,晕厥;心脏骤停;严重的心律失常;自发性波动性低血压症等,这些原因使血压降低,血流变慢,导致远端血管血流减少,使脑组织梗死。

      3.微栓塞(25%):

      有报道CWSI伴有软脑膜动脉内栓子而使血管闭塞,并推测栓塞可能是本病的另一病因,这些微栓子通常进入远端血管,常在脑表面血管,以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之间的脑皮质分水岭区多见,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是重要的栓子来源。

      二、发病机制

      脑动脉血管壁病变是脑血栓形成的基础,管壁粥样硬化变性或炎症改变均可使动脉内膜粗糙,管腔狭窄,血液中有形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尤其是血小板易黏附在内膜病变部位;黏附聚集的血小板,又可释放出花生四烯酸,5羟色胺,ADP等多种具有使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收缩物质,可加速血小板的再聚集,并形成动脉壁血栓,血栓逐渐扩大,最终使动脉完全闭塞而致脑梗死,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如因血液成分变化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因代谢障碍造成高脂血症,异常蛋白质血症和因心血管功能障碍而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也都会促使血栓形成。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如侧支循环供血充分,可不出现症状或只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如侧支循环供血不良,则症状严重,血栓一般在数小时内即可形成,形成后可顺行性或逆行性发展,从而使更多的分支闭塞,血栓又可在几天内自行溶解,栓子可破碎流入远端血管或阻塞其分支。

      1.脑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

      (1)好发部位:在动脉分叉和弯曲部,如颈动脉窦区,颈动脉虹吸部,脑底动脉下,大脑前,中,后动脉近端,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2)动脉壁因局部粥样硬化病变而膨出,即形成梭形动脉瘤。

      (3)动脉硬化的血管壁早期显示不规则的淡黄色类脂质的斑块,晚期为灰白色增生的纤维组织斑块。

      (4)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可使动脉拉长,迂曲甚至形成扭结,或在动脉内壁形成溃疡性斑块,出血或坏死。

      2.脑血栓形成后改变

      (1)由于血栓形成后血流受阻或中断,如侧支循环不能代偿供血,则受累动脉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软化和坏死,此软化坏死灶也可以是多发的,如病灶在深部的白质,多为缺血性梗死;在皮质由于血管比白质丰富,常为出血性梗死。

      (2)由于局部CO2蓄积,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在软化坏死灶周围可出现脑水肿。

      (3)坏死软化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后,可遗留胶质瘢痕,大的软化灶可形成囊腔。

  • 老年人分水岭脑梗死一般治疗

      一、治疗

      1.同脑血栓形成治疗。

      2.应对引起本病的各种原因,如低血压及心脏疾患进行治疗。CWSI经过治疗后,预后良好,大多数能恢复,后遗症较少而且轻。少数病例亦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症状。

      3.康复治疗

      (1)防治老年人低血压,尤其发烧、腹泻、输液反应及心脏病等情况,必要时立即补液、扩容,以维持好血压。

      (2)加强计算力、记忆力、言语及肢体等功能训练。

      (3)高压氧治疗。

      (4)电疗、针灸、按摩、理疗。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后遗症较少,个别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神经损害。

  •   预防本病主要措施在于积极控制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特别是那些高危因素,如已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更应积极治疗,以预防发展成脑梗死。

  • 老年人分水岭脑梗死一般护理

      ①正确分析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

      ②护理人员从提高自身素质、服务质量入手,与患者心理沟通,使患者振作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 老年人分水岭脑梗死饮食原则

      宜吃食物:

      芦笋:含有多种甙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对心脏病、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红薯:具有消除活性氧作用,活性氧可诱发动脉硬化。

      卷心菜:能使胆固醇转化为酶后排出。

      芹菜:嫩芹菜捣汁加蜂蜜,可防高血压。

      芹菜连根与糯米同煮稀粥,治疗冠心病。

      芥菜: 煮粥可以高免疫力,冲茶降压。

      大白菜:含微量元素硒---是心脏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大蒜: 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浓度,延缓血管硬化,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动脉硬化减轻,预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