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本站管理员

QQ:7612750

  • 概况
  • 病因病理
  • 疾病治疗
  • 疾病预防
  • 疾病护理
  • 疾病饮食
  •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在解剖上,上干位于前、中斜角肌肌腹之间,无卡压的基础,而颈5、6神经根在出椎间孔处被交叉的前、中斜角肌腱性起始纤维包绕,才是卡压的基础,所以作者将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称为颈5、6神经根卡压。以往一直认为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很少见,仅占胸廓出口综合征的4%~10%,其实该病在临床上很常见。主要原因是误将这类胸廓出口综合征归纳到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两者的病变均是神经根受压,且受压部位仅相差数毫米至一两厘米,临床上确实很难鉴别。随着对颈肩痛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颈5、6神经根卡压不仅可独立存在,还可合并有颈5、6以及颈5、6脊髓受压型颈椎病,也可合并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基本信息
    挂号科室:骨科,针灸科,神经内科
    疾病别称: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症
    是否医保:
    发病部位:胸部,关节
    多发人群:有较长的颈肩痛病史者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治 愈 率:45%
    治疗周期:3-5年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9000元)
    疾病症状:头晕
    相关检查:MRI,肌电图
    并发症:
    治疗药品:颈复康颗粒,舒筋活络丸
  •   (一)发病原因

      是由于颈5、6神经根在出椎间孔处被交叉的前、中斜角肌腱性起始纤维包绕所致。

      (二)发病机制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   (一)治疗

      1.保守治疗

      (1)颈部局部封闭治疗:在颈部压痛最明显处局部封闭,如用曲安奈德,则每隔1~2周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如用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利美达松)1ml加0.5%布比卡因2ml,则每个月局部封闭1次,连续3~4次。

      (2)颈椎牵引:牵引重量在5~7kg,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每天30min,连续1个月。

      作者发现,各种病例治疗后均有效果,但差别很大。约半数患者经局部封闭和牵引后颈肩部疼痛消失,2~3个月后又感不适,再做牵引或局部封闭又可使症状消失。少数病例经月余的局部封闭和牵引后,颈肩痛明显好转,肩外展力量也有所增加,但症状难以完全消失。个别病例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局部封闭仅能维持颈部不痛1~2天,占1/10左右,而且对牵引亦无效果。对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则需做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图1~5)

      

      

      

      

      

      (1)手术指征:

      ①颈、肩及背部疼痛严重,已影响工作、休息,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②肩外展肌肌力、屈肘肌肌力明显降低或肩外展动作不能完成者,以及肩部肌肉萎缩者。

      上述2点均应排除椎管内病变及侧隐窝内的椎间盘突出。

      (2)术式选择:

      ①对严重颈肩背痛影响休息和工作,上肢感觉明显减退,且伴肩外展肌肌力降低,外展仅达45°~60°,肩部三角肌萎缩及曾经保守治疗月余无效者,可选择前、中斜角肌和小斜角肌切断术。术中可以发现前、中斜角肌腱性组织的比例增多、三角肌萎缩及颈5神经根变细变硬,个别病例在上干处有神经瘤形成,神经干变黄色。对颈5神经根被致密的纤维组织包绕者,可行颈5神经根松解术直至颈5椎间孔处。术中用醋酸曲安奈德5ml注入颈5~胸1神经根,上、中、下干部的神经外膜下,以及被切断的肌肉组织断端(术前在相同体位标记好颈部压痛点,术中发现此点正好在颈5神经根处)。术后大多数病例颈肩痛消失,感觉恢复正常,肩外展肌肌力、屈肘肌肌力亦恢复正常。

      ②手术时机可选择在颈肩部疼痛最严重时,疗效一般较佳,且复发率低。

      (二)预后

      预后尚可。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症
在解剖上,上干位于前、中斜角肌肌腹之间,无卡压的基础,而颈5、6神经根在出椎间孔处被交叉的前、中斜角肌腱性起始纤维包绕,才是卡压的基础,所以作者将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称为颈5、6神经根卡压。以往一直认为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很少见,仅占胸廓出口综合征的4%~10%,其实该病在临床上很常见。主要原因是误将这类胸廓出口综合征归纳到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两者的病变均是神经根受压,且受压部位仅相差数毫米至一两厘米,临床上确实很难鉴别。随着对颈肩痛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颈5、6神经根卡压不仅可独立存在,还可合并有颈5、6以及颈5、6脊髓受压型颈椎病,也可合并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