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经行尿感

    经行尿感是指每逢经行或经刚净后发生尿频、尿急、尿痛等症者,称为“经行尿感”。以育龄期妇女多见,有时也见于更年期月经未绝者。本病应彻底治疗,如果反复发病,发展为肾盂肾炎,治疗有一定难度。本病属经行前后诸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中医科
    疾病别称: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尿道
    多发人群:生育期女性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中药治疗、西药治疗
    治 愈 率:96%
    治疗周期:7-14天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 1000元)
    疾病症状:尿黄似浓茶,腰酸,口干
    相关检查:尿常规,尿细菌培养,白带检查
    并发症:副鼻窦炎,发作性睡病,颅咽管瘤
    治疗药品:盐酸特拉唑嗪片,盐酸特拉唑嗪片,盐酸特拉唑嗪片
  • 经行尿感疾病病因

       尿道口与阴道口为邻近器官同居下焦,如果经期不注意卫生,病菌可通过尿道口上行感染形成尿路感染。又因经期时脏腑之血下注冲任,脏腑处于暂时缺血状态,抗病能力较弱,病菌外邪容易入侵而致病。肾与膀胱相表里,经行肾虚,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亦易尿感。常见的有湿热下注和阴虚火旺。

      1.湿热下注经行、经后失血,湿热外邪侵注下焦,膀胱气化不利而致。

      2.阴虚火旺肾与膀胱相表里,素体肾阴不足,经后肾阴更亏,虚火内盛,移热膀胱而致。

  • 经行尿感辨证论治

    经行尿感中医治疗

       l.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生地12克丹皮10克赤芍9克生山栀10克锐蓄12克金银花9克石躺10克瞿麦12克木通6克生甘草5克加减:热毒盛者,加蒲公英15克、败酱草15克;

      带多色黄者,加椿根皮12克、黄柏9克、知母10克;

      伴滴虫感染者,加蛇床子12克、龙胆草9克;伴霉菌感染者,加土茯苓15克、苦参9克,去瞿麦;伴尿血者,加小蓟草15克、茜草12克。

      2.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12克泽泻12克丹皮9克茯苓10克山茱萸9克金银花9克生甘草3克锐蓄12克加减:尿赤,口舌生疮者,加淡竹叶9克、琥珀末3克(分吞)。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九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阴虚火旺者。

      2.龙胆泻肝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湿热下注者。

      【简便方】

      1.蛇床子30克、苦参15克,煎水,经净后坐浴。

      2.土茯苓30克、萆粟15克,煎水,经净后坐浴。用于霉菌性阴道炎。

      3.金银花10克、石斛12克、六一散10克(包煎),水煎,分2次服。

  • 经行尿感预防

    l.保持外阴及阴道的清洁卫生,经期避免作妇科检查或行房事。

     2.及时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或霉菌性阴道炎,可防止尿路上行感染。并彻底治疗尿路感染。

     3.经期查尿常规时容易将经血混杂到尿中,一般经期查尿常规时应先用卫生纸堵住阴道口,阻止经血流,然后先排去一些小便,再留尿常规,这样比较正确。

经行尿感是指每逢经行或经刚净后发生尿频、尿急、尿痛等症者,称为“经行尿感”。以育龄期妇女多见,有时也见于更年期月经未绝者。本病应彻底治疗,如果反复发病,发展为肾盂肾炎,治疗有一定难度。本病属经行前后诸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