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类丹毒

    类丹毒(erysipeloid)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insidiosa), 亦称为猪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iae)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常与职业有关,多发生于接触鱼肉的手部,引起类似丹毒样损害,可伴有全身症状。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皮肤科,传染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皮肤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 愈 率:85%
    治疗周期:2-4周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
    疾病症状:丹毒样外观,盘状红斑,剧痛
    相关检查:浆细胞,皮损,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并发症:心内膜炎
    治疗药品:鱼石脂软膏,青霉素V钾片,甲苯咪唑片
  •   一、发病原因

      红斑丹毒丝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属丹毒丝菌属,为革兰阳性杆菌。在土壤及鱼类、猪、鸟类动物体表及肠道等处都有本菌分布,马、羊等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也可感染。从事肉食业、皮毛业、渔业等人员及兽医、炊事员等,可通过手部的割扎伤或细微破伤而接触感染致病。

      二、发病机制

      人类感染本病,主要是由于接触了带菌的猪肉或鱼类,故发病与职业有关,易侵犯从事屠宰业、肉食业、皮毛业、渔业等人员以及兽医、炊事员等。传染途径多通过手部的割扎伤或细微破伤而发病,家庭妇女可因洗鱼切肉时,手指被鱼刺刺伤或被刀切伤而引起感染,但也有无明显外伤史,单纯接触而发病的。

  •   加强对肉类加工及渔业工作人员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防护设备和对肉类的检疫工作。

类丹毒(erysipeloid)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insidiosa), 亦称为猪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iae)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常与职业有关,多发生于接触鱼肉的手部,引起类似丹毒样损害,可伴有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